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INEMAWC275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SI/NEMA WC27500
航空和工业用电力电缆标准
内容
前言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iv
范围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v
部分1 参考标准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1
1.1优先顺序
部分2 分类
2.1 总述
2.2 电缆设计
2.2.1 电缆标识方法(带屏蔽)
2.2.2 导体尺寸
2.2.3 铜线说明
2.2.4 根数
2.2.5 屏蔽类型和材料
2.2.6 护套材料、颜色、温度等级
部分3 要求
3.1 结构
3.2 铜线
3.3 成品电缆
3.4 电缆标识
3.4.1 首选标识方法
3.4.2 可选标识方法A
3.4.3 可选标识方法B
3.4.4 可选标识方法C
3.4.5 可选标识方法D
3.4.6 可选标识方法E
3.4.7 可选标识方法F
3.5 电缆成缆
3.6 填充和粘合带
3.7 屏蔽
3.7.1 圆形屏蔽
3.7.2 扁平屏蔽
3.7.3 编织角度
3.7.4 屏蔽覆盖率
3.7.5 屏蔽密封
3.8 护套
3.8.1 护套要求
3.8.2 护套材料
3.8.2.10 聚酰亚胺/氟化乙丙烯
3.9 功能特性
3.9.1 耐电压
3.9.2 护套瑕疵(仅屏蔽和护套电缆)
3.9.3 导体连续性
3.9.4 冷弯曲(仅护套和屏蔽-护套电缆)
3.9.5 热冲击*
3.9.6 粘黏
3.9.7 可燃性
3.9.8 迭片密封
3.9.9 交联度验证*
3.9.10 屏蔽可焊性*
3.9.11 温度等级
3.10 产品标识
3.10.1 电线产品标识
3.10.2 电缆产品标识
3.11 电缆外径
3.12 电缆重量
3.13 连续长度
3.14 工艺
部分4 验证
4.1 检查分类
4.2 检查条件
4.2.1 质量一致性检查
4.2.2 工艺控制试验
4.2.3 不合格处理
4.2.4 证明试验报告
4.3 检查方法
4.3.1产品检查
4.3.2 屏蔽绞合
4.3.3 耐电压
4.3.4 护套瑕疵
4.3.5 编织角度和屏蔽覆盖率
4.3.6 冷弯曲
4.3.7 耐电压,护套
4.3.8 导体连续性
4.3.9 热冲击
4.3.10 交联度严重
4.3.11 弯曲试验
4.3.12 护套壁厚
4.3.13 护套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4.3.14 迭片处理(带绕包护套,材料11,12,22,24,61,62,72,74)4.3.15 护套粘黏
4.3.16 同芯度
4.3.17 PTFE 带绕包护套分层
4.3.18 屏蔽可焊性
4.3.19 可燃性
4.4 电缆直径
4.5 电缆重量
4.5.1 测量值
4.5.2 计算值
4.6 连续长度
部分5 包装
5.1 总述
部分6 须知
6.1 附录
6.2 订单数据
6.2.1 采购要求
附录A电缆设计指南
A.1 介绍
A.2 主要铜线选择要素
A.2.1 导体尺寸
A.2.2 导体类型
A.2.3 绝缘类型
A.3 屏蔽选择要素
A.3.1 材料
A.3.2 扁平VS圆形绞合
A.3.3 屏蔽覆盖率
A.4 护套选择要素
A.5 电缆标识和颜色代码
A.6 咨询
附录B 作废和替代
B.1 替代标志
B.2 人工航空替换物
前言
本标准由NEMA的高性能电缆电线部分发展而来,作为非政府标准,替换原广泛运用于航空和其它工业的MIL-DTL-27500标准。

它包含:
参考标准(部分1)
标识方法(部分2)及要求(部分3.10)
详细结构(部分2,3)
材料要求(部分2)
导体
初始铜线
屏蔽
护套
电气要求(部分3.8)
物理要求(部分3.8)
其它要求(部分3.11-14)
颜色/规格/重量/长度/标识
上述要求的试验方法(部分4)
检查/QC/工艺控制及程序(部分4)
包装(部分5)
须知/交叉引用/其它数据(部分6)
订单数据
本文中包含的要求为过去30年里航空工业中博学的工程师们提出的一致要求。

