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2.能说出《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问题,感悟道理
1.围绕问题,展开思考。
(1)理解“兔不可复得”:兔子为什么不可复得呢?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预设:兔子撞树而死是偶然事件,不会天天发生。
(2)既然“兔不可复得”,为什么农夫还要守在树桩前天天等兔子呢?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是什么表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过渡: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
(4)理解“而身为宋国笑”: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预设:农夫太傻了,居然认为天天会有兔子撞树而死。
农夫想不劳而获,却不知道几乎所有的收获都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
……
2.补充句子,梳理故事的逻辑关系。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所以(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为宋人“因释其耒而守株”,所以(田地荒芜、一无所获)。
因为“兔不可复得”,所以(身为宋国笑)。
3.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古代,遇见这位还在“守株待兔”的农夫,你会怎么劝他,让他明白过来呢?
提示: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出寓言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引导概括。
(只要意思对即可)
预设:不要存侥幸心理,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发生。
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
4.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农夫的行为太可笑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呢?
预设:有,有些人不努力工作,就盼着天上掉馅饼。
有,有人偶尔在路上捡到钱,就希望天天能遇到这样的事。
……
5.小结: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一种好方法。
二、背诵课文,深化理解
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1)配乐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故事的画面。
(2)这篇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谁能背诵下来?同桌背诵、指名背诵。
2.拓展学习《南辕北辙》。
(1)引出《南辕北辙》。
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
(2)出示问题,学生边默写边思考。
提问①: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预设:坐车人错在他一心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的话,他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提问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3.比较阅读。
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什么异同?
预设:
相同点:两个人都很愚蠢、可笑,不动脑筋,不尊重客观现实。
不同点:一个人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方向错了,还是徒劳无功。
教师小结:做事一定要努力,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同时还要确定好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成功。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韩非子》中其他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
3.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释耒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不复得,为宋国笑
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教学反思:
理解这篇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起整个故事,形成了整体的认识。
我在教学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读中感悟,使学生对寓意也有了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