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
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
发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荆门市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
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2页,共16题,全卷满分11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其中第1~6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如图,粗糙水平地面上放有一斜劈,小物块以一定初速度从斜劈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回到斜劈底端时的速度小于它上滑的初速度。
已知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小物块
A.上滑的位移与下滑的位移相同
B.上滑所需时间大于下滑所需时间
C.上滑时的加速度与下滑时的加速度相等
D.上滑和下滑过程,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软绳两
端打结系于“ V”型杆上的A、B两点,已知OM边竖直,
且|AO|=|OB|,细绳绕过光滑的滑轮,重物悬挂于
滑轮下处于静止状态。
若在纸面内绕端点O按顺时针方
向缓慢转动“V”型杆,直到ON边竖直,绳子的张力为T,则
A.张力T一直增大B.张力T先减小后增大
C.张力T一直减小D.张力T先增大后减小
3.现在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果在某次航拍过程中的无人机需要从悬停状态改为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则无人机的螺旋桨旋转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应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A.0 B.0.2 C.0.5 D.0.6
4.如图所示,一个“V”型槽的左侧挡板A竖直,右侧挡板B为斜面,槽内嵌有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球C,“V”型槽在水平面
上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直线运动的
一小段时间内,设挡板A、B对球的弹力分别为F1、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都逐渐增大 B.F1、F2的合力逐渐减小
C.F1逐渐减小,F2逐渐增大 D.F1、F2都逐渐减小
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
B ,相互绝缘且质量均为2kg ,A 带正电,电荷量为0.1
C ,B 不带电。
开始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加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此瞬间A 对B 的压力大小变为15N 。
重力加速度g=10m/s 2 ,则
A .电场强度为50N/C
B .电场强度为100N/C
C .电场强度为150N /C
D .电场强度为200N /C 6.汽车以1m /s²的加速度启动,同时车后60米远处有一人以一定的速度V 0匀速追赶要车停下来,已知人在离车小于20米且持续时间为2秒喊“停车”,方能把停车的信息传达给司机,则V 0至少应为
A .8m/s
B .9m/s
C .10m/s
D .20m/s
7.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A .a 1、a 2须是一定的
B .a 1、a 2必须满足12122a a v a a t
=+ C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
D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
a 2的大小有关 8.从地面上以初速度0v 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
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小球在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后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 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达到匀速之前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B .达到匀速之前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始终小于
v v
2g
C .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g v v )1(1
0 D .小球加速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
21v 9.如图甲所示,某人通过轻质动滑轮装置将质量为
m 的货物从某一高度降至地面,不计一切摩擦,
重力加速度g =10m/s 2,货物向下的加速度a 与外
力T 之间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g
B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mg
C .物体的质量为2kg
D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m
1 10.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个小
物块A 、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v 0的初速度沿传
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
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v 0≥1 m/s ,则物块A 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若v 0≥1 m/s ,则物块A 、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若v 0<1 m/s ,则物块A 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D .若v 0<1 m/s ,则物块A 、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11.(4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
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 点,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O 点,接着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
(1)下列必要的几项实验要求正确的是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B.细线方向应可以不与木板平面平行
C.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必须使结点与位
置O重合
D.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不必使结点与位
置O重合
(2)若在保持结点与位置O重合及F1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将F2从图示方向(与OG垂直)开始逐渐减小其与F1的夹角,则关于F1和F2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F1一直减小 B.F2一直增大C.F2先减小后增大D.F1先增大后减小
12.(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同学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其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先将沙和沙桶通过滑轮悬挂于
小车一端,调节平板的倾角θ,使小车沿斜面
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
量m;
②保持平板倾角θ不变,去掉沙和沙桶,小车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测量其加速度a;
③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每次重复①②
两步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④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和质量的关
系.
