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内分泌联合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的风险,常用药物有己烯雌酚等。
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降低体 内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前列腺 癌的目的。但手术创伤较大,可 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肾上腺切除术
对于部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可以考虑切除肾上腺,以减少雄 激素的产生。但手术风险较高, 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过程、副作用 发生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
在风险。
多学科协作团队
组建由泌尿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内分 泌科医生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协作团队,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应对风险。
定期评估和监测
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包括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影像学 检查等,以及时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
01
02
03
激素依赖性肿瘤
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对 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存在激 素抵抗,这类患者不适合 使用内分泌治疗。
严重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治疗可能会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患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应谨慎使用。
肝功能不全
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对肝 功能造成损害,肝功能不 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减 量使用。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估尤为重 要。然而,目前尚缺乏长期随 访数据和有效的评估指标,使 得远期疗效评估存在一定的困 难。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新型内分泌药物的研 发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 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新型内分泌 药物,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也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对患者的基因 、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2 411 ・

论著 ・
内分 泌 治 疗 联 合 外 放 射 治 疗 局 部 晚期 前 列 腺癌 疗 效 分 析
陆 红 ,胡 学 军 ,王 淑琴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内分泌 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 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 年 6月一 08
21 0 1年 6月我院的局部 晚期前 列腺癌 患者 2 0例进行 内分泌治疗 ( 大限度雄 激素 阻断)联 合外放射 治疗 ( 强适 形 最 调
C ia hn
【 bt c】 O j t e onei tt cc d a toedcn e p m i d i d t r y ol a A s at r b c v T vsg eh e ay n fy fnor e r y obn tr i e p rol ei i ta e f i a s e i t a c h e wh a o a f - h c
两组血清 PA< . sL S 0 2 / 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440 P= .3 ) X = .1 , 006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5 12 P= .2 ) x = .3 , o03 ;两组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2 276 P= .9 ) X = .5 , 007 ;联
ed r ete p m x m adoe l kd ) . U t ai t w r l w du rnn 0 m n sCii lrm so n o i r y( ai rgnbo ae A ept ns eefl e pf iet 4 ot . l c e i i c n ha mu n c h e oo o o h na sn
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在随访期 间均 无 1 例肿瘤特异性死亡 。结论 内分泌治疗联合 外放射 治疗可明显 改善 局部 晚期 前列腺癌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 血清 P A水平、提 高疾病控制率及 生存 率,且 无明显不 良反应 ,疗效优 于单 纯 内分泌 S

关于调强放疗对前列腺癌患者临床价值的实验研究

关于调强放疗对前列腺癌患者临床价值的实验研究
tea h r py. Toobs r e hea ut d c r i a or a ton a ur i l a e f3一 ,5一y a s.Re uls :Thefe e v rt c ean h on cr di e c i nds vva t so r er s t r que c n yof a ut a d c o c r c ala d l dd r t xiiy w e e l c e n hr ni e t n b a e o c t r ow .The 3 一a nd 5一ye rov r l s r v lr t a . 2 9 a e a l u via a e w s 8 5 an d
排 尿 困难治 疗前 行膀 胱造 瘘术 。
1 2 逆 向 调 强 放 疗 ( RT) 疗 方 法 . I M 治
照 射手 段有 利 于在肿 瘤 与正 常组 织之 间形 成较 大剂
量梯 度 , 而使 正常组 织 得到 保护 。 文就 该项 技术 从 本
采取 6 MV— 线 调 强 照 射 治疗 , 区 勾 画 直 接 X 靶 画 出 临床 靶 区 ( TV) 包 括 范 围 : 列腺 及 其 包膜 , C , 前 周 围影像 学 提示 侵 犯 的组 织 , 于 分 期 到 T3期 及 对
表 2 不 同级 别 晚 期 放 射 反 应 发 生 率 统 计 情 况 例 ( )
用 以表达 剂 量体 积 与等体 积 之 间的关 系 。本研 究 采 用 的表达 方 式是 以横 轴 表示 剂量 , 纵轴 表 示体 积 , 曲
线 表 示 至少 接受 某一 剂量 的靶 体 积或 正 常器 官 的体
的可能 保护 正常 组织 , 即尽量 提高 治疗 效果 , 降低并 发症 。 随着放 疗 技术 的进 展 , 精确 放疗 为保 证肿 瘤 照 射 剂量 、 减少 正 常组 织受 量提 供 了可 能 。 年来 调强 近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康艾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促进血液循环等药效。

