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昌邑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昌邑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原上
王安忆
一九七七年的大学招生开始了。
地区教育局在下面设了好几个考场,老魏是负责城郊大李公社中学的考场的。
这一带,老魏挺熟的,淮海战役时,他带的一个连就在这儿和敌人交过手。
临死挣扎的敌人,是百倍的疯狂。
那次战斗,虽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老魏时其中每个细节都还记得。
解放后,他偏偏又转业到这个地区文教局,每次来列这里,他就要重温一次那次的战斗,一想到那次战斗,老魏眼前就会出现一个极年轻的战士,戴着顶软不拉塌的军帽,扑眨着眼睛望着他,好像在问:“我们的阵地呢?”
阵地,老魏留心过,找过,他记得阵地前有一条小沟,面对着敌人的工事。
而具体的位置却想不起来了,也可能是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你看,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是什么公社农机厂,明儿那边又破土动工,说要挖养鱼塘。
反正,老魏找不到当年那块打得翻过个的阵地了。
初试这天,天不亮,人就从四西八方涌向大李中学考场,有插队知识青年,有回乡的学生,有走来的,有骑自行车来的。
教室里开始发试卷了,老魏却发现门口一块石头上坐着个姑娘,浅蓝色的褂子上,系着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她双手托着腮,在想什么。
“咋不进考场?”老魏朝她走过去问道。
“我不考,他考,我等他。
”姑娘没抬头。
“他是谁?”
姑娘抬起眼睛,不满地瞅了老魏一眼,好像说,操那么多心干啥?随即又掉过脸,专心致志地等起来。
“嘀嘀!”一阵汽车喇叭声,公社粮站里驰出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车上载满了鼓鼓的粮袋,往市区方向开去。
姑娘直起身子,轻轻地数着:“一、二……十一、十二……”
“是大李公社上缴国家的粮吗?”老魏惊讶地说。
“这有啥。
”姑娘说了一句,又恢复了刚才的姿势,手托着腮出神。
可老魏很高兴,一个公社,一个秋季能交给国家那么多粮食,怎么不高兴!要知道,为了这,当年和蒋介石争得可是你死我活哪!老魏又想起了他的小鬼。
帽子扣到眉毛上,腮帮子在枪托上都挤歪了,眯着眼稳稳地点射。
在一次敌人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反扑的间歇中,他抱着枪,嚼着一根草根,扑眨着眼睛愣神,问他想什么,他说:“我在想,咱们胜利后,现在这阵地用来干啥呢。
”这个问题把大伙儿活跃起来了,有人
说,在这造大工厂;有人说,这儿长一年几熟的好庄稼;还有的说,要盖几十层的楼房。
小家伙一直没吭声,半晌,才慢悠悠地开口了:“你们说的都好,可都不是最好最好的,我说呀……”这时,敌人的反扑开始了,我们牺牲了三个同志,其中就有那个小鬼。
老魏老是在想,当时,小鬼想说什么呢,什么是“最好最好”的呢?而眼下这个姑娘,送几十万斤粮食,似乎很不在她的眼里,她又是要什么呢?
第一个交试卷的是个高个儿,穿着大红球衣的小伙子。
老魏看见那姑娘站起身向他迎了上去。
哦,这就是那个他。
“你是报的那个系吗?”姑娘问。
“当然,自动控制系!”
老魏又抬起头向窗外瞭望,只见远处火红的两团,越来越远,浙渐融为一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初试以后不几天,老魏在地区文教局门口又碰见了那个姑娘,姑娘也认出了老魏,笑了。
他看见姑娘身旁一挂平车上放了好多铁锹,便问:“冬季搞什么工程啊?”
“挖河,这儿是一片盐碱地,引来微山湖的水就好了。
”
看到姑娘火红的围巾,老魏不由想起那个穿大红球衣、要学自动控制的李江江,忍不住问道:“他为什么填自动控制系呢?”
