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工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省“天网”工程建设严格按照以上规范开展技术方案设计、工程建设实施、工程验收和维 护工作,确保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技术领先、兼容开放、高度灵活和安全可靠等特 点
“天网”工程的实施技术的总体原则
第四代 第三代
技术
网络监控
网络
网络化,任意地 点,任意方式,
用途广泛
第二代
数模混合的本地化监控(硬盘)
统一标准
通过统一规范的专用平台和网络接口,能 够比较快的部署和实施,从而做到统一监 控、统一传输、资源共享,彻底解决跨地 域监控联网和资源共享问题
统一建设
由江西电信作为承建单位,承担工程的统一建 设,提高“天网”工程的建设速度,保证项目 在全国范围的先进性
统一管理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强化项目管理,提高 工程质量管控工程进度,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使用, 确保系统在社会综合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
天网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前期全省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干道
卡口
建设方面
部分地市已经建设了独立的 城市治安 监控系统,因其建设技术标准(传输、 平台、设备等)尚未进行统一规划,无 法形成自下而上的联网体系,妨碍了各 地综治和公安部门的省市协同使用
前端监控点规划表
摄像机设置
在重要政府部门、道路关键部位,公共活动场所,治安复杂路段、敏感场所,案件 多发地域等,建议选用高速一体化彩转黑智能摄像机。
摄像机技术参数
高速球机的主要参数(建议使用SONY机芯) 信号制式:PAL 图像传感器:≥1/4” 日夜转换功能:有 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5Lux;黑白≤0.01Lux 扫描方式:隔行扫描 像素:PAL:758(H)×592(V) 水平方向清晰度:彩色≥480TV line; 光学变倍范围:≥18倍(根据监控场景选择) 控制方式:RS485 预置位:≥128个 信噪比:≥50db
对街道治安环境进行监 控和预警
对社区治安情况进行 监控和预警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天网”工程的总体结构
“全省视频监控项目”总体结构分为省、 市、县(区)三级架构。
每一级架构都包括三大部分:监控前端 (监控点)、监控中心、监控操作终端 (客户端)。
全天候、多方位、实时有效、清晰
– 应根据被监视对象和治安特点采取 全天候、多方位对目标进行实时、有 效、清晰的监视。
合理地选择摄像机
– 前端摄像机应根据监控现场环境和 监控范围合理地选择摄像机,保证对 监控区域的有效覆盖。
结合治安监控的需求
– 结合治安监控的需求,研究前端摄 像机的点位设置、功能状况、环境适 应性要求、摄像机技术要求,选择实 用、可靠的摄像机,保证图像采集的 质量,采集清晰、实时、实用的图像 ,为实战提供可靠线索和证据。
数字视频编码器、硬盘录像机 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监控中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保证监控中心设备及通信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杆臂造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流线平直,杆体圆滑平顺;
6、电气线路布线和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五、前视端频监控编点码建设设 备必须要符合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平台管理接口规范,与监控平 为保台证兼各容级监。控中心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建议按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前端子系统其地网的工频电阻控制在10Ω以内。 数字视频编码设备参数
前端摄像机对监控目标的图像信息采集,是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其定 位设置、设备质量及图像可辨识度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水平
(数模结合)前端监控点接入示意
(数字)前端监控点接入示意
(数模结合)(数字)前端监控点接入示意
前端监控点规划
各类监控场合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规划,规划表格包括《监控前端点位总表》和 《前端监控点规划》
通过全省视频监控平台,构建分布式数 模结合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各级平台的级联运行,实现全网图 像信息资源的统一编号、权限分配、控 制调用、实时监控、存储查询、访问记 录、网络检测、安全管理和显示控制等 功能。
根据总体设计的安全需求,搭建覆盖省、 市、县、乡视频专用网络,以确保整个 “天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背光补偿功能:有 巡视轨迹:≥4个 角度显示功能:有 自动归位功能:有 水平旋转角度:360°连续旋转 垂直旋转角度:0°~180°无盲区 水平旋转角度:0°-240°/秒 垂直旋转角度:0°-150°/秒 外壳防护等级:IP66 电源输入:AC24V或DC12V 视频输出接口:BNC 工作温度:-35℃~+50℃
3 可非常方便的进行各种应用的叠加。
安全可靠:建立全省视频专用网,并采用最核心安全防范技术,保证整个系
4 统的安全稳定。
“天网”工程系统逻辑架构
省平台
视频专网
省监控中心
平 市平台 台
视频专网
市监控中心
三台合一
视频专网
县监控中心
应
用
系
统
GIS
市监控中心
县监控中心
省 级
监 控市 中级 心
区 县 级
监 控 点
本期工程建设平台硬件容量按满足15000路设计, 综合license容量为11000路,license可进行全 省的资源调度(不受地市区域限制),后期软 硬件可平滑扩容路。每路监控点视频分辨率为 D1,码流量不低于1.5Mbps。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第一代