近年来,康艾注射液在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对康艾注射液在该治疗方案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多数前列腺癌属于慢性前列腺癌,患者多在肿瘤发现时已进入晚期。

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常需要联合内分泌治疗和化疗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在治疗过程中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康艾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康艾注射液是以艾叶和当归为主要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抗肿瘤等药效。

临床研究发现,康艾注射液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同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环境。

康艾注射液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这些药理作用为康艾注射液在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提供了可能的临床效果基础。

三、康艾注射液在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对使用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进行了一些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康艾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化疗的耐受性,使患者更好地完成化疗方案。

康艾注射液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康艾注射液能够增强内分泌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观察表明,联合使用康艾注射液的患者总体疗效良好,生存期明显延长。

四、康艾注射液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中的安全性在临床研究中,康艾注射液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关注。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摘要:内分泌疗法对于治疗前列腺癌(特别是中期以及晚期前列腺癌)具有关键作用。

许多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实践研究已经开始推进,所取得的效果为治疗指南的设计与修订提供了参考。

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全球最新的医疗指南,本文就内分泌治疗机制、治疗时机以及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

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目前,内分泌疗法(HT)已经成为进展性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而且其在局限期病症中的效果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相关研究者对于内分泌的治疗手段、应用的最佳时期,还有一些新兴的临床诊疗策略,始终还在研究和讨论中。

本文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和国内外的最新指南,对这一类型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解读。

一、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原理尚未被彻底揭开,特别是对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功能,我们还没有弄清楚。

现行的理论指出,86%~98%的前列腺癌属于激素依赖型疾病,大概95%的睾酮是通过睾丸Leydig细胞生成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对前列腺内分泌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剩余一小部分睾酮则是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在65岁及以上的男性中,60%的雄激素源自睾丸,而40%则源自肾上腺。

二、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间无论是什么疾病,治疗的时机愈早愈好。

特别是前列腺癌,这种癌症的早期阶段对激素的反应较为敏锐。

然而,我们必须全面地思考激素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治疗所产生的巨大花销,所以,关于内分泌治疗的最佳时间,全球的医学界仍然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早期内分泌疗法(EET)是在前列腺癌被确诊后立即启动的治疗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这种方法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昂的治疗费用。

延后内分泌治疗的时间(DET)是指在患者出现症状或病情开始恶化时才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弥补EET的不足,但也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 『‘ M ehod I at nt t - 、 ) sat .l e r rat( Wih ta s e i e r ’s u d—g ( Is e spt sa e ‘ l Hl t s 5 p i swi Tl12 r t e【 l r’e ete e1 t r n p rn altha o n e h r e ac l ude e d o tt i d nttm1a d l a i l a ll g n de lv ( he a y fr3 mo t s b f e a fe。 r c te a e pe t' l.Re uls mI a a i n n xl m ld’ e p。 at nt o ( on t i p o n h em。 nd a tib a hyh r py r s c (ey , , s t
T e、 hleo rsaerdleIt 3 h r ll fpo tt e l { o 2± I ,If m 5± I mI nI S ' l eIo25± I n / r m I . o l o 7n - 5 i o 4 ,a tP A ldl ( t . e e . gmlf 73±8 I gm1 4 o .n /
例 患者 血 P A维持 在 低 水 平 (.±01 r) 3 患 者 表现 为生 化 复发 , P A倍增 时间 分别 为 6 月 、 2个月 干I5 S 02 .2 ¨ , 例 1 血 S 个 I I l 个月. 结论 .
的 口的
新 辅 助 内分 泌 治 疗在 前 列 腺 癌 近距 离 放 射 治疗 中 叫起 到 减 少粒 子 植 入 时前 列 腺 体 积 , 速 降低 『 。 迅 0P A I
【 关键词 】 前列腺肿痛 ; 内分泌系统 ; 近距离放射疗法

