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齐鲁武术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齐鲁武术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⑴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⑴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⑴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⑴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到了第二年,我翘盼的水面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⑴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
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
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
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⑴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
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
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
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
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⑴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
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
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
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
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
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⑴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⑴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塘荷景是作者审美对象,全文以荷花的播种、萌动、生长、凋落为脉络,抒写由此生发的感悟与思考。
B. 第⑴段“旧的思想意识”是指上文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对荷塘、荷花的美好印象。
C. ⑴⑴两段作者不惜用大量笔墨描写莲子发芽的过程,除表达对荷花的殷切期盼,也为下文写荷叶铺满荷塘蓄势。
D. 作者第⑴段引用旧诗,以昔日未能亲临西湖之“深恨”,衬托今日楼下清塘荷花堪比西湖的快意和自豪。
2. 标题是“清塘荷韵”,荷之“韵”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本文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均以荷花为写作对象,但二者的写作意图不尽相同,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士人或称儒士,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
元朝的士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儒户,当时全国有儒户11万余户,其中北方腹里地区有儒户3890户,江南地区据学者估计有100647户。
可以说,江南士人是元朝士人的主体部分,是元朝士人的代表。
唐宋以来,士人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角色,士人除了涉足科举和国家统治以外,也积极参与地方事务。
南宋灭亡以后,元朝江南士人基本失去了做官的机会,社会地位下降,处境恶化。
在不利的情况下,大部分儒士开始适应新的环境,重新选择生活道路。
于是,出仕学官成了多数江南士人最后的归宿,学官成了江南士人在元朝的新的社会角色。
这种新的社会角色的形成,是元朝统治特点决定的。
江南士人在四等级结构(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中地位最低,做学官是其不得已的选择。
这种情况限制了江南士人政治才能的发挥,给元朝统治带来不利的影响。
但总的来看,元初江南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当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元代儒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保证了传统儒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江南社会的稳定。
元朝士人入仕艰难,其个人和家族的发展陷入困境,大量江南士人到都城(游京师)寻找发展机遇,展示自己的才能,期盼得到元朝皇帝或权贵的关注,进而得到任命。
一旦他们的生活稳定下来,江南士人就开始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争取尽快取得荐举做官的机会。
江南士人结交的对象有京城的汉族官员,也有一些蒙古、色目官员,诗文唱酬和燕集是他们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
从材料来看,相当一部分士人得以留京做官,也有人得到荐举离京到地方担任学官或地方官,当然也有人死在京城或失望而归。
从当时的社会舆论来看,江南士人将游京师的意义,提到人生观的高度,将其作为实现完美人生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元代江南士人产生了游京师的使命感和强烈的动力。
如士人陈字前往上都,到了居庸关写道:“邻家三数妪,对我清泪倾。
问我膳饭否,虑我衣裘轻。
大笑挥之去,我岂儿女情。
”
通过游京师,江南士人向元朝中央政权反映江南社会诉求,也将儒家的思想和治国理念向元朝统治者广泛宣传。
尽管游京师的江南儒士之中,求官的人居多,但他们“能优游京师,出入馆阁,与四方缙绅韦布交游”,这本身就是传播和扩散儒家传统文化的行为,如此多的江南儒士活跃在大都的政治和文化舞台,对元政权实行汉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从江南儒士大规模游京师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士人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勇气,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在元朝儒学“不行于世”的情况下,大量江南士人归隐,成为隐士。
一些退居乡间,耕读为业,享受安静
的隐居生活。
一些缺乏经济基础的士人则流荡于江湖,艰难谋生。
相当一部分隐士通过务农、经商等不同手段致富,重新成为地方社会中影响较大的人物。
元代江南隐士已经不是以前朝代与世隔绝的群体,他们不仅追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还追求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与控制,通过他们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影响地方政府和社会舆论,重建他们在江南社会中的权威。
(摘编自申万里《多元政治文化背景之下的元代江南士人》)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士人是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拥有户籍;江南地区的儒士最多,是元朝士人的代表。
B.江南士人身处逆境,社会地位下降,做官机会渺茫,出仕学官便成了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C.江南士人的处境恶化和地位低下限制了其政治才能的发挥,给元朝统治带来不利影响。
D.江南士人的去向不同,有人走向仕途,实现人生信念,其余人只好忍受寂寞的隐士生活。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使用数据来论述元代儒士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严谨而又有说服力。
B.文章从角色转变、游京师、权威重塑三方面论述江南士人的价值意义,论述有层次感。
C.作者引陈孚诗歌,论述了江南士人游京师的重大意义以及他们对游京师的重视程度。
D.文章从进退两方面论述了江南士人顽强抗争的勇气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限制士人发展的各种因素均不利于元朝的社会稳定,而他们通过各种关系争取入仕机会的举措值得肯定。
B.士人除了涉足科举和国家统治以外,还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角色。
C.不是每个江南士人的运气都好,无论是家族陷入困境,还是游京师、归隐,他们都不会给社会添乱。
D.江南士人在四等级结构中的地位最低,但他们还是通过诗文唱酬等方式与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结交。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紧箍咒
张中杰
侯家村人都知道,村长老侯是个保守派,儿子小侯是个激进派。
老婆病故时儿子小侯才五岁,老侯怕后妈背后虐待小侯,便发誓不娶。
但打小由于派别不同,天天针尖对麦芒,日子过得叮叮咣咣居无宁日。
小侯打小调皮捣蛋,扒豁子捅漏子,老侯跟在后面赔不是陪笑脸“擦屁股”,几乎是家常便饭。
但老侯不舍得动小侯一指头,也从无怨言。
老侯喜欢《西游记》。
尤其羡慕唐僧,因为玄奘有观音送的紧箍咒,能把齐天大圣治得服服贴贴。
老侯是党员,当过几年民办老师,便对儿子小侯说:“老辈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反过来也一样。
一日为父,
终身为师。
”
小侯反唇相讥:“都什么年代了,国家提倡民主自由呢?你收回这招吧!”