NEMA标准出版物中的标准或指南在出版物被视为技术之声。

它们不是产品销售者或用户本身对于标准或指南中的特殊产品的判断的替代品,NEMA不担保任何优于本标准或指南的产品的性能。

因此,NEMA清楚声明,不承担任何因使用、应用、或依靠本标准或指南中的其它信息造成的损失。

参与NEMA高性能电线电缆部分当前版本制定的成员有:
(略)
范围
本标准包括对成品电缆的要求。

线芯要求见其它参考标准。

本电缆为适用于商务飞机、军用飞机及其它高性能交通工具中特定的环境或温度条件下的信号和低压电力电缆。

部分1
参考标准
(略)
1.1 优先顺序
如果本规范与引用标准(除了相关的详细规范、规范表或MS标准)之间有冲突,则本规范优先。

除非取得豁免,本规范不能代替适用法律或规定。

部分2 分级
2.1 概述
电缆应为下列中的一个型号,其基础铜线尺寸、类型、根数、屏蔽和护套类型应符合规定。

(见6.2和2.2)。

无护套-2-15根线,绞合,没有总护套
有护套-2-15根线,绞合,有总护套
屏蔽-单线,或2-15根线,绞合,1个或2个总屏
屏蔽和护套-单线,或2-15根线,绞合,1个或2个屏蔽及1个或2个护套
2.2 电缆名称
电缆按下列方法用数字和字母标识(见3.10.2)
M27500 - 22 SD 3 T 23
标准号标识方法导体尺寸线芯标准根数屏蔽类型及材料护套材料
见2.2.1 见2.2.2 见2.2.3 见2.2.4 见2.2.5 见2.2.6
例如:M27500-22SD3T23=22线规,MIL-W-22759/34,3导体,镀锌屏蔽85%,白色XLETFE护套
2.2.1 电缆线标识方法(带屏蔽)
无屏蔽的电缆,或要求电缆屏蔽覆盖率至少为85%的电缆,规定:
“-”首选的标识方法,表3-1.
“F”首选的标识方法,表3-2
“A”可选的标识方法A,表3-1
“G”可选的标识方法A,表3-2
“B”可选的标识方法B,表3-3
“K”可选的标识方法C,表3-3
“L”可选的标识方法D
“P”可选的标识方法E
“S”可选的标识方法F
“U”采购方规定的颜色代码
当要求屏蔽覆盖率至少为90%时,规定:“C”首选的标识方法,表3-1.
“H”首选的标识方法,表3-2
“D”可选的标识方法A,表3-1
“J”可选的标识方法A,表3-2
“E”可选的标识方法B,表3-3
“M”可选的标识方法C,表3-3
“N”可选的标识方法D
“R”可选的标识方法E
“T”可选的标识方法F
“V”采购方规定的颜色代码
表2-1
标识方法交叉引用
2.2.2 导体尺寸
线芯尺寸应标识。

电缆所有线应统一尺寸。

2.2.3 线芯规范
根据表2-2,用字母符号表示线芯的标准。

注-1 不作为航空运用注-2 不用于新设计注-3 不作为海军航空系统用
2.2.4 每条电缆包含的铜线根数
电缆铜线根数应符合说明,屏蔽电缆或屏蔽加护套电缆应为1-15根线,无屏蔽无护套电缆或无屏蔽有护套电缆根数为2-15根。

10-15根导体的电缆,其线规应为12A W及更小。

2.2.5 屏蔽类型及材料
总屏蔽的类型及材料应按照表2-3用单个字母或符号给予说明。

表2-3 屏蔽材料
2.2.6 护套材料,颜色,温度等级
护套符号仅在有外护套的电缆上使用。

双护套符号应与双屏蔽符号结合使用,说明屏蔽之间有一层护套,屏蔽之外还有一层外护套。

单护套符号应与双屏蔽符号结合使用,说明在两屏蔽之外有一层外护套。

除非另有规定(见6.2.1,g),护套颜色及材料应符合规定,见表2-4.
表2-4
护套材料及颜色
2-护套材料02不用在电缆外径0.251英寸或更大的电缆
3-护套材料08,58,10和60不用在电缆外径0.401英寸或更大的电缆
4-不用于海洋航空系统用
5-不用于新设计
部分3 要求
3.1 结构
结构应符合2.2的说明。