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65岁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病例描述:此病例为一名65岁男性患者,主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患者最近几个月内陆续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排尿困难逐渐加重。

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较好,无其他明显疾病史。

患者在就诊时被怀疑患有前列腺癌。

初步检查结果:1.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PSA水平升高,为15 ng/mL,正常范围为0-4 ng/mL。

2. 前列腺触诊结果:触及异常硬结,并有明显触痛。

3. 影像学检查:经过TRUS(经直肠超声)、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局部有异常结节。

进一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初步检查结果,患者被怀疑患有前列腺癌。

然而,为了确定诊断,需要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

1. 组织活检:经由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可获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这对确定是否为前列腺癌、癌的类型(如腺癌、鳞癌等)、分级(如Gleason分级系统)以及浸润程度非常关键。

2. 骨扫描:骨扫描可以检查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至骨骼系统。

这是因为前列腺癌有一定的趋向于骨转移的特点。

3. CT扫描和MRI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前列腺癌扩散情况,包括是否侵犯周边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治疗方案:一旦确定了前列腺癌的确诊,患者需要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根据TNM分期系统)、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患者本人偏好,治疗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选择。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或者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RP)。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选择标准外照射或者近距离高剂量率(HDR)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前列腺癌以及老年患者。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通常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或转移性前列腺癌。

化疗的药物可以包括雄激素抑制剂、小剂量环磷酰胺等。

辅助内分泌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

辅助内分泌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
t e a y i cu e — 4 ( a . )mo t s b f r n — 4 ( a . ) mo t s a t r b a h t e a y h r p n l d d 2 me n 3 2 nh e o e a d 1 me n 2 1 n h f e r c y h r p .Res ls Th d a u t e me i n
1 0 4 ;.解 放 军 总 医 院泌 尿 外 科 , 京 0092 北
10 5) 0 8 3
C mb n t no d a t o mo a ea ya db a h t e a yf r o aie r sae o i ai f j v n r n l h r p n r c yh r p c l dp o t t o a u h t ol z
f rlc l e r sae c n e .Met o s 2 ainswi 一 T2 r sae c n e r ra e t rn p rn a lrs u d o o ai dp o t t a c r z h d p t t t T1 2 e h p o t t a c rwee te td wi ta s e ie lutao n ・ h
2 ( 均 3 2个 月 , 后 1 ( 均 2 1个 月 。 I 2 —4 平 .) 术 —4 平 .) 言杲 2例 手术 均顺 利 完 成 , 手术 时 间 6 一1 0 平均 9 ) n 植 入 ” I 子数 O 2( 0 mi , 。粒 4 一7 ( 均 5 ) , 后 随 访 1 — 4 O 5平 6枚 术 2 8个 月 , P A≤ 1 g mL 1 血 S / 5例 , g mL P A≤ 2n / n 1n / ≤ S g mL 2例 , S P A≥ 2 n / g mL 5例 。 I论 言 辅 助 内分 泌 配 合 放 射 性 粒 子组 织 间植 入 治 疗 局 限 性前 列 腺 癌 安 全 有 效 。

2024版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机制和方法

2024版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机制和方法

CHAPTER前列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通常在50-70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特点病理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等,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

生理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雄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因此降低雄激素水平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下尿路梗阻、血尿、骨痛等症状。

晚期患者可出现恶病质表现,如消瘦、乏力、贫血等。

诊断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结节或质地变硬等异常表现;血清PSA检测是前列腺癌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筛查和病情监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

CHAPTER雄激素在前列腺癌发展中作用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生长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生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够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分化。

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雄激素还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内分泌治疗原理简述降低雄激素水平内分泌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阻断雄激素作用除了降低雄激素水平外,内分泌治疗还可以通过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从而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

