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榧苗木培育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榧苗木培育技术
作者:姚方,郭振锋,姚海雷
来源:《绿色科技》2011年第01期
摘要:介绍了粗榧的生物学特征、习性及其在园林方面上的应用,探讨了粗榧苗木繁育种的圃地选择、种子采集、层积处理处理、播种方法、苗木管理、出圃等技术要点。
关键词:粗榧;催芽;苗木培育
收稿日期:2010-11-
作者简介:姚方(1963—),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44-03
1 引言
粗榧又名水柏子,属粗榧科(三尖杉科)粗榧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高可达12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脱落。
叶条形,通常直,很少微弯,长2~5cm、宽约3mm,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圆或广楔形,几无柄,上面绿色,下面气孔带白色,较绿色边带宽约3~4倍;茎部圆截形或圆形,质地较厚,中脉明显,下面有2条白粉气孔带,较绿色边缘宽2~4倍;种子2~5个生于总梗的上端,卵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长1.8~2.5cm,顶端中央有尖头。
花期3~4月,种子次年9~11月成熟。
粗榧是我国特产树种,产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四川、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北部均有分布;多生于海拔的花岗岩、砂岩或石灰岩山地。
粗榧喜温凉、湿润气候及黄壤、黄棕壤、棕色森林土的山地,属阴性树种,较耐寒,喜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抗病虫能力强,病虫害少。
生长缓慢,但有较强的萌芽力和耐修剪性,不耐移植。
粗榧的园林、药用、油用、材用等利用价值高。
粗榧是常绿针叶树种,树冠整齐,针叶粗硬,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园林中粗榧通常多与他树配置,作基础种植、孤植、丛植、林植等;粗榧有很强的耐阴性也可植于草坪边缘或大乔木下作林下栽植材料;萌芽性强,耐修剪,利用幼树
进行修剪造型,作盆栽或孤植造景,老树可制作成盆景观赏;叶粗硬,排列整齐,宜作鲜切花叶材用。
粗榧叶、枝、种子、根含有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等20多种生物碱有效成分,对治疗白血病和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的疗效。
粗榧还含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成为待开发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
粗榧种子含油,可制肥皂、润滑油等,其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和细木工等。
2 苗床播种育苗
2.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1~3°的阴坡,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微酸性最佳,不宜碱性土壤;圃地附近应有浇灌水源。
粗榧作为针叶树,为预防苗期病虫害发生,忌选种植过烟草、棉花、玉米、薯类、瓜类的地块。
2.2 土壤处理
在秋冬季土壤封冻前,对选好的育苗地进行翻耕、清除杂草、石块,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肥料可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4 000kg/666m2)或饼肥(100~150kg/666m2)和颗粒复合肥磷酸氢二铵(50kg/666m2),土施辛硫磷1.5kg/666m2、硫酸亚铁适量,消灭地下害虫和调节土壤酸碱度。
粗榧育苗采用高床作业,床面高于步道15~25cm,床面宽90~100cm,步道放宽到35~40cm。
从步道取土覆于床面上,床缘呈45°斜坡。
苗床走向以东南、西北向较好。
播种前14d用0.3%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溶液浇灌苗畦消毒。
浇透20~30cm,浇后用塑料薄膜封严,7d后揭开,晾
5d后播种。
2.3 采种与催芽
2.3.1 种子采集
粗榧种子在河南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当种子外皮由绿色变为浅黄色,硬度变软应及时采集。
2.3.2 种子处理和催芽
净种。
种子采集后应即时除去外种皮。
具体做法为将种子放于水中浸泡4~6d,每天换水1次。
待种皮变软后反复搓洗,并用清水冲淘数次,去除肉质种皮等杂质,获得纯净的种子,晾晒
2~3d即可用于种子催芽。
(2)种子消毒。
催芽前,用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0.5h或1%~2%浓度的硫酸铜液消毒5min进行消毒处理。
(3)种子催芽。
粗榧种子休眠期长达1~3年,直接播种育苗效果差,必须经催芽处理。
常采用层积催芽或隔年埋藏催芽法。
层积催芽为将消毒过的种子同湿润的河沙按1∶3比例混合均
匀,存于陶瓷盆中或窗纱网包或木箱之中层积催芽。
到翌春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前前