本标准包含了线芯、屏蔽和护套组合的可能变量。

附录A提供了确定最佳组合时应考虑的设计参数。

强烈建议咨询用户和电缆生产商,以保证获得最合适的电缆。

3.2 铜线
用于生产的铜线应符合相应的铜线规范(表2-2)。

成缆的材料来源应符合适用的线芯规范,或保证来源合格的线用于电缆生产,或要求铜线生产商提供试验报告及提一份证明电线组件符合各自组件规范要求的保证书。

添加到绝缘的用于标识线号的颜色(如螺旋条文或圆环带)不能降低绝缘等级使之不符合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见6.2.1),电缆生产商负责保证线芯符合铜线规范要求。

3.3 成品电缆
除了符合3.2的基础铜线要求,负责电缆工艺和/或成缆的供应商应保证执行本规范规定的所有功能特性试验。

单独的试验数据不构成成品电缆验收的标准。

3.4 电缆线标识
单芯或多芯电缆线芯绝缘应带有线号标识。

除非另有规定(见6.2.1),应使用首选的标识方法(见3.4.1)。

条文、示踪线和绝缘背景色应符合MIL-STD-104 I类要求,除非另有说明或线芯规范允许。

3.4.1 首选标识方法
电缆绝缘应为白色(或基本色或自然色)加1个或2个螺旋彩色条文,符合表3-1或3-2。

彩色条文应符合MIL-STD-681要求。

对于外径大于0.300英寸的线,可用纵向条文代替螺旋条文。

当线芯上有编织时,彩色条文应成为编织物的一部分。

当使用编织时,有色纤维应用在平行或相邻的两个锭子上。

有色标识纤维应与标识符成反方向编织。

3.4.2 可选标识方法A
绝缘应为纯色,符合表3-1或3-2。

上色由生产商执行,符合线芯规范的相应要求。

表3-1 线芯线路标识色
1 除了线芯规范表上的首选色不是白色
2 线芯是MIL-DTL-81381,用棕色螺旋条文
3 线芯是MIL-DTL-81381,用棕色和白色螺旋条文
4 多于10芯的电缆,铜线应用双示踪线标识。

(蓝/蓝标识白色线芯有2条蓝色示踪线)。

表3-2线芯线路标识色1
2指纯色带条文(红/白—红色绝缘,白色条文)
3.4.3 可选标识方法B
一根电缆上的线芯绝缘的颜色应为同样的纯色。

颜色应指示线芯尺寸,符合表3-3。

为了辨别电缆上的线芯,应根据表3-4使用色带。

色带颜色应与绝缘颜色不同。

窄色带应为0.030-0.120英寸宽。

宽色带应为窄色带2倍宽,每组间隙0.030-0.120英寸。

每组间隔为0.38-1.50英寸。

每组的始端与下一组的末端最大间隔应为3.0英寸。

3.4.4 可选标识方法C
一根电缆上的线芯绝缘的颜色应为同样的纯色。

颜色应指示线芯尺寸,符合表3-3。

为了辨别电缆上的线芯,应在主要线芯的绝缘上喷印数字。

数字的颜色应与绝缘的颜色不同。

数字之间的最大间隔为3.0英寸。

表3-3 用绝缘颜色标识线芯尺寸(见3.4.3,3.4.4和3.4.6)
1 对于MIL-DTL-81381线芯色或无色的聚酰亚胺,对于MIL-DTL-222759/80-/92线芯,如需分类则用紫色。

