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
阳师范大学
学报
二○
一八年第二期退役运动员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比较分析
于
晶,杨雨霖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收稿日期:2017-04-06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课题项目(1411ss09100)
作者简介:于晶,女,吉林大安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杨雨霖,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体育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
摘要: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是退役运动员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采用心理测量法和访谈法对辽宁省210名退役运动员进行调查,重点对受教育程度不同和经济收入不同的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退役运动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高收入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中低收入的退役运动员。
据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18)02-0125-05
一、退役运动员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调查的宗旨与方法
(一)调查宗旨
我国退役运动员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这一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生存状况的窘迫直接导致其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
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下降,并由此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研究层面看,当前有部分学者对退役运动员加以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方面[1],少数学者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规划[2]、社会保障与保险[3]和退役意识与心理[4]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对其主观幸福感等心理方面问题的研究则较少。
鉴于此,本文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的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问题进行探讨,力图客观、准确地知晓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改善和提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210名辽宁省退役运动员作为被试,被试构成的基本情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受教育程度,包含三个层次,初中及以下(46人,占22%)、高中(含中专、职高,69人,33%)、大专及以上(95人,45%);其二是个人年收入,包含三个层次,低收入组(83人,40%)、中收入组(64人,30%)、高收入组(63人,30%)。
笔者采用心理测量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心理测量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版)[5]作为测试工具,
对被试对象进行测试。
该量表共有10个维度,包括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
量表采用6级记分的方法,包含40个项目,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
访谈法的访谈对象包括两方面群体:一是体育管理者、社会学者等人士;二是退役运动员本人。
(三)相关概念解析
退役运动员依据性别、年龄、运动项目、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要素,可分为不同群体。
本文重点研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不同的退役运动
125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员群体的主观幸福感问题。
所谓受教育程度,包括
初中及以下、高中(含中专、职高)和大专及以上等
组别。
而个人收入,则分为低收入、中收入和高收
入组等组别。
高收入指个人年收入在20000元以
上,中等收入指个人年收入在9600-20000元之
间,低收入指个人年收入低于9600元。
所谓主观
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
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
整体评价。
由于主观幸福感能够评估相当长一段
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正日益得到社会
的重视。
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
的比较分析
依据受教育程度,将被试分为三组。
单因素方
差分析结果表明,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退役运动
员在九项指标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表现
为在心理健康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
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
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八个分量表和总量
表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
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表1的结果发现,在
心理健康体验这一指标上,不同教育程度的组别
得分存在差异,其中大专以上组得分明显高于初
中以下组、高中组,高中组退役运动员得分又明显
高于初中以下组;而在四个分量表即成长发展体
验、目标价值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
和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大专以上组退役运动员
得分与初中以下和高中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
这三个分量表上,大专以上组退役运动员与初中
以下组相比,差异显著,即大专以上组退役运动员
得分均明显高于初中以下组。
在心理健康体验这一分量表上,表现出两个
明显的规律:其一是退役运动员随着受教育程度
越高,其心理健康体验水平越高[6];其二是受教育
程度越高,一般其经济收入水平也会越高[7]。
当
个体经济水平较高时,承受风险的水平会相应提
高,其面临困难时会有更多的方法与选择;个体接
受越多的教育,其教育程度越高,更能全面、理性
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因此,他们在处理相关问
题时可能会更加成熟;此外,接受过较高程度的教
育培训,会提高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会使其保持
更为开阔的心胸,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个体,不仅
会影响其看待问题的深度与角度,也会影响其对
待压力和困难的态度,致使其在面对困难时难以
从容应对。
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人际适应体
验、家庭氛围体验,退役运动员在这四个分量表
上,都表现出教育程度越低得分越低,教育程度
越高得分越高这一趋势。
退役运动员在成长发展
体验这一分量表的得分趋势,分析其原因发现,
可能是因为教育程度较高的退役运动员,一般而
言更容易拥有较为稳定的工作,由于工作稳定其
经济收入也较为稳定;此外,他们因为教育程度
较高,看待问题与思考问题能更为积极而全面,
使得这一群体在面临生活或工作的各种问题时,
能更为积极乐观地看待与解决,也更能感受到生
活的乐趣与进步,因此,他们的成长发展体验水
平会更高。
教育程度较高的退役运动员,其目标
价值体验水平越高,说明这一群体非常清楚自己
的追求,并理解当前所做事情的意义,具有更高
的目标价值体验,这可能与其具有更为清晰、明
确的人生目标有关系。
这一群体既经过多年的训
