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以小学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有方I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小学墩•学盼f究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小学低段
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
—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江苏连云港市赣马中心小学周凤
【摘要】小学低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2质的启蒙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各科教学中适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意志2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让我们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历久弥新#
【关键词】传统美德故事融合策略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对长辈颐指气使,没有丝毫的尊重与谦恭,在外不讲文明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中华艮族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谦虚勤奋等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感有责任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回归小学课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下面,笔者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日常教学$一、把“感恩意识”融入教学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对别人的劳动成果无动于衷甚至是任意践踏,比如,环卫工人顶着烈日刚把马路扫干净,有的学生果皮纸屑随手扔在地上。
他们不懂得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创业的艰辛,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变成了“月光族”“啃老族”。
有的学生对的父母毫无感恩之心,个别人甚至变成了弑母凶手……让笔者深感唤醒学生的与感在$
1.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孝道”是我国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传统美德,像“羊羔跪母”“乌鸦反哺”“弃官寻母”“卧冰求鲤”等关于孝道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
“孝敬父母、爱老人”不人们道德的
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程,加强学生对家庭伦常关系、感恩父母、孝敬长辈思想的教育与引导$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借助“家庭树”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还可以选择“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古代孝道为背景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亲情孝道的认识+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来自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呵护,懂得在家要孝敬父母、关心家人;要让学生理解家人的辛苦与付岀,并懂得用语言动去回报家人+
再,在教学小学语文《百家姓》《静夜思》《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家庭伦常、亲情意识的教育,还可以把古代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美德故事渗透到相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感恩意识,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2.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对父母感恩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因为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我们就不可能有现在幸福舒适的生活。
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老师,您辛苦
2019/08
13
■小学炭学斫宛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I教研有方
了》《尊重劳动者》,小学语文教材中《悯农》《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内容都是教育学生要懂得尊重、感恩别人的劳动与付岀,同时自己也要懂得回报社会与他人,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情操,让社会变得更温暖、更和谐’
3.培养学生仁爱奉献的精神
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中,日常生活中总要与周围的人接触、打交道(有些小学生在班级里与同学相处困难、在外面交不到朋友,主要是因为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还有的学生个性冷漠,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在家不主动关心家人,在公交车上从不主动给老人和孕妇让座,等等。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奉献精神,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讲的就是这种仁爱奉献精神。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重新整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像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等课文;一年级下册道
与法治教中《请帮我一》《》《大家一》等文,都是教育学生要、
爱相处,要懂得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教师可以些教学内容学教学,
化教学目标、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在教学中可
德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融入教学,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育主题,让学生懂得关心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社会,是高尚的行为、是心灵美的体现;教育学生要多关心、帮助那些陷于困境的人们,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失去父母的孤儿、重症病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要向他们伸岀援助之手,有钱岀钱、有力岀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
二、把“规则教育”融入教学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撒泼哭闹、追逐嬉笑,全然不顾旁人的感受(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讲的就是要求人们要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则,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1.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督促(
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班级生活有规则》《遵守交通秩序》《规则守护我成长》《爱护公共设》等内容是教育学生要遵守生活中各规
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学生在公共场不要遵守秩序,要护公共设,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就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更安宁(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古代严守规则的典故如“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融入教学,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小学生都,那些有的
事;二是以历史故事说理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接。
2.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中华艮族流传已久的传统美德。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
现在,诚信意识在很多人心目中越来越淡薄了,社会上利己主义风气盛行,失约、不守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些不良社会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小学生的,多学生养成撒、不成作业、不遵守纪律等坏习气。
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不地对学生守教育,学生心灵、匡扶社会正气。
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学会学习》《做诚实守信的人》等内容,就是教育学生在日的学习与生活中时守约、诚实守信。
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等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教育学生要“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少年。
三、把“爱国主义”融入教学
爱国,是作为中国人最起码的品德和责任;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艮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
142019/08
教研有方I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小学墩•学盼f究
嗔实"质疑向深度学习进发
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邹丽华
【摘要】围绕“以学为中心”,N导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呈现学习过程,关注真实、关注生成、关注评
价,从而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质疑解疑真实学习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
”
“质疑解疑”作为重要教学方法常岀现在课堂中,但在现实课堂上,却岀现了不少走过场的“质疑”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程上走形式。
有的教师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学生不久便摸熟了提问的套路,如“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一问,学生纷纷回答:“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读了《虎门销烟》的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学生回答:“为>
XIAOXUE JIAOXUE YANJIU
的精神支柱!在我们中华+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次对抗外敌侵略和面对+族危亡时,是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抵抗外侮、赶走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颂歌,让我们中华+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引导小学生继承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辉煌灿烂的+族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例如,《我爱家乡山和水》《可爱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国旗在我心中》《升国旗》《长城和运河》《东方之珠》等。
在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历史典故,以及“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等爱国进行教学。
要把爱国主义于学生的,学生
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爱祖国丰富的物产、大好的山河;热爱勤劳的人+、和谐的社会……要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发奋学习、练好本领,将来保护祖国和人+的安全,把祖国建设、更美好!
当然,中华传统美德绝不止上面例举的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阵地也绝不止道德与课文课,对学生进传统
的方法很多,!小学低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启蒙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各科教学中适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意志品质,让我们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让我们的+族精神历久弥新!!【参考文献】
[1]林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德课堂中绽放[J].求知导刊,2016(1).
[2]张茜.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在思想/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019/0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