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经济效率 制造业集聚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提高了产业内部专业化水平, 使得企业间分工合作更加容易, 而且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进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1] 。 另外, 制造业集聚还可以 通过技术和知识的外溢效应促进地区生产率提升, 同时地区生产率的提高反过来也会推动产业的集 聚[2] 。 不仅如此, 制造业集聚还能够吸引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集中, 有助于知识在不同企业之间的 流动, 产生知识共享效应, 加快企业技术革新与升级, 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水平, 进而推动城市生产率 的上升[3] 。 除上述分析之外, 大量企业的空间集聚无疑会加大集聚区内企业的竞争, 激励企业不断 创新,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共享城市基础设施, 进而改善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4] 。 制造业集聚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专业化分工和鼓励竞争等渠道提高城市经济效率。 然而 伴随着大量企业的空间集聚, 一方面, 生产要素需求增加, 在供给不变情况下, 导致供不应求, 以致 于市场中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 市场会形成强大的生产能 力, 当产品需求不变时, 导致产能过剩, 同时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降低了行业效益。 另外, 企业 的空间集聚会增加当地基础设施的使用频率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力度, 不仅会加快基础设施的折旧老 化, 降低使用者的效用, 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 而且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负外部性, 加重 了区域生态环境污染。 总之, 制造业过度集聚会导致城市公共资源竞争加剧、 要素成本上升、 交通运 输拥挤和生态环境污染, 不利于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5] 。 鉴于此, 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摇 摇 假设 1: 不存在拥挤效应的前提下, 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但不存在 门槛效应。 (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 型事实。 与其他产业相比, 生产性服务业蕴含着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 将其作用于商品和服务 的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6] 。 因此,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 服务业必然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还有利于改 善地区投资环境, 吸纳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进一步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7] 。 不仅如此, 伴随着知识 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扩大提高了技术扩散效率, 引导所服务企业采用新技 术、 新方法和新生产工艺, 增强了区域经济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8] 。 可以说, 生产性服务 业集聚更多的是得益于技术溢出效应, 并且技术溢出效应会推动整个部门提高经济效益[9] 。 然而,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同时产生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拥挤效应和促进经 济增长的集聚效应, 当拥挤效应大于集聚效应时, 就会抑制经济增长[10] 。 一般来说, 随着集聚水平 的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平台逐渐完善, 市场日渐成熟, 对于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 门槛提高, 部分缺乏创新能力和资金优势的企业面临着退出市场的可能, 不利于城市生产率的提 高[11] 。 另外, 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盲目扎堆, 不仅导致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失衡, 而且产生了产业 同构、 环境破坏和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问题。 如果政府盲目干预, 会使拥挤效应更加突出, 阻碍城市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37
性。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活动逐渐从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转向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下, 制造业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日益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热点, 受到了 学术界和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的关注。 那么,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到底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 了何种影响, 这种影响有没有临界值, 是否存在空间外溢效应, 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实证研究。
第 9 期 (总第 454 期) 2021 年 9 月
·产业组织·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摇 摇
摇
Number 9 (General Serial No郾 454) September, 2021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张明斗1, 李维露2, 吴庆2郾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辽宁摇 大连摇 116025)
摘摇 要: 本文以全国 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 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同时验证了这一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制造业集聚对所在城 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不存在门槛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 但存在门槛效应。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效率依旧具有促进作用。 考虑到城市间吸收能力差 距的影响,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减弱。 进一步将全国样本进行分组检验, 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 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和相邻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效 率提升的可能性, 为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空间外溢效应 中图分类号: F424郾 4; F124郾 7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文章编号: 1000鄄176X(2021)09鄄0036鄄09
一、 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日渐扩大,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背后重视经济 规模忽略经济运行效率的路径依赖降低了城市经济效率, 致使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严峻挑 战, 为全面实现总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变, 国家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谋篇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 指出: “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 一步强调: “统筹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 空间结构, 促进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冶。 这些政策体系彰显出系统性提升城市经济效率对我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 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 从粗放到集约、 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态演变, 推 动着城市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趋势的不断加强, 越来 越多的城市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持续关注, 并强化集聚力度, 以期释放集聚的正外部
摇 摇 收稿日期: 2021鄄07鄄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与城市体系协同发展冶 (71804021) ; 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自贸试验区视阈下城市群动力、 机制及测度研究冶 (18BJL015 ) ; 辽宁省 “ 兴辽英才计 划冶 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 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冶 ( XLYC2007123) 作者简介: 张明斗 (1983-) , 男, 山东济宁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经济研究。 E鄄mail: zhangmingdou0537@ 126郾 com
鉴于此, 本文以全国 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深度探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 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 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 济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 拓展了研究视角。 第二, 综合考察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 经济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 并进一步验证其空间效应是否会受到两个城市吸收能力差距的影响, 深化 了机制分析。 第三, 系统性分析了不同区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异质性影 响, 为差异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37
性。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活动逐渐从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转向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下, 制造业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日益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热点, 受到了 学术界和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的关注。 那么,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到底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 了何种影响, 这种影响有没有临界值, 是否存在空间外溢效应, 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实证研究。
第 9 期 (总第 454 期) 2021 年 9 月
·产业组织·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摇 摇
摇
Number 9 (General Serial No郾 454) September, 2021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张明斗1, 李维露2, 吴庆2郾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辽宁摇 大连摇 116025)
摘摇 要: 本文以全国 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 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同时验证了这一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制造业集聚对所在城 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不存在门槛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 但存在门槛效应。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效率依旧具有促进作用。 考虑到城市间吸收能力差 距的影响,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减弱。 进一步将全国样本进行分组检验, 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 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和相邻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效 率提升的可能性, 为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空间外溢效应 中图分类号: F424郾 4; F124郾 7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文章编号: 1000鄄176X(2021)09鄄0036鄄09
一、 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日渐扩大,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背后重视经济 规模忽略经济运行效率的路径依赖降低了城市经济效率, 致使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严峻挑 战, 为全面实现总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变, 国家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谋篇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 指出: “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 一步强调: “统筹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 空间结构, 促进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冶。 这些政策体系彰显出系统性提升城市经济效率对我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 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 从粗放到集约、 从低级到高级的形态演变, 推 动着城市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趋势的不断加强, 越来 越多的城市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持续关注, 并强化集聚力度, 以期释放集聚的正外部
摇 摇 收稿日期: 2021鄄07鄄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与城市体系协同发展冶 (71804021) ; 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自贸试验区视阈下城市群动力、 机制及测度研究冶 (18BJL015 ) ; 辽宁省 “ 兴辽英才计 划冶 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 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冶 ( XLYC2007123) 作者简介: 张明斗 (1983-) , 男, 山东济宁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经济研究。 E鄄mail: zhangmingdou0537@ 126郾 com
鉴于此, 本文以全国 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深度探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 市经济效率的影响, 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 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 济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 拓展了研究视角。 第二, 综合考察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 经济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 并进一步验证其空间效应是否会受到两个城市吸收能力差距的影响, 深化 了机制分析。 第三, 系统性分析了不同区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异质性影 响, 为差异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