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成就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的成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史料3
教师:“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
学生:“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史料4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美国苏联英国中国
时间7年零4个月4年 4 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教师: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教师:“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学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教师: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学生: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我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粉碎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2.漫步太空
教师: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课堂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和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青蒿素类药物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

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

但因课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

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良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让学生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不为名、不为利,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利用学生对军事武器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说多探讨。

本节课也是一次重要的科普教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