表3-4 用圆形色带做线芯号标识
3.4.5 可选标识方法D
一根电缆上的线芯绝缘的颜色应为同样的纯色。

颜色应指示线芯尺寸,符合表3-3。

为了辨别电缆上的线芯,应在主要线芯的绝缘上喷印数字。

数字的颜色应与绝缘的颜色不同。

数字之间的最大间隔为3.0英寸。

3.4.6 可选标识方法E
一根电缆上的线芯绝缘的颜色应为白色带螺旋彩色条文。

彩色条文用于指示线芯尺寸,符合表3-3。

为了辨别电缆上的线芯,应根据表3-4使用色带。

色带的颜色应与绝缘的颜色不同。

窄色带应为0.030-0.120英寸宽。

宽色带应为窄色带2倍宽,每组间隙0.030-0.120英寸。

每组间隔为0.38-1.50英寸。

每组的始端与下一组的末端最大间隔应为3.0英寸。

3.4.7 可选标识方法F
绝缘颜色为白色,为了辨别电缆上的线芯,应根据表3-4使用色带。

色带的颜色应与绝缘的颜色不同。

窄色带应为0.030-0.120英寸宽。

宽色带应为窄色带2倍宽,每组间隙0.030-0.120英寸。

每组间隔为
0.38-1.50英寸。

每组的始端与下一组的末端最大间隔应为3.0英寸。

3.5 电缆成缆
多芯结构的电缆电线根数符合电缆设计,左向成缆。

节距应大于无屏蔽、无护套时电缆外径的6倍,小于16倍,见4.4。

线芯不能密封。

当电缆砍断时,电缆松开的长度应不超过电缆外径的2倍。

3.6 填充和绕包
填充和绕包带,如果有,应为抗菌材料,温度等级应等于或大于电缆没有填充和绕包时的温度等级。

应容易从成品电缆上剥离而不损伤绝缘。

3.7 屏蔽
电缆设计有屏蔽层时,应在线芯或电缆外编织一层圆形屏蔽或扁形屏蔽。

屏蔽不能结块、扭绞、磨损或表面腐蚀及污渍。

绞合层应光滑、连续并附着在基础材料上。

3.7.1 圆形屏蔽
3.7.1.1 圆形屏蔽材料
3.7.1.1.1 圆铜线屏蔽
屏蔽前,用于屏蔽的铜丝应纯铜制取的退火或软拉铜线,符合ASTMB 3。

在使用前,镀锡、镀银或镀镍铜丝其最小伸长率为6%。

3.7.1.1.2 圆铜合金线屏蔽
屏蔽前,高强度铜合金线应符合ASTM B624,最小抗张强度为55000lbf/in2,最小伸长率为6%,导电率为80%(最小),NBS100手册规定。

3.7.1.1.3 不锈钢丝屏蔽
屏蔽前,不锈钢丝应符合ASTM A313。

3.7.1.2 圆形屏蔽
3.7.1.2.1 镀锡铜丝屏蔽
当电缆设计规定用镀锌屏蔽时,铜线表面应连续均匀镀上一层锡。

在编织前,镀锡铜线应符合ASTM B33。

镀锡层的厚度最大为250uin.
3.7.1.2.2 镀银铜线和铜合金线
当电缆设计规定要用镀银屏蔽时,铜线表面应连续均匀镀上一层银。

在编织之前,镀银铜线应满足ASTM B298要求。

镀银高硬度铜合金应符合3.7.1.2的要求,粘附及连续性应符合ASTM B298镀层要求。

镀银层厚度不小于40uin。

3.7.1.2.3 镀镍铜线和铜合金线
当电缆设计规定要用镀镍屏蔽时,铜线表面应均匀连续镀上一层纯净的镍。

镍层厚度不小于50uin,不大于250uin。

镀镍铜线应满足ASTM B355的要求。

镀镍高强度铜合金线应符合3.7.1.1.2的要求,粘附性及连续性应符合ASTM B 355镀层要求。

3.7.1.2.4 镀镍铜27%
如果规定电缆要用镀镍铜屏蔽,则镀镍层的面积至少为铜线横截面积的27%。

铜线应符合ASTM B355对镀层的要求。

3.7.1.3 圆形屏蔽线尺寸
3.7.1.3.1 圆铜线或铜合金线尺寸
用圆铜线或圆铜合金线屏蔽的电缆应符合屏蔽组A或B的要求。

A或B中线芯外径应为无屏蔽、无护套电缆线芯的标称外径,标称外径为线芯标称外径乘以系数A(填充电缆),系数G(无填充电缆),见表3-6。

下列线芯MIL-W-22759/11, /12,/16-/19, /22, /23, /28-/35, /41-/46, /80-/92及MIL-DTL-81381和MIL-W-81044的详细规范表,应符合屏蔽组B。