20~30d将种子取出,置于背风向阴坡摊晒,上罩塑料膜增温,并注意浇水保持湿润,待部分种子裂口露白即可播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随采随播种子,即当年秋季将新鲜种子除去种皮,再浸种消毒然后混沙埋藏。
隔年埋藏催芽法;采取基本层积催芽同层积催芽,但须放入地下窖催芽。
窖宜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段,窖深1.5m左右,严防鼠类进入。
催芽期间要经常检查窖温,夏季温度不得超过20℃,窗温高时可在窗上设荫棚或在夜间打开窗门降温。
采用此法一般在秋季窖藏种子,第2年全埋藏,第3年春取出种子,摊晒2~4d,待种子有20%~30%胚根萌发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
粗榧种子经层积催芽处理后,到3月中下旬有近半数种子裂口露芽,其余部分处于休眠状态。
将裂口露芽的种子拣出直接播种,休眠种子继续催芽。
采用条播或点播均可。
行距
25~28cm,沟(穴)深3~4cm,种粒间距以4~6cm为宜,覆土厚2~3cm,播完后浇水1次。
2.5 播后管理
2.5.1 幼苗出土期
经催芽的粗榧种子于4月中下旬先后出苗。
该期需架设遮阳网,防日灼危害。
3~4d给幼苗喷水1次,保持苗床55%~60%的湿度。
加强土壤表层松土,防止碰伤幼芽和幼苗。
2.5.2 生长初期
从幼苗能独立营养到苗木生长速度开始大幅上升是生长初期。
此期应及时浇水、松土、移苗、补苗、防治病虫害。
可用50%的多菌灵0.1%溶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溶液喷雾防病。
2.5.3 速生期
此期是粗榧苗高和地径旺盛生长期。
苗高从3cm左右增加到18~23cm。
要及时浇水、施肥,自初期起追施稀薄粪肥或腐熟饼肥2~3次,及时松土除草。
在速生阶段后期应停止追施氮肥和浇灌,及时追施磷肥、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2.5.4 苗木硬化期
从8月中下旬苗木基本停止生长至苗木越冬休眠是粗榧苗木硬化期。
该期应停止施肥、浇灌措施,防止苗木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做好苗木越冬防寒工作。
3 容器育苗
由于粗榧不耐移植,用营养袋容器育苗,移植成活率比大田苗床要高。
育苗圃地应选择与播种育苗地相同。
3.1 苗床的制作
整平育苗地,清除石砾、杂草。
容器育苗一般用低床育苗,根据容器袋的规格来决定床的深度与宽度。
一般挖深12cm、宽80cm的育苗床,使容器袋装土后排放在苗床内刚好与地面平齐。
同时,修平并拍实苗床底部,苗床四壁要垂直,两苗床之间留40cm宽的步道,育苗床的长度依地形而定,一般以10m为宜。
3.2 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的配制用园土、腐熟的农家堆肥、河沙以2∶2∶1比例混匀之后,再按每立方米体积床土中加入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1~2kg、尿素250~300g、硝酸钾0.5~1.0kg。
如有条件以山泥代替河沙最好,比例为园土∶腐殖质∶山泥等于4∶1∶1。
采集的基质要粉碎过筛,除去草根、石块等杂物,充分拌匀,此项工作最好在前一年进行,并用五氯硝基苯对营养土进行消毒。
3.4 装袋
塑料袋容器育苗一般选择折叠式蜂窝状无底塑膜容器较好。
容器规格为直径5cm,高为
12cm,容器厚度为0.02mm。
装土时,将折叠式蜂窝状塑膜容器拉开横排在育苗床内,其拉开长度刚好80cm,与育苗床宽度相等,使每个容器均呈六角形,然后装土。
将容器袋装土至袋沿1cm 处。
苗床容器袋都装满土后,用质量浓度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待消毒液渗完后才可播种。
播种方式采取点播,每袋2粒种子。
播后覆土,浇水。
4 扦插育苗
扦插时间7~11月份。
扦插基质选取基质腐叶土;园土:河沙按1∶1∶比例配置。
插前2d,用5g/mL高猛酸钾液体消毒基质。
4.1 插穗选择与处理
插穗选自壮年、采集当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的半木质化枝条。
剪成15cm长的插条,剪去中下部枝叶,留顶端2~3个小枝及叶片。
插条两端剪成平口。
插条用2
000mg/ml萘乙酸(NNA)对根部处理3h,然后进行扦插。
4.2 扦插技术
将处理好的插条,插入基质中,用竹棍或小树枝固定。
淋足定根水后,用塑料薄膜做小拱棚,上拉遮阳网。
4.3 插后管理
插后1~2d浇1次水。
1个月左右,插条生根,逐步撤去拱棚,增加光照。
待插条苗长大后,及时更换支架。
苗木管理同前播种苗木管理技术。
4.4 二年生留床苗管理
苗木生长季可施腐熟动物稀粪尿3~5次,硫酸铵1~2次,喷洒后及时用清水冲洗苗木,以免发生药害。
6~7月再施以钾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
此外,要加强除草松土等田间管理。
4.5 苗木出圃
营养袋育苗,当年秋季苗木即可出圃造林。
播种和扦插育苗出圃则需两年以上大苗。
园林绿化需要培育更大规格苗木。
参考文献:
[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吕玉华.三尖杉的育苗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2000(2):
[3]司马永康.珍贵药用植物三尖杉种子大小的变异[J].云南林业科技,2002(4):
[4]焦月玲.三尖杉苗木生长和形态种源差异[J].林业科学研究,2006(4):
[5]李大明,王辉.粗榧的利用与播种育苗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8):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