(1)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以用手机充电宝电池盒给打
点计时器供电
B.应在小车开始运动后再接通打
点计时器的电源
C.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
D.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
(2)在操作①中若打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纸带左端为连接小车处,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些;
(3)在操作②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_(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4)在本实验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在操作④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 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
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量m=2 .0kg的物块,物块受如图甲所示的水平方向恒力F的作用,t=0时刻物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上A点沿斜面下滑,在t=4 .0s时滑到水平面上,此时撤去F,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物块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A点到斜面底端的距离x=18 m,物块与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考虑转角处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
0.6,cos 37°=0.8,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物块在A点的速度v o大小;
(2)水平恒力F的大小。
14.(10分)在离地高为H处有一长度为L的直塑料圆管,在圆管的正上方高h处有一直径小于塑料圆管内径的小球,
如图所示,不计一切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以初速度v0竖直下抛小球的同时,由静止释放圆管,
在圆管落地之前小球穿过圆管,求小球穿过圆管所用时间t1;
(2)如果小球与圆管开始时都由静止释放,圆管与地面
发生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在圆管第一次反弹过程中
小球穿过圆管所用时间t2是多少。
15.(10分)如图所示,细绳OA的O端与质量m=1kg的重
物相连,A端与轻质圆环相连,圆环套在水平棒上可以滑动;不计大小的光滑定滑轮固定在B处。
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分别与重物m、重物G相连,若两条细绳间的夹角,OA与水平杆的夹角,圆环恰好没有滑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求:(已知sin53°=0.8,cos53°=0.6)
(1)重物G的质量M;
(2)圆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6.(16分)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 A=3.0kg、m B=1.0kg的A、B两物体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A、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一不
可伸长的绳子将A、B连接,轻绳恰好处于伸直状态,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53°,现以水平向右的力作用于物体A(sin53°=0.8,cos53°=0.6,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1)若B恰好离开水平面,则B的加速度是多少?此时所施加的水平力大小F0是多少?
(2)若水平力F=32N,则轻绳的拉力T、水平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N
是多少?
(3)若A、B从静止开始,所施加的水平力F由零缓慢地增加,请在图2中画出水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f B随F的变化图象
图1 图2
荆门市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10=50分)
二、实验题(共14分)
11.(1) AC (2分) (2) AC (2分)
12.( 1)CD (2)减小 (3)mg (4)不需要 需要(每空2分)
13.(10分)(1)5.0 m/s (2)10 N
解析 (1)设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方向沿斜面向上,
物块在斜面上的运动逆向思维为匀加速运动,则x =vt +12a 1t 2
解得a 1=0.25 m/s 2
物块在A 点的速度为v 0=v +a 1t =5. 0 m/s
(2)设物块与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有μmg =ma 2
由题图乙可知a 2=2 m/s 2 解得μ=0.2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设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则
F cos θ-mg sin θ+F f =ma 1 F f =μF N F N =mg cos θ+F sin θ
解得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cos θ+μsin θ
≈10 N. 14.(10分)解:(1)设球到达圆管上端用时为t 1,则有
球到达圆管下端用时为t 2 则有 L h gt gt t v +=-+2222202
121
解之得小球穿过圆管所花时间0121v L t t t =-=∆
(2)圆管刚碰地时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 mgH mv =221 圆管碰地后,设球到达圆管下端用时为/1t ,由运动学公式有
球到达圆管上端用时为/2t 则有 L h gt vt gt vt +=----)21(21/2/2/2/2 解之得小球穿过圆管所花时间gH L t 222=
∆ 15.(10分)解:(1)对重物m :
得: (2)因为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所受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值,有f=μN .
对环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16.(16分)解:(1)B 恰好距离水平面时,B 与地面的作用力为0,只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设此时B 的加速度为a 1,对B : 水平方向:ma 1=T•cosθ 竖直方向:mg=F•sinθ
联立得:
对A 、B 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 0-μ(m A +m B )g=(m A +m B )a 1 则:F 0=40N
(2)若水平力F=32N <40N ,则水平面对B 的支持力不是0,对A 、B 组成的整体:
F-μ(m A +m B )g=(m A +m B )a 2 则:
对B 进行受力分析得:Tcos53°-μN=m B a 2
而:Tsin53°+N=m B g 联立得:T=10N ,N=2 N
(3)轻绳未绷紧时,A 受到的摩擦力:f A0=μm A g=0.25×3×10=7.5N
此时B受到的摩擦力是0;
A与B没有开始运动时,A与B组成的系统受到的摩擦力:f AB=μ(m A+m B)g=0.25×(3+1)×10=10N
当:7.5≤F≤10N时,轻绳绷紧,A、B静止,则:f A=μ(m A g+T′sinθ),f B=T′cosθ,F=f A+f B
联立可得,(N)
当F=10N时,f B=0.75×10-5.625=1.875N
当10N<F≤40N时,A与B一起做加速运动,则:F-μ(m A+m B)g=(m A+m B)a,
T″cosθ-μ(m B g-T″sinθ)=m A a,f B=μ(m B g-T″sinθ)
联立可得:
当F>40N时,B脱离地面,水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是0.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