江苏省苏北四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共6题)
第(1)题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数据,由此可知( )
光的颜色
绿色紫色光的波长546
410
强度较低强度较高反向电压U /V 光电流光电流光电流
0.0010.4
8.514.80.02 4.0
6.711.90.040.0
4.88.90.060.0 3.0 6.0

A .单位时间逸出的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B .用绿光实验时,遏止电压一定是0.04V
C .用强度较高紫光实验时,饱和电流大小为14.8μA
D .不同颜色的光照射时,材料的逸出功不同
第(2)题
如图所示,绝缘水平光滑杆上套有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环,电荷量为q ,小环与绝缘弹簧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杆正上方的P 点.杆所在的空间存在着沿杆方向的匀强电场,杆上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其中,小环以向右的速度经过M 点,并能通过N 点。

已知在M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环的弹力大小相等,,,M 、N 之间的距离为2L ,Q 点位于P 点的正下方.在小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 )
A .小环加速度最大值为
B .小环经过Q 点时的速度最大
C .小环经过N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 .小环在M 、N 两点时,弹性势能相等,动能也相等
第(3)题
如图甲所示,O 点为单摆的固定悬点,将力传感器固定在O 点。

现将摆球拉到A 点,释放摆球,摆球将在竖直面内的A 、C 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 点为运动中的最低位置。

图乙表示摆球从A 点运动开始计时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的振动周期为0.2s
B.单摆的摆长为0.1m
C.摆球的质量为0.05kg
D.摆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0.08m/s
第(4)题
如图(俯视图),用自然长度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将质量都是m的两个小物块P、Q连接在一起,放置在能绕O点在水平面内转动的圆盘上,物体P、Q和O点恰好组成一个边长为的正三角形。

已知小物块P、Q和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现使圆盘带动两个物体以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P、Q两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B.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P、Q两物块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
C.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P、Q两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均为
D
.当物体P、Q两物块刚要滑动时,圆盘的角速度为
第(5)题
功率为10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60W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二只60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A.B.C.D.
第(6)题
关于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同一个单缝衍射装置做实验,入射光频率越高,中央亮纹越宽
B.用同一个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蓝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比红光的大
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单缝越宽,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D.用复色光照射双缝或单缝,在光屏上看不到条纹
二、多选题 (共4题)
第(1)题
如图甲所示,单匝正方形线框abcd的电阻R=0.5Ω,边长L=20cm,匀强磁场垂直于线框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大小为0.24A
B.0~2s内通过ab边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C.3s时ab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D.0~4s内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第(2)题
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内,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两导轨间距为L,左端间接一电阻R,质量为m的金属杆ab静置于导轨,杆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

现给金属杆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v,金属杆运动一段距离x后静止,运动过程中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

不计杆和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

则金属
杆ab在运动过程中( )
A.做加速度不断减小减速直线运动B.杆中的电流大小不变,方向从b流向a
C
.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D.电阻R上产生的热能为
第(3)题
如图所示,实线是实验小组某次研究平抛运动得到的实际轨迹。

实验中,小球的质量为,水平初速度为,初始时小球离地面高度为。

已知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方向与竖直面成角,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比例
系数为,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地时重力的功率为
B
.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C.小球下落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大小为
D
.小球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第(4)题
地磁场能有效抵御宇宙射线的侵入,赤道剖面外地磁场可简化为包围地球一定厚度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该剖面,如图所示。

图中给出了速度在图示平面内,从O点沿平行与垂直地面2个不同方向入射的微观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地磁场中的三条运动轨迹a、b、c,且它们都恰不能到达地面。

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a轨迹运动的粒子带正电
B.若沿a、c两轨迹运动的粒子速率相等,则a粒子的比荷更大
C.某种粒子运动轨迹为a,若它速率不变,只是改变射入地磁场的方向,则只要其速度在图示平面内,无论沿什么方向入射,都不会到达地面
D.某种粒子运动轨迹为b,若它以相同的速率在图示平面内沿其他方向入射,则有可能到达地面
三、实验题 (共2题)
第(1)题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

在通入气体B前调整银箔的厚度,促使荧光屏看不见
由_____引起闪光,通入B的气体是___________。

第(2)题
实验小组同学利用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和拉力传感器做“研究沿斜面下滑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带有刻度尺的倾斜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遮光条的长方形滑块,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m。

定滑轮与拉力传感器之间的细绳是竖直的,定滑轮与滑块之间的细绳平行于气垫导轨。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图乙所示的游标卡尺测出测光条的宽度______cm;
②安装好实验器材,给气垫导轨接上气源,然后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同时从气垫导轨刻度尺上读出遮光条中心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③烧断拉力传感器与滑块之间的细绳,让滑块滑向光电门并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④多次改变滑块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每次实验测量相应的L与t值,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试分析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根据测得的L与t的值,用描点法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若该图线的斜率
______,即可验证滑块沿下面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考虑到实际存在的空气阻力,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平均阻力大小为f,根据实际数据绘出图像的斜率为k,则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解答题 (共3题)
第(1)题
质量m=1kg的物块C带电量为q=0.4C,静止于木板A的左端;绝缘木板A的质量亦为1kg,绝缘木板B的质量M=2kg,A、B均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之间距离为L=05m,木板A和木板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1=0.1,C与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2=0.5(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10N/C.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C最终停留在木板B上某处。

假定物块C的电量保持不变且可视为质点,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粘连在一起,电场区域足够大。

求:
(1)分析说明加电场后A与C能否一起运动?
(2)A与木板B碰撞后,木板B的速度v B是多大(计算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3)从A与B碰撞到物块C刚相对于木板B静止的过程中,物块C的电势能变化量△E P是多少?
第(2)题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正对放置,分别与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上极板中间开有小孔,虚线上方区域存在沿竖直方向的
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

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平行金属板的下极板上正对小孔处由静止释放,通过上极板的小孔后进入虚线上方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匀速圆周运动后刚好打在金属板的中点,已知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金属板的左端M点到小孔的距离为,金属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复合场区域内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求小球由静止释放到打到金属板上所用的时间;
(3)改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小球仍能打在金属板上,求小球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到小孔的距离与板间电压的关系。

第(3)题
如图,P、Q是两根固定在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足够长且电阻可忽略不计。

图中EFHG矩形区域内有一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

在时刻,两金属棒a、b分别以大小相同的速率,分别从磁
场的边界EF、GH进入磁场。

经过一段时间后,其中有一棒恰好停在磁场边界处,且在这个过程中,金属棒a、b没有相碰,相距最近时b棒仍位于磁场区域内。

已知金属棒a、b是由相同材料制成,长度均为L,电阻分别为R和,a棒的质量为。

在运
动过程中两金属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求:
(1)在时刻b棒的加速度大小;
(2)两棒在整个过程中相距最近的距离;
(3)在整个过程中,b棒产生的焦耳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