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基因的传递规律单元检测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6分)(2016·湖北武汉调研)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解析:选A。

两实验都设计了F l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

2.(6分)(2016·江苏扬州质检)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解析:选C。

只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其自交后代才可产生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3.(6分)(2016·山东莱芜四中)如图所示,某植株F1自交后代花色发生性状分离,下列不是其原因的是( )
F1:红花

F2∶红花∶红白条花∶白花
9 ∶ 6 ∶1
A.F1能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减Ⅱ后期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减Ⅰ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选C。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导致相同基因的分离,不是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原因。

4.(6分)(2016·浙江余杭期中)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3∶3B.9∶4∶3
C.9∶7D.15∶1
解析:选B。

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AaBb 测交按照正常的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应是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而现在是1∶3,那么F1自交后原本的9∶3∶3∶1应是两种表现型有可能是
9∶7,13∶3或15∶1,故A、C、D正确。

而B中的3种表现型是不可能的,故B错误。

5.(6分)(2016·湖南长沙模拟)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 yyrr B.YYRr yyrr
C.YyRR yyrr D.YyRr yyrr
解析:选C。

此题宜使用排除法。

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其中圆粒∶皱粒=3∶1,这说明F1中控制籽粒形状的基因组成为Rr,故亲本中控制籽粒形状的基因组成为RR、rr,据此排除B、D项。

A项中亲本杂交产生的F1自交后代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A项被排除。

6.(6分)某种植物细胞常染色体上的A、B、T基因对a、b、t完全显性,让红花(A)、高茎(B)、圆形果(T)植株与白花矮茎长形果植株测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白花高茎长形果=1∶1∶1∶1,则图能正确表示亲代红花高茎圆形果基因组成的是( )
解析:选D。

从测交结果看,后代中只出现红花矮茎和白花高茎,没有红花高茎和白花矮茎,可判断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连锁),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正确。

7.(6分)(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解析:选D。

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 项正确;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故甲、乙、丙均为纯合子,B项正确;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项正确;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
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因此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为两种表现型,凸耳:非凸耳=15∶1,D项错误。

8.(6分)已知某种植物籽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到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籽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红色和白色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第Ⅰ、Ⅱ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有3种
C.第Ⅲ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
D.第Ⅰ组的子一代测交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
解析:选B。

根据第Ⅲ组产生的F2比例为63∶1,可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有三对,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第Ⅲ组F1的基因型中三对基因均杂合,因此,A、C项错误;根据第Ⅰ、Ⅱ组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3∶1、15∶1,可知第Ⅰ组F1的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第Ⅱ组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杂合,故第Ⅰ、Ⅱ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有3种,B项正确;由于第Ⅰ组的子一代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子一代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1∶1,D项错误。

9.(6分)某种狗的毛色受到两种基因控制∶黑色(G)对棕色(g)为显性;颜色表达(H)对颜色不表达(h)为显性,无论黑色或棕色基因是否存在,只要颜色不表达基因为纯合,狗的毛色为黄色。

某人让一只棕色狗与一只黄色狗交配,结果生下的狗只有黑色和黄色,没有棕色。

据此判断这对亲本狗的基因型为( )
A.ggHh和GGhh B.ggHH和Gghh
C.ggHh和Gghh D.gghh和Gghh
解析:选A。

依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写出相应的基因型通式。

棕色狗(ggH_)与黄色狗(_ _hh)交配,子代只有黑色(G_H_)和黄色狗(_ _hh)。

后代无棕色狗(ggH_),则亲代之一应为黑色基因纯合,后代有黄色狗(_ _hh),故两个亲代均有h基因。

所以亲代棕色狗基因型为ggHh,黄色狗基因型为GGhh。

10.(6分)(2016·山东德州一模)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解析:选C。

根据Ⅱ­3与Ⅱ­4正常,子代Ⅲ­8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可推知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说明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都不含隐性突变基因,所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图中
Ⅲ­11的突变基因只能来自于Ⅱ­7,B正确、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每一代都会有一部分含突变基因的配子致死,造成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正确。

