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之变,足生大丁”临证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临证体会
周萍;李艳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1页(P658-658)
【作者】周萍;李艳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133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唐代王冰对“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注释为:“高,
膏也。

梁,粱也……膏粱之人,内多滞热,皮厚肉密,故内变为丁矣……所以丁生
于足者,四支为诸阳之本也。

”意思是膏粱厚味太过,会生疔于足。

此注解却被很多医家所诟病,如以宋代林亿、明代吴昆、清代姚止庵为代表的医家认为膏粱厚味太过,能生大疔,不只在足。

还有以清代胡澎为代表的医家认为是文字有误,当以校勘。

笔者发现目前通行的教材也多反对王冰的注解,但通过最近所诊治一糖尿病足患者,观王冰之所注,似乎也颇合情理。

王某,男,65岁,2013年10月8日就诊。

平素嗜甘美肥厚之品,3年前患糖尿病(空腹血糖10.2mmol/L),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治疗。

4个月前左足第2趾灼痛,
伴有麻木感,感觉迟钝,不能屈伸。

查患趾呈紫褐色,皮肤无破损、微热,舌暗红,脉细数。

诊为瘀毒阻络证。

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用四妙活血汤加减。

丹皮12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9g,水蛭9g,三棱15g,莪术
15g,木瓜12g,炙地龙15g,鸡血藤30g,金银花12g,连翘12g,生甘草5g,川牛膝12g。

1日2剂。

1剂水煎口服,1日3次;另1剂水煎后浸泡患足
20min。

治疗2个月症状消失。

嘱食用糖尿病饮食,3个月后随访,糖尿病足未复发。

思之,王冰当年也观察到久食膏粱厚味,内热积蓄,致成消渴,继而并发脱疽,即糖尿病足,故有此注语。

研读古典医籍,不可轻信一家之言,当结合临床诊治,体会验证古人之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