这是一种较为彻底但不可逆的方法。

手术去势使用药物抑制睾丸分泌雄激素,达到降低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目的。

这种方法相对较为温和,但可能需要长期用药。

药物去势使用抗雄激素药物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以均数 ±标 准差 ( ±S )表示 ,组 间 比较采 用t ,阳性率 比 检验
清 中PA的结果相符 。 S 表 1 核 素 骨显像 ( )和P A平均 值 例 S
目明显增 多 , 示内分泌治疗无效 。 提
1 S N定 .PA 3
采用化 学发光免疫法进 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为0 4 /。晨起抽 - gL u 取 空腹静 脉血 3 L m ,分 离血清 ,置冷 冻冰箱保存 。患者 在内分泌治疗 前后的每个季度末 (、6 、1个月 )行P A O 。患者 内分 泌疗法 3 、9 2 S  ̄定 治疗过程 中 ,经放射 性核素 全身骨显像 所示为C 型者 ,显像 所示治疗 效果不 明显或无效 ,并且经常伴有P A 上升 ,终止 内分泌治疗改行 S值
5 ・临 床研 究 ・ 2 2
A r2 1,o。 , o1 pi 02V l0 N . l 1 2
放射性核索骨显像对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的临床效果观察
胡 生 银
( 山西省大同市第 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 7 0 ) 3 0 6
【 要 】 目的 探 于 射 性核 素 骨显像 在 前列 腺癌 骨转 移 内 分泌 治疗诊 断 意 义。方法 对 6 例 前列 腺癌 患者 内分泌 治疗 前后进 行 P A检 测 摘 放 2 S 及 S E T骨 显像 。结果 ① 内 分泌治疗 后核 素显像 为 c型 P A平 均值 远 高于核素 骨显像 为 A、B型惠者 的 P A 平 均值 ( PC S S P< O 1 ;② 经 .) 0 内分 泌治疗 前列 腺癌核 素 骨显像 的 A、B 型 惠者 血 清 P A平 均值 同 治疗前 相比存 在显著 差异 ,明 显下降 ( < 0 1 。结 论 放 射性 核素 骨 S P .) 0

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e therapy, NHT或neoadjuvant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nADT)即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给予辅助性的内分泌治疗。

1989年Monfette报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氟他胺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及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术中失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尤其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29%的T0期肿瘤。

近20年,虽然众多研究报道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意义,但是由于其改善生存期的不确定,临床应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前列腺体积、PSA水平、分期、切缘阳性以及Gleason评分等有关。

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缩小前列腺体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3-6个月NHT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20-50%(1,2),不过有研究认为体积缩小的主要是良性前列腺组织,而肿瘤体积变化不具有显著性(3)。

同时,NHT能有效降低血浆PSA水平(4),但是不需要等PSA降到极低值后再行手术治疗(5)。

多项研究认为NHT能够有效降低临床T2期前列腺癌分期,但临床T3期肿瘤NHT治疗后出现分期降低少见,即便出现也认为是临床诊断时的分期过高所致(6,7)。

切缘阳性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NHT能显著降低临床T2期及以下前列腺癌的切缘阳性(7,8),但临床T3期的肿瘤切缘阳性反而有所升高(9,10)。

原因可能是NHT导致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切除不彻底,使切缘阳性率升高。

在此之外,NHT却会增高肿瘤的Gleason评分,但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假象。

既然如此,那么NHT治疗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尤其是临床T3期患者是否适合行NHT治疗?欧洲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组在2000年报道了402例T2-3N0M0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均 可正常排 尿 , 术后 5 ~7 d出院。 随访术后 3 个 月结果 : P s A值平均 为( 1 . 7 ±0 . 6 ) g / L ; I P S S 评 分平 均为( 1 0 . 7 ±6 . 8 ) 分。 随访术后 6 个 月结 果: P S A值 进一 步下 降 , 平均( 0 . 9 ±0 . 4 ) g / L ; B超 查前 列腺 体积 明显 缩小 , 均 未 出现严 重的并 发症 。结论 : 超 声 引导 下经会 阴碘 I I 粒子 植入联 合 内分泌 治疗是一 种有效 、 安全 、 微 创 的治疗前 列腺 癌的 方法 , 具有广 阔前景 。
I 放射 性粒 子植 入联 合 内分泌 治疗 前 列腺 癌 的临床 研 究
姜 波‘
摘要 : 目的 : 探 讨碘 【 1 I 1 放射性 粒子植入 联合 内分泌 治疗在前列腺 癌治疗 中的意义 。 方法 : 依据 治疗计 划, 在 直肠 B超 引导下 , 经会 阴穿刺 植入 前列腺 1 2 5 I 放射 粒子 , 术后 口 服 氟他胺 内分 泌治疗 。结果 : 8 例 患者 全部手 术顺利 , 平均植入 碘 I l i a : 射粒 子 4 2 粒, 1 周后拔 除尿 管

