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样,制作样板及样杆
核对图纸的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样放出节点和结构尺寸,核对各部分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制孔等加工的依据。
样板、样杆上应注明加工的零件名称、数量、坡口部位、孔径等。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由于下料发生废品,样板应注意适当预放加工余量。
焊接结构零件的样板,除放出上述加工余量外,还须考虑焊接零件的收缩量。
号料(划线)
熟悉工作图,检查样板、样杆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以防产生错误,造成废品。
检查核对材料,在材料上划出切割、钻孔等加工位置,并打上冲孔。
钢材如有较大弯曲、凹凸不平等问题时,要先进行矫正;矩形样板号料要检查原钢板两边是否垂直;采用气割时要放出气割的割缝宽度。
号料允许偏差(mm):
切割和边缘加工
切割方法为气割和剪板机切割。
气割前要除去钢材表面污垢、油脂,并在下面留出一定空间,以利于氧化铁渣的吹出;割炬的移动要保持匀速。
材料用剪板机剪切后的变形必须进行矫正,断面粗糙或毛刺要修磨光洁。
气割的允许偏差(mm):
剪板机切割的允许偏差(mm):
边缘加工:
焊接坡口用气割进行加工。
切割断面、不平滑焊缝处、吊车梁翼缘板、有孔眼的节点板等处用砂轮进行打磨。
制孔
采用摇臂式钻床和磁力钻进行钻孔。
钻孔前在构件上划出孔的中心和直径,在孔的圆周上(90o位置)打4只冲眼,可作为钻孔后检查用,孔中心的冲眼应大而深,在钻孔时定心用。
梁与梁、梁与柱等高强螺栓连接板要成对钻孔,孔周边要无毛刺、破裂、喇叭口或凹凸的痕迹,切屑要清除干净,并标明上下和反正,以利构件的安装。
为提高效率,可将几块钢板重叠起来一齐钻孔,但重叠厚度不超过50mm。
重叠板边必须用夹具夹紧或点焊固定。
制孔的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1)精制螺栓孔的直径及允许偏差。
精制螺栓孔(A、B级螺栓孔—I类孔)的直径应与螺栓公称直径相等,孔应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R a≤12.5μm。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精制螺栓孔径允许偏差(mm)
(2)普通螺栓孔的直径及允许偏差。
普通螺栓孔(C级螺栓孔—Ⅱ类孔)包括高强螺栓孔(大六角头螺栓孔,扭剪型螺栓孔等)、普通螺栓孔,半圆头铆钉孔等。
其孔直径应比螺栓杆、钉杆公称直径大1.0—3.0mm。
螺栓孔孔壁粗糙度Ra≤25μm。
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普通螺栓孔允许偏差(mm)
(3)零、部件上孔的位置偏差。
如无设计要求,成孔后任意二孔间距离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4)制孔超过偏差的解决办法。
螺栓孔的偏差超过上表所规定的允许值时,允许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严禁采用钢块填塞。
H型钢组对
组装前,零件、部件的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mm 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要清除干净。
组装出的首批构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方可大批量生产。
拼装好的构件要立即用油漆在明显部位编号,以便查找。
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mm):
H型钢焊接
H型钢的焊接顺序如下图所示:
施焊前必须复查装配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焊区必须除锈、打磨并清根后方可施焊。
施焊时要在焊道两端设置引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要与焊件相同,全熔透对接焊缝要由操作技术熟练的工人专人施焊,保证焊缝的质量,达到图纸中探伤等级的要求。
焊接中发现接头有弧坑、气孔及咬边等缺陷时,要立即进行补焊。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焊缝的外观质量应达到:焊缝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焊瘤等缺陷,焊接区应无焊接飞溅物,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度平滑。
焊缝其他表面缺陷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焊缝外观检查质量标准(允许偏差):
H型钢矫正
H型钢焊后残余变形的矫正采用加热矫正和辊压机矫正两种方法。
(1)加热矫正H型钢,使用三角形式加热和线状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一般在600—800o C。
对于H型钢的侧向弯曲变形(或称为镰刀弯),可用三角形加热方式(如图1所示)。
加热三角形底边在构件最大伸长处。
变形越大,三角形底边宽度越大,间距越小。
对于H型钢的正弯变形,可在鼓起的翼缘板上进行横向线状(或带状)加热,加热宽度一般为板厚的0.5—2倍,而在腹板上进行三角形加热(如图2所示)。
