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扳与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运扳问题的一些心得
文 / 蔚锦
指导教师 / 吴红江
由于钢琴的弹奏和长时间的静置以及钢琴所处环境变化等原因,钢琴的音准会发生变化,就是人们俗称的“音跑了”。
这就需要对钢琴进行调律,使其音高、音准达到所需要求,而调律过程中对扳手的操作和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调律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下面是我在调律学习过程中对扳手控制的一些心得,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扳手的角度
扳手的角度是指: 1. 手柄插放在弦轴上稳定后,手柄与弦轴中心水平线形成的夹角;
2. 手柄插放在弦轴上稳定后,手柄运行轨迹的平面与铁板的角度。
1 、手柄与弦轴中心水平线形成的夹角。
这个角度在60 ° —120 ° 为宜,就像时钟的 11 点到 1 点的这个区域,这个角度是最基本的角度,适合全部音区的控扳作业,无论上行运扳还是下行运扳都很好控制。
见 ( 图一 ) 。
当然,这个扳手的施力角度是最基本的,并不是绝对的,根据个人的情况及左右手运扳的角度不同,范围可以放宽到:左手30 ° —120 ° ;见 ( 图二 ) ;右手60 ° —150 ° 。
见 ( 图三 ) 。
因为在调律过程中,肘关节作为胳膊的支点,不宜移动,我们的小臂控制范围有限,如果超过上面所提到的角度范围,就无法轻松自如的控制扳手。
2 、扳手插放在弦轴上稳定后手柄运行轨迹的平面与铁板的角度。
因为弦轴为了克服弦的张力,并不是和铁板垂直的。
而是有一个向上的角度,当扳手插入弦轴时,扳子头并没有与弦轴完全咬合,而是有一些旷量,为了使弦轴转动,我们需要放掉旷量,使扳子头内棱与弦轴完全咬合。
而完全咬合后,手柄与铁板是平行的,而在整个运扳过程中,扳手运行轨迹平面始终要和铁板平行。
见 ( 图四 ) 。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给弦轴施加斜向的力,使扳手撬动弦轴,不但会跳轴,而且无法保持音的稳定性,还会损伤弦轴及弦轴板。
二、扳手的操作
扳手的转动要慢,匀,轻。
慢是指运扳的速度要慢,速度慢了既能仔细听辨拍音,又不容易错过纯点。
匀是指运扳的过程中保持匀速,运扳要有连贯性,中间不能有停留,也不能忽快忽慢。
轻是指运扳的力量要轻,要有意识的向上提拉扳手,但也不要给弦轴增
加额外的向下的拉力。
对扳手的控制,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注意: 1 力量; 2 转动弦轴; 3 拉幅。
1 、力量
运扳过程中到底要使多大力量呢?我以为非常之小,以能使弦轴转动的最小力量为标准。
当弦紧绷在弦轴上时,在弦张力的作用下,弦轴有两个力量来平衡弦的张力。
(1) 弦轴与铁板并不垂直,而是有向上的角度来克服弦向下的拉力; (2) 弦轴与弦轴板之间的摩擦力来克服弦的张力。
因此,运扳时只需克服弦轴和弦轴板的摩擦力,用扳手轻微带动弦轴转动。
这期间弦的张力会帮你用“力”。
因此,运扳的力量是非常轻的。
如果力量过大的话:( 1 )会跳轴,损伤弦轴板木质纤维;( 2 )错过纯点,造成调音反复;( 3 )严重的话,会拉断琴弦。
因此,对扳手操作第一重要的是控制好运扳力量,要轻而柔。
2 、转动弦轴
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调律学习过程中,浑身使劲的用扳手扳动弦轴,出现跳轴且发出“啪啪”的声音。
这种操作是错误的,因为是在拧动弦轴,而不是去转动它。
拧是不规则的给弦轴加以不正确的力,施力的方向错误。
用这种方法调到纯,松开扳手后,音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而转动弦轴是指以弦轴为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扳子头内棱与弦轴完全咬合,扳手带动弦轴持续地向一个方向运动。
转动弦轴过程中,胳膊一定要放松,要有意识的画圆。
3 、拉幅
初学者还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拉幅过大。
为保持音准稳定,我们需要回扳消除琴弦各段张力的不平衡。
为此,我们要在第五段琴弦的张力达到所需之时的 1 —4 段琴弦的张力,适量大于第 5 段琴弦,而这个 1 — 4 段琴弦张力变化,所对应的弦轴运动幅度就是拉幅。
对于初学者来说,拉幅过大,导致路程过长,不容易控制扳手,造成跳扳,听力疲劳,错过纯点,调音反复等问题。
对一个合格的调律师来说,迅速的掌握和感知任何一架琴的拉幅幅度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音准稳定性。
当然,也可以预防拉断琴弦。
三、击键的作用
在调律过程中控制扳手、听辨拍音、击键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击键有三大功能:( 1 )辅助拍音听辨;( 2 )克服各部分部件与弦之间的摩擦力;( 3 )辅助音准稳定。
因此,击键在控扳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击键一定要与运扳默契配合,正确的击键会帮助拍音听辨,从而易于控制扳手,减少不必要的反复。
击键的力度和频率在各个音区是大不相同的:
(1) 中音区。
中音区的拍音人耳较能分辨,易于掌控,因此,击键力度不要过强,只要落实就好了。
击键的频率不宜过快。
中音区的音持续时间长,拍音快没有的时候再加以击键,不要等拍音消失再击键。
调纯之后要确认击键,听长音。
(2) 高音区。
高音区由于弦短,拍音频率高,音的持续时间短,所以从次高音开始,击键的力度要逐渐加大,击键的速度也要从次高音逐渐加快,以方便捕捉拍音。
但要注意的是,在最高音没有制音器的部分,击键的频率既要保证音的连贯性,方便听辩;又不宜过快,引起共鸣,干扰听辨。
(3) 低音区。
低音区音的频率低,泛音丰富。
因此,击键力度要小,给听觉提供尽可能清晰的拍音。
如果击键力度过大的话:① 会产生不必要的泛音,影响了拍音听辨;② 损伤听觉的灵敏度,使听觉变的迟钝。
在调低音区时,击键频率要放慢,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辨拍音。
四、调律姿势
常常见到一些同学,调律时歪眉斜肩,浑身努劲费力的扳动弦轴,调律后更是劳累不适,就像干了重体力活一样浑身酸痛。
究其原因,多是错误的姿势和动作导致的。
调律时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否则长时间操作容易使人疲劳。
导致运扳的角度可能出现偏差;严重者,时间长了会落下职业病,缩短从业时间。
正确的调律姿势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的正面要偏向左方。
将身体微靠在琴体上,但不要给锁门档增加压力,以免锁门档变形或影响击键的正常运动。
手要虚握扳手,不要握死。
手腕不要向里折或向外折,要与铁板保持平行。
小臂要微靠在铁板上,大臂、小臂呈“三折状”。
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扳手,三者融为一体转动弦轴。
调律时立身中正,背部要挺直放松,保持与音源的距离,这样有助于听辨拍音。
腰部要完全放松,将重心放于胯上。
肩部,肘部也要放松,如同坠有重物垂向地面。
关于放松我就讲一个小故事吧,有一次我感冒发烧,浑身没劲,软绵绵的。
但我还是挣扎着去调琴。
结果随着我的力,弦轴顺其自然的转动了。
讲这个故事说的就是精神力,人的精神放松了,紧张不起来了。
肢体才能真正的放松。
以上是我对钢琴调律的部分了解。
调律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了解钢琴调律,还有理论知识及原理。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调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