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材选取:人教版高一《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2.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氮氧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与探究,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于乐趣。
通过交流、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氮氧化合物对环境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2)、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2.内容分析: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学习有助于对“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指标作进一步了解,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大气污染物,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1)、教学重点
(1)、NO2与水的反应;
(2)、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2)、教学难点
进行科学探究“NO2尽可能被H2O吸收”。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对SO2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氮氧化物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酸雨的调查”,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利用信息化技术--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
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