“孝顺孝顺,不顺则不孝。
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一个宝贝蛋,出了事可就是坑爹!你得顺着爹,听我上课,念念紧箍咒!管保你小子这辈子平平安安!”
村里有个造纸厂经营不善快垮了,小侯挺身而出要承包。
老侯招数使尽挡不住,便板下脸来给小侯立规:“每季度回家上紧箍咒课一次!”。
小侯笑而应允。
上课内容:以人为本,不坑百姓;诚信立身,利国利民;不准浪费,节约成本……小侯耳朵快听出茧子了。
一天,小侯正与客户谈业务,被老侯揪着耳朵拎回家“开小灶”。
“胆大包天,坑乡亲的事也敢干?”小侯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邻居张大娘家去卖麦秸秆少了二十斤,给老侯听到了,亲自去过秤,发现秤中有“猫腻”。
小侯自知理亏,在屁股上挨了几脚后,动拿着钱给亏斤两的村民挨家挨户补偿,还在老侯严厉的目光监督下一一道歉。
树立了诚信,纸厂形势喜人。
老侯农闲时闲不住,开了家废品收购站,没人去的时候还自己背个大麻袋捡废品。
小侯嫌没面子劝老侯,老侯生气了“我锻炼了身体,又让村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还为你厂提供了纸源,一举三得。
难道还丢你大厂长人了?”噎得小侯直翻白眼。
每年年底,小侯给老侯孝敬一个大红包。
老侯并不推让,还说,“你别以为用红包就堵我嘴了,少来这套。
接包是给你大厂长尽孝心的机会,不失你面子。
但这课一节可也不能少!”小侯哭笑不得。
小侯为提高纸厂效益,与几位经理商议,通过把大卫生纸改为小包装,并在小包装每段轧手撕线时增加两公分。
一来大改小客户以为数量多了感觉占了便宜,二来增加了用纸消费量,可以卖更多的卫生纸。
谁知刚开工一天,老侯像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把小侯逮个正着。
当众给小侯和经理们上课:“大包装改小包装,只要不短斤缺两,我不管;但老人家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地犯罪。
你们手摸良心想想,多这两公分,造成客户浪费多花钱,对国家资源也是浪费,睡觉能安稳吗?”
小侯摊上这么个较真的爹,只好又回归了原包装设计。
可是其他厂家都改小了包装且延长了手撕线,纸厂效益被挤压,形势岌岌可危。
但是通过技术革新,生产更健康的环保纸扩大生产,又需要一大笔资金,小侯一筹莫展,辗转难眠。
老侯拿给小侯一个存折,递过来报纸包着的现金,说:“存折里是你每年孝敬我的红包,我一分没动,还有我开收购站的赢利;加上我去乡亲们那借的现金,一共五十万!这可是我和乡亲们对你的信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小侯含泪点头。
年底,纸厂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小侯被评为县青年企业家十大标兵和市劳模。
临去市里表彰前一天,老侯带小侯去监狱看被关进号子里的发小。
这个发小从小是个孤儿,开了家月
饼加工厂。
以前好奇跟着小侯听过老侯念的紧箍咒课。
才听了两回就逃课,当耳旁风。
因为追求利润竟然使用工业添加剂,吃出了人命,被判刑五年。
“爹呀,你这紧箍咒还真灵!能保平安。
戴顺了,这辈子我都不取了!”
“那敢情好!可爹总有老的一天呀!我可巴望着你小子赶紧出师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侯还总调皮捣蛋捅漏子,但老侯不舍得动小侯一指头,也从无怨言。
这说明老侯十分爱小侯,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B. “胆大包天,坑乡亲的事也敢干?”说明在老侯的教育下,小侯的思想是警醒的,认识到坑害乡亲利益的事自己不会干。
C. 小说前后照应,令读者不觉突兀。
如老侯后来给小侯一个存折时提及资金来源——“红包”“赢利”——在前文都有所交待。
D. 老侯带小侯去监狱看被关进号子里的发小,并揭示发小被判刑的原因。
这一情节从反面表现老侯提倡的理念有现实意义。
8. 小说以“紧箍咒”为题,有什么妙处?
9. 为人应倾向于做“保守派”,还是做“激进派?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①未尝出。
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
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
莫府长史迁,
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②,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
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 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 “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 “乞骸骨”就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安世工作尽责。
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
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 张安世为人谦逊。
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 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
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 张安世善于治家。
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
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的题。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4.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15.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隐居处的清幽环境,也写出了诗人与山林作伴、与尘世隔绝的恬淡超然。
(2)杜甫《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人生感慨,既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叹,也写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伤。
(3)杜牧《阿房宫赋》善用比喻手法刻画宫廷生活细节,如用“______________”喻宫人打开了梳妆镜,用“_____________”喻宫车驰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绿濛濛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
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哈尔滨,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
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
望着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触的春风的消息。
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
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用来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
谁看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
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迷离的光。
呵,冰灯,冰灯!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晶莹剔透巧夺天工惟妙惟肖黯然失色
B. 晶莹剔透天造地设惟妙惟肖黯然失神
C. 富丽堂皇巧夺天工活灵活现黯然失神
D. 富丽堂皇天造地设活灵活现黯然失色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就像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
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
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
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
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
“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