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练习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本诗是描写西湖________前后的情景。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2分)
7、诗中第一、二句通过写“________”和“________”来表明雨的特征。
(2分)
8、诗中描写雨过天晴后西湖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此时景色
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赵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出,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书未发.(打开) B.使者不说.(通“悦”,高兴)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意) D.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也(引领)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若听茶声然.
C.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以.草丛为林
D.而.先问岁与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乎?
②.是助王养其民出,何以至今不业也?
22、赵威后的见解有相当的民主性和前瞻性,概括说说本文体现了赵威后怎样的一种思想。
(3分)
四、诗歌鉴赏(5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19、( A )(2分) 20、( A )( D )(4分)
21、①难道说卑贱的应该居先,而尊贵的应该居后吗?(3分)
②这是在帮助君王养他的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使他成就功业呢?(3分)
22、“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重以视以榜样来教化人民。
(3分)
四、
王荆公朱弁①
王荆公②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所择,自少时则然。
苏明允著《辨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③之食。
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④游,为馆职时,玉汝尝率与同浴于僧寺,潜备新衣一袭,易其敝衣。
俟其浴出,俾⑤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
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又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
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何忽独嗜此?”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
”复问:“食时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处。
”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
”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而后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
而初非有所嗜也。
注:①朱弁:南宋文学家,字少章。
②王荆公:即王安石。
他曾两度为相,封为荆国公。
③彘(zhi)猪。
④吕惠穆、韩献肃兄弟:均为宋神宗时朝廷重臣。
吕惠穆即吕公弼,“惠穆”是谥号。
韩献肃即韩绛,“献肃”是谥号,其弟韩维,另有一弟韩缜,字玉汝。
⑤俾:使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潜.备新衣一袭(在水里)
B、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交换)
C、荆公服.之如固有(穿)
D、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只、仅)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公平时未尝有择于.饮食皆以美于.徐公
B、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先帝不以.臣卑鄙
C、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其夫人闻而.疑之而.伯乐不常有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何忽独嗜此?
(2)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
2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王荆公是怎样一个人?(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⑴⑵两题。
(5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⑴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3分)
三、(20分)
19、A (3分) 20、BC (4分,各2分)
21、(1)王荆公平时从来不曾挑食,怎么会突然单单喜欢这个(獐脯)呢?
(2)(玉汝)让他的随从拿着(新衣服)给他穿上,却不把(这事)告诉他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2、王荆公不讲究穿着、饮食。
别人给他换了新衣服,他也没有觉察;吃饭时从不挑食,而是夹就近的菜吃。
由词可以看出王荆公是一个生活作风简率,不拘小节的人。
(4分。
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3、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③。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⑤!”
蹇叔之子与⑥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①管:钥匙。
②无乃:恐怕,大概,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
③公辞焉:秦穆公拒不接受蹇叔的劝告。
④孟子:对孟明的敬称。
⑤你懂什么!如果中寿死掉,你那坟头上的树早就长得两手合抱了!⑥与(yù):参加。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⑴诸:⑵劳:⑶谓:⑷辟:
9.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0.就出师奔袭郑国一事,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蹇叔的意见是怎样的?理由有哪些?(3分)
11.蹇叔是如何预见秦师和他儿子命运的?请参照蹇叔的预见用一句话点明事件的结局。
(3分)
12.学了这篇文章后,请谈谈你的感想。
(3分)
二、5、春衣以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青衫。
6、D
7、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
8、⑴诸:相当与“之于”。
⑵劳:使劳累。
⑶谓:对说。
⑷辟:通“避”,躲避。
9、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0、蹇叔认为不可,理由是“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
11、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两句回答。
至肴,遭晋师伏击,全军覆没。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
②女:通“汝”;
③顾:回来;
④彘:猪;
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2)遂烹彘也()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而身为宋国笑()
④冀复得兔()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②从而谢焉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