其它用圆形屏蔽线编织的屏蔽应符合屏蔽组A。

表3-5
圆形屏蔽线尺寸
表3-6
电缆及几何系数
2 用于电缆重量计算的系数(见4.5)
3 用于无填充电缆的系数(见3.7.1.3.1和4.3.5)
3.7.1.3.2 圆形不锈钢丝尺寸
电缆外径(屏蔽前)小于0.060in,屏蔽线尺寸应为40A WG。

电缆外径在0.060-0.120in之间的,屏蔽线尺寸为38A WG。

电缆外径0.121in及更大的,屏蔽线尺寸为36A WG。

3.7.2 扁形屏蔽
3.7.2.1 扁形屏蔽线材料
3.7.2.1.1 扁形铜屏蔽线
扁形铜线应符合ASTM B272要求,除了该线应做成扁圆线。

3.7.2.1.2 扁形铜合金屏蔽线
扁形高硬度铜合金线应用扁圆线来制取。

扁形线抗张强度不低于55000lbf/in,压扁后伸长率至少为1%。

3.7.2.2 扁形线镀层
3.7.2.2.1 镀锡铜线
压扁前,镀锡铜线应符合ASTM B33。

扁形线应通过ASTM B33镀层连续性试验。

镀层厚度最大为250uin。

3.7.2.2.2 镀银铜线和铜合金线
压扁前,镀银铜线和镀银高硬度铜合金线应符合ASTM B298要求。

扁形线应通过ASTM B298镀层连续性试验。

压扁后,镀层厚度最少应为40uin。

3.7.2.2.3 镀镍铜线和铜合金线
压扁前,镀镍铜线和镀镍高硬度铜合金线应符合ASTM B355要求。

扁形线应通过ASTM B335镀层连续性试验。

压扁后,镀层厚度最少应为50uin。

3.7.2.3 扁形线尺寸
扁线线屏蔽应为编织铜,高硬度铜合金,或镍铬合金。

扁形线厚度应为0.0015in±0.0004in。

3.7.3 编织角度
屏蔽编织应为可还原型。

编织锭子与电缆轴线的角度应不低于18°,不高于40°。

当屏蔽下的电缆大直径大于0.31in时,上述角度限制则不适用。

此时,应适当运用屏蔽使其具有良好的还原性能。

编织角度的确定见4.3.5.
3.7.4 屏蔽覆盖率
每个屏蔽(见4.3.5)的覆盖率应为至少为85%或90%,如部分号规定(见2.2)。

3.8 护套
3.8.1 护套要求
3.8.1.1 壁厚
护套厚度应符合表3-7规定。

双层屏蔽之间的护套和双护套电缆的护套厚度应为规定值的75%,见表3-7。

3.8.1.2 挤出护套同心度
按照4.3.16检测,挤出护套同心度应不低于70%。

3.8.1.4 可剥离性
护套应能从成品电缆上剥离,不粘连屏蔽或电缆。

剥离之后,带绕包的护套(06, 56, 11, 61, 12, 62, 22, 72, 24, 和74)应不能松开。

3.8.2 护套材料
3.8.2.1 挤出聚酰胺
挤出聚酰胺护套限制应用在挤护套前电缆大外径小于0.25in的电缆。

聚酰胺应符合ASTM D4066,PA622型,E22级。

3.8.2.2 聚酰胺编织和聚酰胺抛光
护套应为聚酰胺纤维编织,210旦,完全覆盖,浸渍透明聚酰胺抛光层。

3.8.2.3 聚酯纤维编织及高温抛光层
编织的聚酯纤维护套用纤维编织完全覆盖电缆并浸渍耐高温抛光层。

成品编织的颜色为白色或棕黄色。

经过热老化试验后,抛光层应不分解。

3.8.2.4 挤出或带包聚四氟乙烯
如果使用聚四氟乙烯带,带子应为非支撑带,应至少用2条带子反向绕包,搭盖率至少为25%。

随后带子用热密封,符合4.3.17的要求。

3.8.2.5 挤出聚氯乙烯
护套的抗张强度为2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150%,并按4.3.14检测。