设备模拟,传输 受制,用途有限
模拟监控(磁带)
时间
技术领先:采用先进的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打破了行政地域和职能部门间的
1 束缚,扩大应用范围。
兼容开放:充分利用已建设备,用最少的 ,完成全省系统的构建,实现多
2 种前端设备的接入和互联。
高度灵活:实现多警种间内部业务系统、不同平台、不同设备灵活接入,也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前端监控点设置原则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
– 前端摄像机的位置、区域及数量, 应根据辖区社会治安实际情况和业务 需求,经认真勘察、分析、论证后, 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 。
“天网”工程专用网络架构
充分利用江西电信现有的丰富的数据网络资源,节省相应的网络 ,同时结合全省视 频监控专用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要求,在江西电信现有“全球眼”平台的基础上,为全 省视频专用项目在原“全球眼”平台l裂化一个专用平台,并将该平台连接至江西电 信CN2精品网,利用CN2的高效带宽、快速路由转发功能,实现与各城域网之间流量 交互。同时,考虑到江西视频专用网的特殊性以及安全性,江西电信结合自有的CN2 精品网及、城域网,对全省视频监控专用网进行了基于MPLS VPN网络的规划及设 计。
三
接收端视频光端机建 议采用机架式结构,方 便管理使用。网管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 配置
视频光端机参数
视频光端机参数 视频接口1-8路 视频输入/输出阻抗: BNC 75Ω非平衡接口 视频输入/输出电压: 典型峰-峰值1Vрр,最大1.5 Vрр 信号制式:PAL 带宽:10MHZ 视频数码位宽:8/10/12比特选择 微分增益:<1% 微分相位:<0.6° 场倾斜:<0.5% 色亮度延时差:10ns 色亮度增益差:±10% 加权信噪比:66dB 数据接口(支持1-4路异步RS-232/485/422数据) 物理接口工业标准接线端子 工作模式 全双工/半双工 接口类型: RS-232/485/422,Manchester RS232速率 0-115.2Kbps RS-422/485速率 0-115.2Kbps RS-422/485距离 0-1200米 RS-422/485协议 透明支持任意RS-485/422协议
误码率 <10-9 光纤接口: 物理接口 FC/PC、ST/PC 光纤种类 单模,单纤 传输距离 单模:0-25km,0-60km,0-100km 音频接口(支持1-4路可选,支持双向音频) 音频输入/输出阻抗 600Ω平衡/非平衡接口,工业标准接线端子 音频输入/输出电平 2Vp-p 频率响应 10HZ-20KHZ 音频数码位宽 24比特 加权信噪比 80dB 总谐波失真 0.1% 以太网接口:(选择) 物理接口 RJ-45 支持协议 IEEE 802.3/802.3u/802.1q 工作方式 IEEE 802.3x全双工流控和Back-Pressure半双工流控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30℃~+75℃ 储存温度: -45℃~+85℃ 湿度 0~95%不结凝 输入电压 交直流220V、直流-48V、+24V、+12V、+5V可选 功耗 ≤5W(单端)
能够通过我们的改造,将原有的监控点 并入系统中。
市级“天网”工程建设结构
包括四大部分组成:包括监控前端、监控中心、中心平台、传输网络。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天网”工程平台架构
平台总体结构分为省、市二级平台建设架构, 二级平台的建设方案,更有利与统一的管理并 维护更方便,能够减轻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的 负担。
重要社会单元
社区
维护方面
由于监控点分布广、维护难度大,社会化 厂家无法提供本地化服务, 售后服务得不到 保障。尤其是全省没有一支统一的维护专 业队伍,故障发生时,基层使用部门很难 做到及时准确的故障定位,部分监控点长 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使用效率
管理方面
各市和各使用部门建设的独立的监控系统,没有进行 统一的资源库整合和系统使用归口管理,无法资源共 享,与公安的业务系统没有衔接,存在信息孤岛
“天网”工程部分功能的展示
开发人脸图像识别系统 ,对重要的逃犯,由系 统进行智能识别
建立起车辆图像识别系 统,对重要的车辆,由 系统进行智能跟踪
建立EVDO无线监控 系统
电子地图管理
“天网”工程系统平台
三台合一(119、 110、122)与视频 系统的进一步融合
对主干道的治安和 交通进行监控预警
对重点场所监控和预警
赣综治委【 】23号文:由于建设标准不一、技术含量不一、承接单位资质不一、管理维护又未 跟上,尚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社会防范的需要。
统头组织、电信建设维护、公安管理使用、政府分级 ”的总体思路
统一规划
核心是建设省、市、县(区)一体化 的监控联网体系,完成覆盖全省的互联 互通的监控系统,整合现有已建资源, 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应用的 叠加,提高整个系统的应用效率
视频光端机设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光端机
一
一般性区域采用一路 视频光端机。一路视频 光端机用于单个监控点 位的模拟信号传输
二
二、四或多路视频光 端机用于监控点相对集 中的模拟信号传输(建 议在室内防雷基础较好 的环境下,允许前端多 个监控点到光端机之间 的采用模拟线路连接, 距离不要超过300M)
统一维护
通过江西电信省、市、县现有的维护队伍,及时 发现问题,快速响应,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天网”工程的标准规范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2000);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8898-200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79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4943-2001);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 ISO/IEC14496-2 MPEG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 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V3.0) ➢ 江西电信信息信产公司的视频监控建设规范