M i c k植入 枪 后 退 式 植 入 粒 子 , 每 针植 入 粒 子 5 ~ 6粒 , 每 颗 粒 子 植入相距 1 . 0 C n l f 即每 针 每 退 1 e m, 植入粒子 1 颗) , 平 均 植 人 4 2 颗( 1 9 ~ 5 8 颗) 。粒 子 植入 完 毕 仔细 观察 有 无活 动 性 出血 及 粒
2 0 1 3年 第 3 6期
落 。观 察组 给 予 二氧 化碳 激 光 和重 组 干扰 素 。 一 1 b联合 治 疗 , 二 氧化 碳 激 光治 疗 法 同对 照 组 , 同 时给 予 干扰 素 3 0 0万 I 1 肌注 , 隔 天1 次, 连续 应 用 8 周。 在 治疗 过 程 中 , 观察 患 者各 种 不 良反应 。 1 . 3 疗效 评定 : 治疗结 束后 , 要求每月复诊 1 次, 不能复诊者电 讦随 访 , 半 年 后如 无 复发 , 每3 个月随访 1 次, 共 计 随访 1 年, 随 期 问 无新 发 皮 损 出现 视 为痊 愈 , 有 新 发皮 损 出现 为复 发 , 其 计 数资 料 采用 x 。 检验 , 比较其 疗效 。

三维适形放疗加内分泌联合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观察

三维适形放疗加内分泌联合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观察

mo ts Reu t I ec mb n d g o pt e 1 ,5 n h ). s l nt o ie r u ,3 ,7 0 e rs ria wa 60 ,8 . ,7 .% ,6 .%,5 . s h h ,1 y a uv v l s9 . % 80 % 20 00 20 %
mo ts < .5 C n ls n I i e e t e o a t e d a c dp o t e acn ma t D R o ie t n r g n nh ,P O0 ). o c i s t s f ci r t h v n e r s t c rio h 3 C T c mbn d ha do e u o f v tte a a wi wi
【 yw r s Ke o d 】 Pote a i m C no ar ihr y nrgn er ao rstcr n a of m la o e p A doe pi t n a c o r d t a d vi
前 列腺 癌是 男 性 常见 恶 性 肿瘤 ,以欧美 地 区 多 见 ,随着 人 口老 龄 化及 饮 食 结构 改 变 ,发病 率
r s e t e y I eAD r u h , 3 5, 7 1 y a u v v l s9 . % ,6 .% ,6 .% , 5 .% , 5 .% r s e t ey T e ep ci l. nt v h go pte 1 , , 0 e rs r i a wa 1 1 89 22 78 11 ep ci l. h v
和病死 率 呈逐 年上 升 的趋 势 … 。近年来 放 疗新 技 1
尿 痛 、血 尿 、夜 尿 增 多等 。其 中 7例 经 膀胱 镜 部 分切 除 术后 病理 诊断 腺癌 、1 经直 肠穿 刺 细胞 2例

前列腺癌临床病例讨论

前列腺癌临床病例讨论

化学治疗
化疗在前列腺癌中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 病变,常用的药物包括多柔比星、卡铂等。
对未来病例的启示
01
02
03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 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
综合治疗
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和 激素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 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生 存率。
全程管理
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包 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随 访等各个环节,以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鳞状细胞癌
较为罕见,由前列腺鳞状上皮 细胞恶变而来,恶性程度较高