聚氯乙烯不能用于航空产品。

3.8.2.6 挤出氟化乙丙烯
抗张强度最小为3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200%,检测按照4.3.13执行。

3.8.2.7 玻璃纤维编织,聚四氟乙烯抛光层
镀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编织护套应用含至少15%重量的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编织而成,完全包覆电缆。

编织层应浸渍和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抛光层。

3.8.2.8 挤出交联聚偏二氟乙烯
护套抗张强度最小为4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200%,根据4.3.13执行检测。

3.8.2.9 聚偏二氟乙烯
护套的抗张强度最小为5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225%,根据4.3.13执行检测。

3.8.2.10 聚酰亚胺带/氟化乙丙烯带
聚酰亚胺带/氟化乙丙烯带护套应包含2个或2个以上的带子。

内层带一面为聚酰亚胺/含氟化合物镀层,重叠率不小于20%,聚酰亚胺面朝屏蔽或导体。

外层带交叉方向绕包,重叠率不小于30%。

带子热密封。

3.8.2.11 乙烯-四氟乙烯
护套的抗张强度最小为5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150%,根据4.3.13执行检测。

3.8.2.12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不用于新设计)
护套的抗张强度最小为5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150%,根据4.3.13执行检测。

3.8.2.13 挤出全氟烷氧基聚合物
护套的抗张强度最小为3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150%,根据4.3.13执行检测。

3.8.2.14 挤出交联改性乙烯-四氟乙烯
护套的抗张强度最小为5000lbf/in2,伸长率最小为50%,根据4.3.13执行检测。

3.8.2.15 聚酰亚胺带/聚四氟乙烯带
聚酰亚胺带/聚四氟乙烯带护套应包含2条带子。

第一条带子为含氟聚合物/聚酰亚胺镀层带(厚度至少2mil),最小50%重叠率。

第二条带子为未烧结的聚四氟乙烯(PTFE)带(厚度2mil),与第一条带子反方向(交叉)绕包,重叠率至少50%。

附加的交叉绕包PTFE带层应符合表3-7的壁厚要求。

当使用UV激光时,PTFE的对比度应至少为62%。

本要求可通过PTFE带供应商提供证书来满足。

表3-7 护套壁厚
1 对于双护套结构的壁厚要求,见3.8.1.1
2表2-4,不在表中的护套材料,最小壁厚为0.010in。

3表2-4,双护套符号相当于当护套符号列于上表同样适用。

3.9功能特性
3.9.1耐电压
3.9.1.1,耐电压,线芯
100%的成品电缆应按照4.3.3.1执行检测。

在检测期间,不能有明显的电介质击穿或电弧。

对于未屏蔽无护套电缆,4芯或少于4芯的,不要求执行本试验。

3.9.1.2 电介质击穿,内护套
100% 带内护套的成品电缆应按照4.3.3.2执行检测。

在检测期间,不能有明显的电介质击穿或电弧。

3.9.1.3 电介质验证试验(无屏蔽/无护套结构)
100%的成品无屏蔽无护套多芯电缆(除了MIL-W-8777和MIL-W-25038),2-7芯,尺寸14-26A WG和2-5芯,尺寸12A WG,应参照4.3.3.3执行电介质验证试验。

