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安徽卷)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道德与法治·全解全析
1.A【解析】本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
进入青春期后,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不再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他人观点,这是独立思考的表现,说明步入青春期后,我们的思维独立性也有了发展,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BCD排除;故本题选A。
2.D【解析】本题考查悦纳自己。
分析题文,小萌想表演节目却没有自信,原因是她太胖感觉会被同学们嘲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萌应该明白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要会悦纳自己;要树立自信心,努力尝试展现优势与才华;③④符合题意;我们要追求内在美,但也应该注重外在仪表整洁、端庄大方;①错误;我们要欣赏自己,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②错误;故本题选D。
3.B【解析】本题考查对交友的理解。
仔细观察图表内容,与同伴分享快乐、寻求帮助、结伴游玩等,这说明了同伴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部分,B正确;AC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AC排除;“只有......才”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故本题选B。
4.C【解析】本题考查战胜挫折。
依据题文描述,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陆鸿因幼时高烧导致小脑神经受损身体残疾,他靠着自强拼搏,自主创业,不但自食其力,还帮助30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这说明了要勇于战胜挫折,珍爱生命,不向命运低头,要做生活的强者,故C说法正确;人在疾病面前无能为力的说法是悲观的表现,A说法错误;“都有”一词太绝对,B说法错误;“只要……就……”,这一说法过于绝对,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5.B【解析】本题考查学会调控情绪。
“抱怨只解决情绪问题,不解决现实问题”说明要正确对待问题,并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B说法正确;“任何事情、都”说法太绝对,错误;抱怨并不能激发出我们正面的情绪,错误;D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6.B【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争,维护国土安全,组织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维护军事安全,这些都是有利于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措施;①④符合题意;严厉整治醉驾酒驾与维护政治安全无关;②表述错误;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这是维护生物安全,与文化安全无关;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7.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商家这样做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友善,故B正确;ACD均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ACD排除;故本题选B。
8.D【解析】本题考查关爱他人。
分析可知,题干中张志刚加入“A套餐”暗号的行列,为困难人群免费提供爱心餐,也成为了充满“人情味儿”的新风景。
他的行为值得点赞,是因为他助人为乐,传递美好情感,故D正确;“倾囊相助”说法错误,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故A错误;题干中未涉及爱岗敬业,故B排除;题干属于道德义务,故C错误;故本题选D。
9.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重视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AB说法错误;我国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说明我国努力以教育数字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C说法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到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
10.D【解析】本题考查敬业精神。
马宏达“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为了备战比赛,他的身影每天早上8点总会准时出现在实训室内,一天的训练量不低于7小时,说明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富有激情地投入到工作,③④说法正确;在做职业选择时,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国家利益,①②错误;故本题选D。
11.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而不是人大代表;A错误;
人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提出建议,有利于立法机关科学、民主立法,从而推动建设法治中国;B正确;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而不是人民检察院;C错误;监督权是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错误;故选B。
12.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分析题文,中欧班列不仅给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中国机会”,也带动了亚欧大陆两端区域整体发展,造福了沿途各国人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解决世界性的危机和难题,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1)分析漫画内容可知,漫画一中的“赖账”行为受到了拘留的处罚,所以是民事违法行为。
漫画二中有人在政府门口聚众闹事,这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题干要求任选其一分析从中获得的教育,可从“道理”或“启示”角度进行作答。
漫画一可从任何违法行为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不可违、重诺守信等方面概括。
漫画二可从理性表达合理诉求、遵章守法、依法维权、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等方面概括。
【答案】(1)民事(或一般);公共秩序。
(2)漫画一:任何违法行为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法不可违;重诺守信,做诚信的人;等等。
漫画二:理性表达合理诉求;遵章守法;依法维权;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行使权利有界限;等等。
14.【解析】(1)本题考查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2)本题考查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1)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④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2)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②家务我分担。
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家庭更和睦。
15.【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小安应该劝阻姐姐积极缴纳税款。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2)因刹车失灵投诉无果的女车主大闹上海车展,最终被行政拘留。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女车主是行政违法行为。
(3)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小安应该建议叔叔向有关部门举报。
公民享有监督权。
【答案】(1) 劝阻姐姐积极缴纳税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2) 行政遵守法律
(3) 向有关部门举报公民享有监督权
16.【解析】(1)本题考查安徽省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可以从党的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方面作答。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说明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③: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省,需要运用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长江十年禁渔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弘扬创新精神、践行低碳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
突破可联系弘扬创新精神。
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可联系践行低碳生活。
【答案】(1)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
(2)为我省科技发展成就而感到骄傲自豪;增强了对安徽发展的信心;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我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或:绿色发展理念)等。
(4)为安徽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开发创造潜力,培养创新能力;践行低碳行动,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等。
17.【解析】(1)本题考查关注和学习二十大精神的有效途径,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回答。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可链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链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链接教育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链接创新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1)浏览有关二十大精神的网页、阅读报纸上有关二十大精神的报道、观看电视上有关二十大精神的新闻等。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