神经内分泌癌
非常罕见,起源于神经内分泌 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肿瘤分期
T1期
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 内,无淋巴结转移。
T2期
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 侵犯周围组织,无淋巴
结转移。
T3期
肿瘤侵犯前列腺周围脂 肪组织或突破前列腺骨 盆侧壁,有或无淋巴结
04 病例总结
诊断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
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提 高对前列腺癌的警惕性,定期进行筛查
是关键。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 发现前列腺癌的病灶和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前 列腺癌的重要筛查指标,但需结合其 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病理诊断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总结词
该文献提供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 法
该文献探讨了前列腺癌的手术治疗效 果
详细描述
该文献详细介绍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 断方法,包括PSA检测、直肠指诊和 前列腺穿刺活检等,并强调了早期诊 断的重要性。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的病人,也可使用Gleason计分作为参考。
Glesson分级类型:分1、2、3、4、5型。 Gleason 10级计分是以5级分类为基础,将占肿瘤主要成分的级数与
占次要成分的级数相加,分化最好的癌为1+1=2级,分化最差的癌为
5+5=10级。 Gleason 5+3=8级和3+5=8级其含义和预后是不同的。 高分化2-4 中分化 5-7分 低分化 8-10分。
五莲县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定义
2、CTV CTV:前列腺(GTVp)±精囊腺(sv)±盆腔淋巴引流区(CTVIn)
前列腺(GTVp):包括整个前列腺及包膜;影像可见精囊腺/直肠/膀胱
受侵犯部位。 精囊腺(sv)勾画:局限期前列腺肿瘤,根据危险度评估来设定照射范
围,参考sv走行三维方向勾画,可不包括与sv伴随的脉管。
五莲县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盆腔淋巴引流区
骶前间隙
位于肠系膜后方 上界:髂内外分叉处/L5-S1之间 下界:尾骨前缘 前界:骶骨前10mm
后界:骶骨前缘包括骶骨凹陷
外侧界:骶髂关节
五莲县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盆腔淋巴引流区
五莲县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盆腔淋巴引流区
五莲县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盆腔淋巴引流区
五莲县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及评分原则
前列腺穿刺活检,既使检测到单个小癌灶,也有必要报告gleason计 分。如3+3=6分 。 Gleason分级完全由低倍镜下癌的组织结构和浸润程度来确定,而不
考虑细胞的异型性。其原因主要有二点:
(1)前列腺癌的细胞异型性不甚明显,即使是高级别癌也极少出现明显 异型的瘤细胞。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43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全部患者均结合去势手术加内分泌治疗。

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8例患者完全缓解,23例患者部分缓解,其余11例患者肿瘤体积也相对缩小。

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疗效高、疗程短、风险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与去势手术加内分泌治疗相结合,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前列腺癌【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6-01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在医学界还无明确的定论,据推测可能跟基因的变异有关,临床发现雄激素受体基因的变异会增加患者前列腺癌的几率[1]。

由于前列腺癌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很多患者因并发症较多和风险较大而不适应根治性手术治疗,去势手术、放疗与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成为该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属于外照射治疗方式,能精确地将高剂量照射集中于癌变组织范围内,周围的正常组织只有少量的照射剂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目前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43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该治疗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对43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年龄70~82岁,平均年龄74岁。

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为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夜尿多,部分患者已有转移性骨痛。

诊断依靠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先进行直肠指检、psa检查与ct或mr相结合的方法确诊。

按1997年uicc的tnm分期标准,ⅱ期7例;ⅲ期17例;ⅳ期19例。

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发生骨转移22例。

放疗前psa值范围8~98ug/l,其中有25例患者≥10ug/l。

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张 成 郎 建 罗赛平 刘 嘉(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泌尿科 伊宁 835000)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5例,分别接受内分泌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存活44例,2年存活40例,3年存活33例,3年存活率75.0%,对照组患者1年存活45例,2年存活40例,3年存活24例,3年存活率53.3%,观察组患者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3年存活率高于放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 内分泌综合治疗 临床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5.14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8-01 为了观察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选择2009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经PSA测定,泌尿系彩超,前列腺核磁波谱和经直肠B超定位前列腺穿刺获取病理学确诊前列腺癌;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获取病理标本确诊为前列腺癌的偶发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尿路梗阻、排尿困难、尿频、前列腺疼痛等症状,可触及前列腺质地体积增加,表面凹凸不平,有变硬和结节。