应无明显的电介质故障。

3.9.2 护套瑕疵(仅屏蔽、护套电缆)
100%成品电缆应按照4.3.4执行检测。

应除去所有瑕疵,或按包装要求进行标记(见5.1)
3.9.3导体连续性
所有长度的成品电缆上的导体都应按照4.3.8执行导体连续性检测。

3.9.4 冷弯曲(仅护套和屏蔽-护套电缆)
所有带护套和屏蔽-护套电缆都应根据4.3.6执行冷弯曲试验,护套无明显开裂。

使用4.3.6中所列的护套材料的屏蔽和护套电缆应通过4.3.7的耐压试验,无击穿(见4.2)。

3.9.5 热冲击
所有使用表3-9所列护套材料的成品电缆应根据4.3.9执行热冲击试验,护套无开裂(见4.2)。

表3-9 热冲击
1 双护套电缆应和对应的单层护套材料用同样的温度检测。

3.9.6 粘黏
有护套材料的电缆相邻层应不粘结在一起,在护套或线芯额定温度下执行4.3.15粘黏试验6小时不互相粘结或粘结到金属棒上。

3.9.7 阻燃性
按照4.3.19执行试验时,电缆样品施加足够负荷使其保持绷直,燃烧不能超过30s,长度不能大于3.0in。

3.9.8 迭片密封
按照4.3.14执行试验时,用带绕包材料11, 12, 22, 24, 61, 62, 72, 或74的电缆样品不论是顺着绝缘还是末端其各层不能松开。

3.9.9 交联验证*
使用护套材料08,23,58和73的电缆按照4.3.10执行试验,护套不能开裂或电介质击穿。

导体或屏蔽镀层的正常氧化不够成被拒的理由。

*有要求时
3.9.10 屏蔽可焊性*
按照4.3.19执行编织屏蔽检测之后,根据MIL-STD-202,方法208,试验C进行屏蔽可焊性评估。

本要求仅适用镀锡和镀银屏蔽(单层屏蔽符号T,S,M,G,H和J;双层屏蔽符号V,W,K,A,B和D).
*有要求时
3.9.11 温度等级
温度等级定义为线芯(2.2.3),屏蔽材料(2.2.5)或护套材料(2.2.6)的最低温度等级。

3.10产品标识
3.10.1线芯标识
基础规范有要求时,线芯标识应出现在各个线芯上。

当1号线有电缆产品标识时其线芯标识可以省略(见3.10.2,3.10.2.2,3.102.3和3.10.2.4)。

3.10.2电缆产品
电缆产品标识应包含2.2定义的电缆名称及电缆生产商代码,参见出版物H4-1和H4-2。

除非另有规定,不能使用其它标识符号。

电缆产品标识不能用热戳或其它会导致绝缘和/或护套厚度的印记方法。

喷印标识应持久、可读,颜色为黑色,除非黑色不容易读取,则用白色。

字母应尽量充满电缆表面。

头尾间距为:
a.6-18in,如果是喷印在护套上(见3.10.2.1,3.10.2.3和3.10.2.4)
b.最大3in,在标记带上(见3.10.2.2, 3.10.2.3, 和3.10.2.4)
c.最大12in,在1号线上(见3.10.2.1, 3.10.2.2, 3.10.2.3, & 3.10.2.4)
当成品电线外径为0.050英寸或更小,标识字符的垂直轴顺着电线方向排列;如果电线外径为0.051英寸或更大或使用了带子(见3.10.3),标识字符的垂直轴线可以与电线轴线交叉,也可以顺电线长度方向排列。

当线芯规范对1号线不要求产品标识时,则1号线的绝缘上不要求带有产品标识。

3.10.2.1 无屏蔽无护套电缆,单屏蔽电缆,屏蔽单护套电缆
电缆产品标识应喷印在1号线的绝缘上(见3.10.1),除非屏蔽单护套结构的护套类型为08,23,24,58,73和74,其产品标识标记在护套表面上。

单屏蔽电缆,屏蔽和单护套电缆,在标记外表面处可能包含有标记带(见3.10.3)
3.10.2.2 屏蔽电缆(2-15芯)
电缆产品标识应喷印在1号线的绝缘上(见3.10.1),除非屏蔽单护套结构的护套类型为08,23,24,58,73和74,其产品标识标记在护套表面上。