加热规律与侧向弯曲的矫正相同。
对于H型钢梁的翼缘角变形,可在翼缘外侧表面,沿纵向焊缝的背面进行线装加热,并以火焰的摆动达到与变形量相适当的加热宽度(见图3)。
同一位置加热次数不能超过两次,防止造成材料的脆化。
(2)用辊压机矫正H型钢角变形。
H型钢纵向移动通过辊压轮可以达到连续、平缓矫正的较好效果。
零部件组装焊接
零部件组装前要先对其因切割、焊接产生的变形进行矫正,并将焊接部位打磨干净,尤其要注意将剪板机剪切后的硬化层打磨掉,以免影响焊缝质量。
组装前在主体结构(钢柱、钢梁)上量好部件位置并划好线,按照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焊接。
组装的同时注意控制好构件的整体尺寸。
施焊前要复查装配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焊区必须除锈、打磨并清根后方可施焊。
施焊时要在焊道两端设置引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要与焊件相同,焊接中发现接头有弧坑、气孔及咬边等缺陷时,要立即进行补焊。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焊缝的外观质量应达到:焊缝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焊瘤等缺陷,焊接区应无焊接飞溅物,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度平滑。
预拼装
预拼装分为立体、平面预拼装。
除管结构采用立体预拼装外,其他结构一般为平面预拼装。
预拼装施工具体分述如下:
(1)预拼装按设计要求和技术文件规定进行。
(2)预拼装应在坚实、稳固的平台式胎架上进行。
(3)在胎架上预拼装全过程中,不得对构件动用火焰或机械等方式进行修正、切割,或使用重物压载、冲撞、锤击。
(6)高强螺栓连接件预拼装时,可采用冲钉定位和临时螺栓固定。
试装螺栓在一组孔内不得少于螺栓孔的30%,且不少于2只。
冲钉数不得多于临时螺栓的1/3。
(7)预装后应用试孔器检查,当用比孔的公称直径小1.0mm的试孔器检查时,每组孔的通过率不小于85%;当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3mm的试孔器检查时,通过率为100%,试孔器必须垂直自由穿落。
按以上方法检查不能通过的孔,允许修孔(铰、磨、刮孔),其孔径扩大不得超过原孔径的1.2倍。
错孔超过3mm,允许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材补焊后,重新制孔。
钢构件预拼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表面处理
高强螺栓摩擦面的处理:
采用喷丸、砂轮打磨和钢丝刷清除的方法进行处理。
砂轮打磨,用手提式电动砂轮进行打磨,打磨范围不小于螺栓孔径的4倍,打磨方向应与构件受力方向垂直,打磨时注意不应在钢材表面磨出明显的凹痕。
钢丝刷清除,钢丝刷清除浮锈或未经处理的干净轧制表面,仅用于全面的覆盖着氧化铁皮或有轻微浮锈的钢材表面和抗滑移系数较低的连接面。
钢构件的表面处理:
焊后钢材表面上的麻点用砂轮打磨干净。
构件表面的除锈方法分为喷射或抛射除锈和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两大类。
构件的除锈方法与除锈等级应与设计文件采用的涂料相适应。
构件除锈等级见下表:
手工除锈中St2为一般除锈,St3为彻底除锈。
喷射或抛射除锈中Sa2为一般除锈,Sa2 1/2为较彻底除锈,Sa3为彻底除锈。
油漆
配置好的涂料不宜存放过久,涂料应在使用的当天配置。
涂装时室内环境温度宜在5—38O C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得进行涂装。
柱底脚、螺栓连接板等摩擦面不得涂装,安装焊缝两侧应留出30—50mm暂不涂装。
涂装部位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挂,附着应良好。
涂装完毕后,应在构件上标注构件的原编号。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的主要内容是外形尺寸、连接的相关位置、变形量及外观质量等,同时也包括各部位的细节,及试拼装结果。
成品检验工作应在材料质量保证书、工艺措施、各道工序的自检、专检记录等前期工作完备无误的情况下进行。
典型结构形式的检查要点如下:
(1)钢屋架形式结构的检查要点:
○1节点处各型钢重心线交点的重合状况。
○2钢屋架焊缝的质量。
○3连接部位孔的加工尺寸及加工质量。
○4设计要求起拱的,检查中要控制起拱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2)钢柱型式结构的检查要点:
○1悬臂(牛腿)部位及其相关部分的焊缝质量检查。
○2柱底版平直度、钢柱的侧弯,以及柱端、悬臂等有连接的部位,注意检查相关尺寸。
(3)吊车梁的检查要点:
○1焊缝质量
○2外形尺寸控制,原则上是长度负公差,高度正公差。
上翼缘板的边缘状态也是检查重点。
无论吊车梁是否要求起拱,焊后都不允许下挠。
(4)平台、栏杆、扶梯的检查要点:
○1由于焊缝分布零散,检查防止出现漏焊现象。
○2各构件互相关联的安装孔距。
(1)成品构件要离地至少300mm。
(2)起拱构件堆放时要使起拱方向朝下。
在搬运、堆放时,不得在构件上行走或踩踏,以免破坏涂装质量,屋架应立放,以免产生侧向挠度。
(3)经处理的摩擦面应采取防油污和防损伤的保护措施。
(4)以涂装好的构件搬运堆放时防止磕碰,如有磕碰要用防锈漆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