练,又在退役后有过丰富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他表1主观幸福感各项得分在教育不同程度上的多重比较
126
沈
阳师范大学
学报
二○
一八年第二期们更能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确定明确的人生或生活目标,他们可能会充满乐趣地实现这一目标;与其相比,退役运动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拥有就业的机会不会与上述群体相同,就业较为艰难,这会导致其工作或生活中不如意的问题会随之增加,这些经历会导致这一群体面临困难时缺少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
生活中其人生目标上更可能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规划,因此,他们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既谈不上热爱,也谈不上明确的规划和深刻的理解。
此外,研究发现,退役运动员的教育程度较高,其人际适应体验水平越高。
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与其人格特质有关。
张纯元研究认为,
教育程度会影响人们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性格的人不仅待人接物有差异,就是对同一事物的自我感受也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还与其以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关,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问题,在与人相处时,他们会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当受到伤害时会尽量体谅对方的难处,在看到别人不足时也会尽量发掘其优点,因此,在与人相处时,他们更容易形成融洽、真诚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理解与忍让别人[8]。
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退役运动员,
可能在与人相处时理解与包容的程度不够,对问题与人际关系的理解更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而对别人的感受关注不够,从而导致其人际体验适应水平偏低。
在家庭氛围体验分量表上,退役运动员的教育程度较高,其家庭氛围体验水平越高。
赵晓艳等人研究发现,婴幼儿的气质特性发展与其父母受教育程度有较高相关,这说明父母作为家庭的主要构成人员,其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9]。
这一结果间接支持了本研究的结论,教育程度较高的退役运动员其家庭氛围体验得分也高,说明这一群体在与家人相处时能够更理解与忍让,与家庭成员间能够做到及时沟通、理解。
高仰山在研究中指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体贴与宽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就能够做到互相关心、体贴、帮助,遇事商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处理好邻里关系。
由此可以推知,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与家庭成员相处时可能越容易相处与关心体贴。
在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三个分量表上,不同教育程度的退役运动员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即教育程度较高组得分明显
高于教育程度较低组。
自我接受体验得分较高,体现出主体对自我接受方面的感受,工作中能表现出更多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相应工作,同时也能接受自身的不足。
退役运动员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自我接受体验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一群体在从事某项工作时有信心和能力设定目标并完成,当其在工作中完成具有挑战性目标后会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其对自身的认可度相应会更高。
这些因素有可能是促使其具有较高自我接受体验水平的原因。
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其身体健康体验水平越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受教育程度与人们对健康长寿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呈正比,教育程度较高者在饮食结构、营养成分方面会更为讲究一些,
也易接受和形成有益的健康长寿饮食习惯。
此外,在注意饮食营养、生活有规律、经常活动、改掉不良习惯等良好意识与行为方面,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比率越高的趋势,而在喜欢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则呈现受教育程度越低比率反而越高的趋势[10]。
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与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能是教育程度较高者拥有更高身体健康体验的原因。
在心态平衡体验分量表的得分方面,教育程度较高的退役运动员高于教育程度较低者,这可能是由于前者自身拥有较为理想的经济状况,自身生活状况与别人相比基本处于优势,因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产生不满情绪,相反则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别人的生活状况。
三、不同经济收入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的比较分析
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退役运动员,是否会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有所不同?为此,对高、中、低这三组不同收入水平的退役运动员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统计检验。
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高、中、低三个组别的不同经济收入的退役运动员,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和总分这九项指标上,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但是在自我接受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这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却未达到显著水平,其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知足充裕体验和心态平衡体验两个分量表上,不同收入组别退役运动员
12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表2主观幸福感各项得分在个人收入(年)不同水平上的多重比较
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其中高、中收入组得分明显
高于低收入组,高收入组得分又明显高于中收入
组。
同时,不同收入组别的退役运动员,在心理健
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
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六个分量表,
以及主观幸福感总量表的得分,都具有显著差异,
即高收入组得分明显高于中、低收入组。
知足充裕体验和心态平衡体验两个分量表得
分,不同收入退役运动员表现出随着个人年收入
的增加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两个分量表主
要反映人们对个人及家庭的客观物质生活条件、
生活现状及生活经历的满意度。
在看待别人生活
状况时所持的心态,高收入退役运动员,可能其经
济条件较为理想,可以更好地安排生活,因此,他
们更容易生活知足,与别人相处时也更能以平和
与接受的心态对待。
此外,高收入退役运动员在心
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
价值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六个分量
表与总量表上,其得分也较高。
这可能与高收入退
役运动员较小的生活与经济压力、较高的自信心
水平等因素有关,此外,也可能与其所受的教育程
度有关,即拥有较高收入群体中所受的教育程度
比例更大,他们可能会更为积极地面对生活、处理
各种事务与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学历)退役