如果详细规范中不允许线芯喷印标识,则应使用标识带(见3.10.3)。

3.10.2.3 护套电缆(2-15芯)
电缆产品标识应喷印在下列护套类型的外表面上:08,23,58和73。

对于护套类型24和74的电缆,产品标识应喷印在1号线芯的绝缘上,护套上或在护套下面放置标记带。

其它护套类型的电缆,在护套下面放置标记带。

3.10.2.4 屏蔽护套的电缆(2-15芯)
电缆产品标识应喷印在下列护套类型的外表面上:08,23,58和73。

对于护套类型24和74的电缆,产品标识应喷印在1号线芯的绝缘上,护套上或在护套下面放置标记带。

其它护套类型的电缆,在护套下面放置标记带。

3.10.3 标记带
当标记带用于产品标识时,标记带应为连续长度的,非导电性,不粘连,温度等级等于或高于电缆的温度等级。

带子颜色为白色,除非使用的是聚酰亚胺带,该情况下,允许使用聚酰亚胺的本色。

3.11电缆外径
电缆外径应符合4.4,不能超过4.4计算的最大外径。

3.12电缆重量
电缆重量应符合4.5,测量重量不能超过计算重量。

3.13连续长度
按照4.6执行检查时,成品电缆的每个连续长度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85%的长度大于100ft
100%的长度大于50ft。

除非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每盘或每卷电缆的连续长度应按顺序标示在盘子上或卷轴上。

3.14工艺
成品电缆应质量均匀,用肉眼观察无可见不规则支持。

部分4
质保
4.1 检查分类
要求的检查分为以下几类:
a.质量一致性检查(见4.2.1)
b.工艺控制检查(见4.2.2)
4.2 检查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检查在MIL-STD-2223规定试验条件下执行。

4.2.1 质量一致性检查
质量一致性试验应符合表4-1所列试验。

表4-1
质量一致性检查
4.2.1.1 批次
一批次包含用于一次检查的单个型号的所有电缆,只要该批次电缆不超过1000000ft或不超过一周的产量。

批次大小用每千英尺的单位表示(以1000为单位划分)
4.2.1.2 样品
样品指从每批次电缆上随机抽取用于检查或使用的电缆。

样品尺寸或长度应由采样计划决定。

4.2.1.3 样品单元
样品单元应为样品的一段长度
4.2.1.4 样品
样品为样品单元的一部分,用于检查或试验。

4.2.1.5 采样
首先从一批次电缆随机选取指定规格的样品。

然后从每个样品单元上选取足够长的样品段用于试验。

采样检查应按照ANSI/ASQC Z1.4执行,检查等级S-4,可接受数字0(单个采样计划)。

粘黏试验采样每批不得超过一个样品。

4.2.1.6 重新提交检查批次
ANSI/ASQC Z1.4适用,除非采购商重新提交检查批次。

4.2.2 工艺控制试验
工艺控制试验不是在提交的成品样品上执行,也不是在成品电缆上执行,而是在生产的适当阶段执行。

工艺控制试验应包含表4-2所列试验。

表4-2 工艺控制试验
4.2.2.1 工艺控制试验采样
4.2.2.1.1 屏蔽材料采样
从每100lb的屏蔽线上,各屏蔽材料类型取3个10ft长度,屏蔽的材料、镀层及伸长率都应合格。

4.2.2.1.2 线芯
线芯的采样应符合线芯规范的采样计划。

初始试验之后进行内部性能运行(如热性能、机械性能或化学性能),则应按照线芯规范执行附加脉冲电介质试验。

4.2.3 拒收处理
当从生产线上取得的样品试验不合格时,没有其他项目,则应在故障确定并排除后才能继续生产。

4.2.4 质保试验报告
按照本规范生产的电缆应符合质量一致性检查表4.1和工艺控制检查表4.2。

交货时,下列试验报告结果应包含在内:表4.1中所有的试验数据及表4.2电气性能试验数据。

4.3 检查方法
4.3.1 产品检查
所有电缆都应采样都应按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

如果由于样品、试验棒和电缆尺寸的限制,允许征得采购方的同意,取消特殊试验,如冷弯曲(4.3.6),热冲击(4.3.9),交联度验证(4.3.10),护套粘黏(4.3.15)。

4.3.2 屏蔽线
4.3.2.1 伸长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