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8±12.6岁;C期20例,D期24例.对照组4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5±11.9岁;C期24例,D期21例。

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De p a l ’ I i ] l e n t o fRa di a t i o n. t h e 3 r dAf il f i a t e dl t o s pi t a l o f , l i a n g h a nUn i v e r s i t y a n d P e o p l e’ s【 t o s p i t a l o fHu a n g p i Di s t  ̄ i c t . Wu h a n 4 3 0 3 0 1 ) , Hu b c i . ( hI I 1 I 、 De pa r l me n t o f Ra di a t i o n . Hu b e i Pr o v i n c i a l Ca n c m‘ Ho s pi t a l W u h a n 4 3 0 0 7 9 .Hu b e i , Ch i n a 、 De p m‘ l l l '  ̄ c n l o f On c o l o g y , Hu a n g s h i Ce n t r a l Hos pi t a l , Hu a n g s h i 4 3 5 0 0 0 ,Hu b e i , Ch i n a
武 汉 市 黄 陡 区 人 民 医 院 暨 江 汉 大 学 附属 第三 医 院放 疗 科 , 湖北 武汉 4 3 0 3 0 0
湖 北 肖肿 瘤 医 院 放 疗科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9 黄 石 中心 医 院 肿瘤 科 . 湖北 黄石 4 3 5 0 0 0 成 宁 中心 医 院 肿瘤 科 , 湖北 成宁 4 3 7 0 0 0
ZEN ( ' l . P I Gu ol i a n g 、 CHE NG Li p i n g . XU Yt mqi n g。 . HUANG Xu q n n . SHU Ch e n g t ’ n n g . ZHANG S u o z h u‘ DENG We i , } t AN Ro n g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与临床试验治疗(完整版)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与临床试验治疗(完整版)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与临床试验治疗(完整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源暂时引入前列腺从而进行放射治疗。

强烈推荐使用GEC(GroupeEuropeendeCurietherapie)/ESTRO指南。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单次或多次进行,并且通常与至少45Gy的常规分割外照射放疗结合使用。

一项针对1641名中高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在50–54Gy外照射放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这一差异在十年后达到了12%。

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来自人群研究的数据表明,外照射放疗加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外照射放疗。

一项关于外照射放疗(剂量为55Gy,分20次给予)与外照射放疗(剂量为35Gy,分13次给予)随后再进行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为17Gy,分两次在24小时内完成)的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已被报道。

在218例T1–3N0M0前列腺癌患者中,外照射放疗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在五年和十年时的生化无病生存率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分别为75%和46%,相比之下单独外照射放疗组为61%和39%,p=0.04)。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两年之后单独外照射放疗组的早期复发率出乎意料地高,这可能和所使用的剂量低于当前的标准剂量有关。

来自TROG03.04RADAR试验的证据支持了(但不确定)高剂量率放射增强治疗的益处。

这项多中心研究采用了初步放疗剂量递增的方式(非随机化),放疗剂量选项包括66Gy、70Gy或74Gy的外照射放疗,以及46Gy 的外照射放疗加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并将局部晚期PCa患者随机分配至6个月或18个月的ADT治疗。

经过至少十年的随访,与单纯外照射放疗相比,高剂量率放射增强治疗显著降低了远处进展,(亚风险比0.68,95%置信区间:0.57–0.80;p<0.0001)。

此外,与单独外放射治疗相比,无论ADT治疗持续多久,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增强治疗在治疗后18个月时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增加了3分,这种改变在三年后得到缓解,并且高剂量率放射增强治疗减少了直肠症状。

【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与剂量研究

【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与剂量研究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与剂量研究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与剂量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的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达到肿瘤控制与生存延长的效果。

然而,在放射治疗中,合理选择剂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因此,通过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剂量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并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剂量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最佳剂量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近几年我院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方案、剂量分配、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剂量方案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2. 前瞻性研究:纳入一定数量的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配为不同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方案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3. 实验室研究:对前列腺癌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探究不同剂量放射治疗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寻找剂量因子与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进程与时间安排1. 收集与整理临床资料,分析回顾性研究结果:3个月。

