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满江红》课件(3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
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
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 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5
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积
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
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
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
萍浏醴(liú lǐ)起义未果。Biblioteka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
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12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了,终于把楚 军攻破歼灭。结婚以来八年的感受,只思念 自己的故乡浙江。
这两句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
13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汉两军在垓下 决战,汉军和诸侯的军队把项羽的军队层层包围 起来,夜间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项 羽惊恐地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楚军的斗志被瓦解,终于被全歼。
同之处。她叹息道:“琴 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 ”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
情疏远。光绪二十六年( 1900),王廷钧捐巨资成
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 了一名京官(户部主事)
吃喝玩乐。
,秋瑾随同丈夫一起来到
北京居住。不久,因为八
国联军入侵北京,又回到
湖南躲避战乱。
4
光绪二十九年,(
1903),王廷钧回京复职
秋瑾
1
(1877-1907)
生平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 璿xuán卿(璇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 兴市),出生于福建厦 门。蔑视封建礼法,提 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 兰,秦良玉自喻。性豪 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2
走进秋瑾
1895年,19岁的她 跟随做官的父亲秋 寿南来到湖南省湘 潭县。秋寿南在当 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曾国藩的表弟王 殿丞。王见秋瑾生 得秀美端庄,聪慧 可爱,就托媒人送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 亲。
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
时间和作者的心绪。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
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
暗暗泄漏出来。
11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因为花圃里篱笆下的菊花盛开, 秋色就好像擦洗过一样的洁净。
景物描写,此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在作 者看来,因为菊花的映衬,京城的秋色更 加爽朗洁净。秋色虽好,但秋天毕竟是让 文人伤感悲秋的时节,故用“秋容如拭”反 衬内心的苦闷。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8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 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 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 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 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 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 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 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 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当时中国正遭受八国联军的侵略,孤立无援,处境危急。 词人化用“四面楚歌”这个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如不 奋力挽救,将危在旦夕;此句以表达词人对时局的忧虑。
其实也比喻说明自己终将冲破家庭牢笼。14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而词人自己,也深陷封建婚姻家庭的束缚之中,结婚 八年,唯一让她思念的是故乡的亲人。委婉地表达出夫妻 感情的疏离,透出词人对婚姻的不满,想要冲破这封建婚 姻家庭的牢笼。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
迎娶秋瑾。
3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
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
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
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 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
夫妻二人气质迥异,
、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 性格不合,理想不同,感
,秋瑾第二次来到北京。
在北京期间,开始接触新
思想、新文化,向往革命
。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
要求妇女的独立解放,成 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
为她思想中强烈的风暴。 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封 建家庭的束缚,毅然东渡 日本留学。
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 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 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 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 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
15
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 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
此句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秋瑾自小就有男性风格,喜欢骑马舞剑,具有 叛逆精神,在那男尊女卑的时代,显得很另类。
旧社会男尊女卑,而秋瑾主张男女平等,所以
不顾惜自己的女性身份。
16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 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 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 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 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 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 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 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 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 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
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
亭口,时年32岁。丈夫是双
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
廷钧,字子芳。
6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 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 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爽”,刚 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 了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7
秋瑾的创作
9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 湿!
10
小住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转眼又到了 中秋佳节。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 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 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 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