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
第4、5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
编制人:刘海霞、李庆臣、孙燕苓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说明】
1. 首先明确本课线索和重点;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然后根据知识梳理案复习回顾基础知识,结合重难点阐释加深对自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课标要求】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熟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突出成就、商业和城市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政策的历程、评价 ;理解掌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提高历史分析理解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

3.激情高效学习,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

【知识梳理案】
一、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1、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⑴青铜冶炼技术 ①青铜时代:从
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世纪。

②特点: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

⑵钢铁冶炼技术 ①过程: 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②燃料: 开始用煤, 用煤已相当普遍, 开始使用焦炭,明朝流行。

2、纺织技术的进步(具体见课本)
⑴丝织技术:上古时代---西周以后---汉代---唐代 ⑵棉纺织技术:宋末元初以来---元代---明代后期 3、陶瓷技术的进步(具体见课本)
⑴制陶技术:新石器时代发明,代表有彩陶、黑陶、白陶等。

⑵制瓷技术:东汉晚年---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清(明代斗彩、五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
二、手工业经营方式的演变(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①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②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自给自足)。

(2)影响: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西周
(1)特点:①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②工匠集中在官府的作坊生产,资金、原料由官府供给,制作、加工政府制定产品;
③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 ④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
⑤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产品大多精美。

(2)地位:到 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影响:①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②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③但官营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引起工匠激烈反抗;(不足)
(4)发展: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都出现了雇募工匠,从 到 ,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3、私营手工业
⑴产生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

⑵发展过程 ①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②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 ③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⑶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 和 的形式进行; ②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和工场增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

二、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的要素:政局是否稳定、政策是否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产品是否充足、场地(店铺 城市)、交通是否便利、货币是否统一、是否便于流通、商人团体、市场。

2、商业发展的概况:
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即原始商业商业:
⑵商朝 ⑶周朝 ⑷春秋战国时期 ⑸隋唐时期 ⑹宋代 ⑺元代 ⑻明清时期:出现许多新特点①②③④⑤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

(补充) 3、影响 (补充) :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三、城市的繁荣(市的空间、时间;城市的功能) 1、周秦至唐:①——④ 2、唐代:坊市制
3、宋代:①②③④⑤⑥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⑦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肆。

(补充)
4、明清:兴起一大批以_________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 地区为盛。

四、重农抑商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的最基本经济政策,它产生于战国时代,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
2、原因:
(1)根本: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农业:①农业生产出人们最基本生活资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

(3)商业:①商业不能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②商业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发生矛盾。

3、产生、发展历程
① 战国前:政府重视鼓励商业发展。

② 战国: ③西汉:④中唐及宋元:⑤明清: 4、评价:①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②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③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阻碍了社会分工,严重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重难点阐释】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

⑤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广受欢迎和赞誉。

⑥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产品不以交换为目的,是小农经济的补充。

⑦缺乏科学理论作支持,技术大多是家族式传播和延续。

(世代传习)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古代对外贸易由陆地为主到从海路为主,由盛转衰。

③古代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⑤城市逐步增多,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⑥商品种类由满足贵族消费向满足人民大众需求转变; ⑦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⑧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⑨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3.明中叶以后,由以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④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棉布为什么能很快取代丝织品的主导地位?
①丝织品较为贵重,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广大民众的衣料往往是麻布,辛苦劳作的织女却衣衫褴褛。

②棉布物美价廉,柔软、舒适、温暖,且比丝织品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民使用。

③农业的发展,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也为此提供了条件。

④元朝棉纺织技术的革新等。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赏。

①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

②海陆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第1、2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编制人:刘海霞、李庆臣、孙燕苓审核人:审批人:
【使用说明】
1.在自主梳理、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完成探究题,标出自己疑问点,准备课堂小组探究解决。

2.【课后延伸】部分用于课下完成。

注意分层选做。

带★C层可不做。

【学习目标】、
1.熟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突出成就、商业和城市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政策的历程、评价
;理解掌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提高历史分析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全面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3.激情高效学习,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

【课内探究案】
1.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
能力)
材料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莫高窟“耕作图”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3分)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3分)
材料二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者的发展。

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

这时候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官府工业须有民间工业来支持,而且表现在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给民间工业了。

在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经营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

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某些手工业作坊扩大成为手工业工场,亦即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

中国民间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发展。

它所涉厦的生产范围,以矿冶、制瓷、纺织业为主。

明代中叶以后,某些工业部门的民间作坊朝着手工业工场方向扩展。

——姚锦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3)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特征,并指出民间手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4分)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

……1500 - 1800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4)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4分)
材料四中国从战国时代起,逐渐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因为商鞅变法成功,秦因此富强,汉代遂也继承这一思想,并逐渐发展为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加以推行。

……与此同时(宋代),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
社会上对商人的看法也有变化,认为工商皆是本业,不应歧视他们。

而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商人的地位已经得到提高。

——以上均摘自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5)根据材料二,归纳“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过程。

(3分) 2.(08年烟台市高三11月检测)(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

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一一《石渠宝笈三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课后延伸】
1、下列手工业中兴起较早的是
A 冶铁业
B 制瓷业
C 造纸业
D 印刷业 2、(2010·绵阳高三三模)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业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水平。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商周铁器——唐朝瓷器——明清丝绸
B .商周青铜器——唐朝丝绸——明清瓷器
C .商周青铜器——唐朝瓷器——明清棉布
D .商周玉器——唐朝漆器——明清玻璃 3、明清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出现的新变化中正确的是
A 出现缂丝技艺
B 出现脚踏三锭纺车
C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D 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
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 B C D
★5、(2010·汕头高三二模)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反映了( )
A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6、(2010·济南高三模拟)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③唐政府征收茶税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7、“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8、(2010·邢台高三二模)下列诗句中,包含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9、 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其上部文字为:“济
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 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
10、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灌钢冶炼法②白瓷生产技术③松江特产棉布④用煤冶铁技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包括了自然经济的特点、手工业成就、商品经济等知识。

材料新颖,考查全面。

参考答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分)
(2)金属冶炼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彩和斗彩瓷;私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手工工场)。

(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3)民间手工业者从农村中分化出来;民间工业不断发展,逐渐在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因素:官府手工业
(4)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4分)
(5)含义:重视和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和限制工商业发展。

(1分)
过程:战国时期由思想到实践;汉代逐渐发展为国家政策;宋代以后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国家立法保护商人利益,提高商人地位。

(3分)
(6)评价:材料中宋代商税的重要地位、宋以后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及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和晋商、徽商的兴起等,都说明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阻碍工商业发展,只能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业发展。

所以这一结论是不全面的。

(2分)
2.【解析】
本题主要以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变化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有关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回答,难度不大。

问号(1)主要考查唐及其以前“市”的特点,所学知识已有论述,再结合材料即可,答案要体现出市设置于大城市中、坊市分开、政府严格控制管理市、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等方面。

问号(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即可,答案可与问号(1)各方面相对应,体现出相对比的变化。

答案: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4分)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

各经济部门的地位、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手工业、商业始终是农业的补充。

③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促进手工业发展;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外贸也发展起来,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④商品经济繁荣,资~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

ACCCC BDD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