2. 招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个月。

3. 进行实验室研究,探究剂量因子与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9个月。

4. 数据分析与处理,撰写研究报告:3个月。

五、预期结果与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获得以下结果:1. 确定最佳的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剂量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

3. 探究剂量因子与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内分泌联合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内分泌联合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采用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放疗联合抗雄激素方法治疗。

结果术后6个月平均血清psa显著降低,为23.3±19.8 ng/m1(p<0.01);术后6个月前列腺体积缩小和qmax提高,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内分泌联合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是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适形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

据报道[1]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从而使恶性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对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联合放射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3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不适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患者年龄41~89岁,平均66.3±4.8岁。

临床症状表现主要有: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频,尿急,血尿,部分病例有骨痛。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均为腺癌。

临床分期:b期6例,c期11例,d期13例。

15例有骨转移,其中多处骨转移7例,伴肝转移2例。

治疗前血清psa水平5~108ng/ml,其中psa<10ng/ml者2例(12%),≥10ng/ml 者14例(88%),8例骨转移者平均psa值43.5ng/ml。

1.2 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

15例在imrt前接受双侧睾丸切除,2例行睾丸放疗去势,13例应用抑那通药物去势。

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氟他胺,与去势治疗同时应用。

放疗前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间2~12个月,平均5个月。

imrt时患者取双手抱头仰卧位,负压成形垫固定体位,立体定位架下于体表标明标记点以减少摆位误差。

行ct扫描定位,将ct图像通过磁盘输入3d-crt计划系统,进行盆腔外轮廓、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三维重建,确定肿瘤靶区。

对转移病灶给予适形放疗,以80%剂量曲线覆盖靶区,连续照射5 gy×9次(80%等剂量线)。

对于带导尿管患者在连续照射5 gy×5次(80%等剂量线)后,拔除导尿管,重新定位,予以4 gy×4次(80%等剂量线)放疗。

放疗后,患者常规口服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250 mg,3次/d)。

所有患者内分泌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清psa、最大尿流率(qmax),并进行mri、ct、b超、胸片和骨扫描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6个月后检测psa,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最大尿流率(qmax)。

评价治疗6个月前后psa、前列腺体积及最大尿流率变化。

随访12~36个月至2010年6月结束。

所有患者均能
够顺利完成联合治疗,联合方法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psa指标明显下降,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而最大尿流率提高(表1)。

表1前列腺癌患者在联合治疗前后psa、前列腺体积、qmax变化(x+s)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以欧美地区多见,国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因各种伴发疾病或确诊时病情进展而不适宜手术。

单纯放疗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前列腺癌的常规外照射技术伴有很高复发率。

很多临床研究[2]已指出30%~60%的病例放疗后前列腺活检持续阳性,其主要原因是照射野较大、照射剂量不足及受照的正常组织较多而耐受性差。

本组病例按照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范围采用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放疗联合抗雄激素方法治疗,尽可能杀灭前列腺癌组织以提高临床治愈率,联合治疗数月后本组患者血psa水平持续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随访12~3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65.5%。

联合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前列腺的体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

治疗6个月后患者前列腺体检明显缩小,而qmax 明显提高。

外照射放疗能控制原发病,同时能消灭非雄激素依赖性癌细胞,因此成为c期前列腺癌经典的治疗方法,但对晚期前列腺癌局部控
制率只有20%~25%[3]。

由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常为多个部位、广泛性转移,外放射的应用受到限制。

内分泌治疗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及外放射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已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认识。

内分泌治疗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进而延长生存期。

内分泌治疗又称激素治疗,任何可以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或前列腺局部雄激素水平的治疗都称为内分泌治疗,主要有外科去势术和药物去势治疗,前列腺是雄激素依赖性器官。

绝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是雄激素依赖性细胞,这些细胞表面的雄激素受体与双氢睾酮(dht)结合,然后转移入细胞核,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

雄激素撤除后,导致雄激素敏感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赵欣,马建辉.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与现状[j].癌症进展,2009,7(3):19.
[2] 应俊,姚德鸿,任晓敏,等.前列腺癌去势术前后雄激素变化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3,19(3):191-196.
[3] 李云海,陆雪官,潘自强,等. 45例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2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