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2、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
3、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是一种复合肥
A.KNO
3
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4、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气
C.收集 D.验满
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
3)
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
3)
2
和Cu(NO
3

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
3)
2
和AgNO
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
3)
2
和AgNO
3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
3)
2
、Mg(NO
3
)
2
、Zn(NO
3
)
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
3,可能有Zn(NO
3
)
2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10、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
2S +O
2
=2X+2H
2
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
2
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3、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
C.H
2SO
4
HCl NaOH D.NaCl Na
2
CO
3
Na
2
SO
4
1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1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16、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17、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18..、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9、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0、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物质有微粒构成,请用微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____,钠原子易______(填“失去”或“得到”)
⑵用微粒的下列特性填空(填数字序号):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请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 ;
(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________ 、
________ ;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炼铁:
①写出磁铁矿(Fe
3O
4
)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刚石_____;(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3)儿童缺少____元素严重时,会得侏儒症;(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
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填
2
“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

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

(4)持续通入CO
2
,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
2
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

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_。

(2)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精确到0.1g)。

2、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H2SO4),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H2SO4)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气(H
2)_____________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H
2
SO
4
)没有氢气
(H
2
)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H
2SO
4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A
3、D
4、B
5、C
6、C
7、B
8、C
9、D
10、A
11、C
12、D
13、B
14、A
15、D
16、A
17、A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11 失去②③①
2、铝(或Al) 导电性导热性
342
Fe O+4CO3Fe+4CO
高温
喷漆
(或保持干燥或涂油等)
3、 C Fe
3O
4
Zn H
2
O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氧气(空气)放热 2K + 2H
2O=2KOH+ H
2

2、分液漏斗吸水(或干燥气体)2223
CO+H O=H C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5;(2)12.3g
2、(1)0.2g;
()
2324242
3
Al O+3H SO Al SO+3H O

;(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