运动员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体验、成长发展
体验、目标价值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
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与心态平衡体验。
高收入退役运动员具有更高水平的知足充裕体验、
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
价值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和心态平
衡体验。
因此,为使退役运动员更好地增强主观幸
福感,国家和社会各界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提
升退役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
四、提升不同群体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的
对策研究
(一)运动员教育体制的改革
我国运动员文化素质薄弱和退役后就业安置
困难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
的一大障碍。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
运动员的教育基本采用“体教结合”模式。
但是现
实存在的问题是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不高,学历
与实际学识不符,后续教育接续困难等问题越来
越突出。
有学者据此提出可行的运动员教育模式,例
如李杰凯等人据此提出我国小年龄优秀运动队九
年义务教育应以语文、外语、计算机和数学课程为
主;英语、计算机、语文应达到普通中学的中等标
准,数学应达到普通小学六年级的标准;并建议采
用随队专人授课及远程教学等模式[11]。
华洪兴等
人的系列研究,提出了“弹性学制”模式[12]。
高雪峰
等人提出优秀运动员的“高职教育”模式[13]。
上述学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运
动员当前的教育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
为了解决运动员将来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有必要
对其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彻底解决当前运动员文
化素质不高,退役后面临难以就业这种尴尬局面。
(二)运动员职业培训规划
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出台了许多相关政
策,这些政策出台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运动
员掌握一项或几项谋生的职业技能,以便于其退
役后有一定的谋生能力。
但是,目前退役运动员的
安置现状却不容乐观。
姚小林在其研究中进一步总结了国外成功培
128
沈
阳师范大学
学报
二○
一八年第二期参考文献:
[1]姚小林.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2]李卫红.我国中部地区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3]刘琼.湖南省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王进.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定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个案研究[J ].心理学报,2008(3):368-379.[5]邢占军.测量幸福——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45.[6]马范文.影响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相关性的中外比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0-93.[7]黄宝章,王维婷.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问题研究,2001(12):12-13.[8]张纯元.高龄老人受教育程度与健康长寿关系研究[J ].南方人口,2001(3):1-5.
[9]赵晓艳,周立,郑林科.婴幼儿双亲职业和教育程度与其气质特性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05(9):
85-87.
[10]王崇喜,袁凤生,苏静,等.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4(8):17-20.
[11]李杰凯,尹菲菲,程文广,等.中国优秀运动队普九义务教育特殊规律及标准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1):8-12.
[12]华洪兴,史国生,王正伦,等.实施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若干现实问题的讨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1-2.
[13]高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6-1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etired Athletes
Yu Jing ,Yang Yulin
(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retired athlet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retired athletes ’life and social security issues.By the way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the study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210retired athletes as subjects researche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blem of the retired Athletes at different Level of education and at different incom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ly educated retired athletes had highest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retired athletes with high incomes had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n those with low-and middle-incomes.Therefore ,a variety o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economic income of retired athletes.
Key words :retired athletes ;different groups ;subjective well-being
【责任编辑:赵颖责任校对:赵伟】
训的经验特点:其一,目的明确,系统性强。
他们大多会在培训前制定一套系统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其二,在培训中突出企业利益,以企业的需要作为培训的必要标准。
其三,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四,因材施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要求在两种不同学习场所进行职业培训:一是在企业(工厂)训练实践技能;二是在培训学校(职业学校)。
其五,注重系统化的培训方案。
在此基础上,有研究提出我们国家运动员的培训形式,如职业培训与择业教育相结合;
培训形式与就业方式相结合;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和择业意向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
对在役运动员来讲,主要是基本技能的学习,如心理辅导、电脑、英语培训、驾驶等社会必备技能的学习,也可按他们的兴趣选择,使他们在退役前掌握1-2门专项技能,退役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对退役运动员来说,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学会自我学习。
要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使退役运动员具有把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的能力,退役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