11.(13分)(2016·广东佛山一模)现有一对青年男女(下图中Ⅲ­2与
Ⅲ­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

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

(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

(2)若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Ⅰ­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受传统观念影响,Ⅲ­2和Ⅲ­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③Ⅲ­2的哥哥和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女性结婚了。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则他们生出的小孩不患该病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

(3)Ⅲ­3和Ⅲ­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____________。

(4)经查证,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1)根据Ⅰ1×Ⅰ2→Ⅱ2或Ⅱ4×Ⅱ5→Ⅲ5,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根据Ⅱ6×Ⅱ7→Ⅲ6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患者多为男性,故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Ⅱ­1患乙病,据此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Ⅰ­1只患乙病,而其女儿患甲病,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AaX b Y。

Ⅲ­5只患甲病,但不知Ⅱ­4的基因型,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

②由于Ⅱ­1患乙病,Ⅱ­2患甲病,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由于Ⅲ­5患甲病,所以Ⅲ­4的基因型为1/3AAX B Y、2/3AaX B Y。

因此,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
2/3×1/4)×1/4=5/24。

③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D、d,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dd)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d的基因频率为90%,D的基因频率为10%。

人群中DD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Dd的基因型频率为2×10%×90%=18%。

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18%+1%)=1/19,其后代均患该病;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所以他们所生的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1-(1/19+9/19)=9/19。

(3)Ⅲ­3和Ⅲ­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突变。

(4)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AaX b Y aaX B X B或aaX B X b②5/24③9/19 (3)突变(4)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12.(13分)(2016·河北邢台模拟)某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其红花的颜色深浅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C与c)控制,显性基因有加深红色的作用,且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累积效应,完全隐性的个体开白花,亲本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

请回答:
(1)F1中颜色最深的个体自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其比例为____________(按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其中颜色最深的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该种植物花的位置有顶生与腋生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顶生,其他情况下为腋生。

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要确定另一对等位基因F、f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F1植株____________交,得到F2;
第三步:观察统计F2植株花的位置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1、2号染色体上。

解析:(1)F1中颜色最深的个体基因型是AaBbCc,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判断该个体可产生ABC、ABc、abC、abc,利用棋盘法分析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得出显性基因的个数有0~6共7种情况,并可得出7种表现型的比例,其中颜色最深的就是显性基因最多的,即AABBCC。

(2)DDFF×ddff杂交得F1(DdFf),若F、f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其自交后代中腋生∶顶生=15∶1;若F、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F1可产生两种配子DF和df,其自交后代中腋生∶顶生=3∶1。

(利用测交法也可,分析方法相似)
答案:(1)7 1∶2∶3∶4∶3∶2∶1AABBCC
(2)答案一:自表现型及其比例①15∶1②3∶1
答案二:测表现型及其比例①3∶1②1∶1
13.(14分)(2016·辽宁五校检测)(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____________。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

解析:(1)由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已知,根据双亲性状及后代表现型与分离比:灰身∶黑身=3∶1,雌性不表现白眼,得出亲本基因型是BbX A X a和BbX A Y;子代中灰身雄蝇(1/3BB、2/3Bb)与黑身雌蝇(bb)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2/3×1/2=1/3;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BBX A X A)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4×1/4=1/16;杂合灰身红眼雌蝇为BbX A X a、BbX A X A、BBX A X a,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2/4×1/4+2/4×1/4+1/4×1/4)=5/16。

(2)判断遗传方式常用正、反交实验法。

若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

(3)由于实验对象的基因型未知,因此可随机选取各种可能的不同的交配组合,同时杂交,据结果进行判断。

答案:(1)①BbX A X a和BbX A Y ②1/3③1/16 5/16 (2)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型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型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遗传图解如图:
图3
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

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如图1)。

若后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如图2)。

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各占1/2,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如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