姑娘拉起车子,边走边说:“我要他学会自动控制,回来用电子操控技术侍弄这大片的土地,你不知道,咱们那土地有多好。
”
望着姑娘在渐浓的暮色里远了,老魏心里感到一阵安慰:“她知道,知道这土地好,尽管有盐碱,眼下还没好庄稼。
是啊,为了这每一寸土地,为了这土地上有工厂,有丰收,还有更好更好的……对了,小鬼想说的不会是自动控制吧?不,他连拖拉机还没见过呢。
”
复试的日子到了,老魏又来到了大李公社中学。
晚上,他在办公室临时搭起的床上刚躺下,就听见从后窗传来说话声,声音很轻,但在夜深人静中,很清楚地传来。
“挖了一冬的河,微山湖的水能浇咱们的地吗?”这是姑娘清脆的声音。
“能……我感觉这次考得不错,等我学成回来,治治这些盐碱地。
”一个浑厚的低音。
“好呀,微山湖的水一定能引来,咱们的盐碱地一定能治好,还有菜园、拖拉机、加工厂,我们想到的,都要有……”
“还有自动控制、电子操控。
”
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
老魏和窗外的两个人,一同沉浸在一种最好最好的向往之中。
他似乎明白了姑娘为什么对着几十万斤粮食说“这有啥”。
他不知道当年那块阵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小鬼说的“最好最好的”到底是什么,可是他知道,在这平原上,有一个青年,正准备为这块盐碱地去学自动控制……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明儿那边又破土动工”,“这儿是一片盐碱地”,这些叙述表现出老魏对当年阵地遭受破坏的忧心。
B. “系着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穿着大红球衣”,“只见远处火红的两团”,小说对姑娘和小伙子的装扮描写,以红色为主色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和希望。
C. 姑娘对着几十万斤粮食说“这有啥”,小战士牺牲前说“你们说的都好,可都不是最好最好的,我说……”,这些悬念的设置,巧妙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既营造了美好宁静的氛围,又烘托了老魏的心情,正是姑娘和小伙子的言行给了他欣慰和希望。
2. 老魏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将“小战士”与“姑娘”交织起来写,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
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
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C.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同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归园田居(其一)》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C.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D.《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含蓄美和深刻美。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父亲
白旭初
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儿子在城里当局长。
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一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
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
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
旺老倌说:“拿着,小心晒昏了头。
”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
旺老倌说:“嫌脏?”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
”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
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
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
儿子就说:“歇歇吧。
”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旺老倌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
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
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
”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
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
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
”
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旺老倌立起身,戴上草帽。
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
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
”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
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
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
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
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
夜已经很深了。
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
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
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
”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
旺老倌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
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汗味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旺老倌坚持割稻的时间长,割稻量大,突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B. 儿子要请人割稻,是因为自己割稻太辛苦,也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旺老倌不肯请人,不愿意麻烦左邻右舍。
C. 小说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儿子、父亲、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
D.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儿子从城里回来帮父亲收割,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8. 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
9. 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虙①,字子宓,慈溪人。
庆元二年进士。
故事,潜邸进士升名,虙不以自陈。
为浙东帅属。
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主管户部架阁文字,改太学正。
时新进者多逞小才,害大体,言:“立国有大经,人主当以静制天下之动。
今日之治,或有邻于锲薄,而咈人心、伤国体者,宜有以革之,使祖宗之意常如一日也。
”帝嘉纳焉。
迁太常博士,又迁国子博士。
时金垂亡,因论自治之道,谓:“城郭所以御敌也,使沟壑有转徙之民,则何敌之能御?”迁国子监丞。
转对,愿力主正论,勿使迎合之人得以投吾机。
迁秘书郎,预编《宁宗会要》,兼吴、益王府教授。
讲《毛诗》终篇,乞以所读诸子改读《尚书》,帝曰:“吾固以《诗》《书》成麟趾之美也。
”迁秘书丞,改著作郎。
以疾乞外,出知南康。
至郡,剖决滞讼,众皆悦服。
前守陈宓以钱七千缗置济民库为筑城费,虙至,曰:“不必取赢于民,吾捐万缗为倡,继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难成?”转运使以钱万二千缗置平籴于郡,虙复出钱万二千缗以增益之,民赖其利。
将增建禁旅,营地属民者,索质剂②视元直偿之。
徙知处州,移知温州,力辞,遂直秘阁、主管千秋鸿禧观。
参议制置使幕中,使者尚威力,愎谏自用,虙守正不阿,每济以宽大。
召为国子司业兼侍讲,以《礼记•月令》进读,至“狱讼必端平”之语,因敷畅厥旨。
兼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命下而卒,诏赠四官。
(选自《宋史•张虙传》,有删改) [注]①虙,读fú。
②质剂:文中指作凭证的契券。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B. 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C. 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D. 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邸,指古代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
古代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称为“东第”。
B.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下设国子监等机构。
C. 博士,文中指古代教授经学的一种官职。
博士也可以指古代专精某一技艺的人。
D. 转对,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虙不重名利,崇尚宽容。
他考中进士,按旧例,朝廷把他的名次提升,但被他拒绝;有的官员崇尚威力,刚愎自用,他则常常宽大处理事情。
B. 张虙恪尽职守,力除弊政。
他担任太学正时,针对官场的一些作风,认为现在一些政策近于刻薄,违背人心,应该革除。
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C. 张虙为人正直,推崇《尚书》。
他担任国子监丞,力主不让阿谀的人有投机的机会;他请求把所读的诸子书籍改为《尚书》,跟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D. 张虙心系民生,体恤百姓。
他在南康任职时,纠正前任郡守的错误做法,并拿出自己的钱来充公用;政府准备建禁旅,要征百姓的地,他按原价付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郭所以御敌也,使沟壑有转徙之民,则何敌之能御?
(2)不必取赢于民,吾捐万缗为倡,继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难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15.分析作者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2)_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
(3)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父母在,不远游,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5)《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震撼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
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
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
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
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17.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内容,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经过山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B. 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 他说的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
”(《板桥集.题画》)
D.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