“天网”工程的实施技术的总体原则
第四代 第三代
技术
网络监控
网络
网络化,任意地 点,任意方式,
用途广泛
第二代
数模混合的本地化监控(硬盘)
统一标准
通过统一规范的专用平台和网络接口,能 够比较快的部署和实施,从而做到统一监 控、统一传输、资源共享,彻底解决跨地 域监控联网和资源共享问题
统一建设
由江西电信作为承建单位,承担工程的统一建 设,提高“天网”工程的建设速度,保证项目 在全国范围的先进性
统一管理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强化项目管理,提高 工程质量管控工程进度,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使用, 确保系统在社会综合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
天网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前期全省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干道
卡口
建设方面
部分地市已经建设了独立的 城市治安 监控系统,因其建设技术标准(传输、 平台、设备等)尚未进行统一规划,无 法形成自下而上的联网体系,妨碍了各 地综治和公安部门的省市协同使用
前端监控点规划表
摄像机设置
在重要政府部门、道路关键部位,公共活动场所,治安复杂路段、敏感场所,案件 多发地域等,建议选用高速一体化彩转黑智能摄像机。
摄像机技术参数
高速球机的主要参数(建议使用SONY机芯) 信号制式:PAL 图像传感器:≥1/4” 日夜转换功能:有 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5Lux;黑白≤0.01Lux 扫描方式:隔行扫描 像素:PAL:758(H)×592(V) 水平方向清晰度:彩色≥480TV line; 光学变倍范围:≥18倍(根据监控场景选择) 控制方式:RS485 预置位:≥128个 信噪比:≥50db
对街道治安环境进行监 控和预警
对社区治安情况进行 监控和预警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天网”工程的总体结构
“全省视频监控项目”总体结构分为省、 市、县(区)三级架构。
每一级架构都包括三大部分:监控前端 (监控点)、监控中心、监控操作终端 (客户端)。
全天候、多方位、实时有效、清晰
– 应根据被监视对象和治安特点采取 全天候、多方位对目标进行实时、有 效、清晰的监视。
合理地选择摄像机
– 前端摄像机应根据监控现场环境和 监控范围合理地选择摄像机,保证对 监控区域的有效覆盖。
结合治安监控的需求
– 结合治安监控的需求,研究前端摄 像机的点位设置、功能状况、环境适 应性要求、摄像机技术要求,选择实 用、可靠的摄像机,保证图像采集的 质量,采集清晰、实时、实用的图像 ,为实战提供可靠线索和证据。
数字视频编码器、硬盘录像机 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监控中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保证监控中心设备及通信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杆臂造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流线平直,杆体圆滑平顺;
6、电气线路布线和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五、前视端频监控编点码建设设 备必须要符合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平台管理接口规范,与监控平 为保台证兼各容级监。控中心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建议按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前端子系统其地网的工频电阻控制在10Ω以内。 数字视频编码设备参数
前端摄像机对监控目标的图像信息采集,是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其定 位设置、设备质量及图像可辨识度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水平
(数模结合)前端监控点接入示意
(数字)前端监控点接入示意
(数模结合)(数字)前端监控点接入示意
前端监控点规划
各类监控场合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规划,规划表格包括《监控前端点位总表》和 《前端监控点规划》
通过全省视频监控平台,构建分布式数 模结合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各级平台的级联运行,实现全网图 像信息资源的统一编号、权限分配、控 制调用、实时监控、存储查询、访问记 录、网络检测、安全管理和显示控制等 功能。
根据总体设计的安全需求,搭建覆盖省、 市、县、乡视频专用网络,以确保整个 “天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背光补偿功能:有 巡视轨迹:≥4个 角度显示功能:有 自动归位功能:有 水平旋转角度:360°连续旋转 垂直旋转角度:0°~180°无盲区 水平旋转角度:0°-240°/秒 垂直旋转角度:0°-150°/秒 外壳防护等级:IP66 电源输入:AC24V或DC12V 视频输出接口:BNC 工作温度:-35℃~+50℃
3 可非常方便的进行各种应用的叠加。
安全可靠:建立全省视频专用网,并采用最核心安全防范技术,保证整个系
4 统的安全稳定。
“天网”工程系统逻辑架构
省平台
视频专网
省监控中心
平 市平台 台
视频专网
市监控中心
三台合一
视频专网
县监控中心
应
用
系
统
GIS
市监控中心
县监控中心
省 级
监 控市 中级 心
区 县 级
监 控 点
本期工程建设平台硬件容量按满足15000路设计, 综合license容量为11000路,license可进行全 省的资源调度(不受地市区域限制),后期软 硬件可平滑扩容路。每路监控点视频分辨率为 D1,码流量不低于1.5Mbps。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第一代
设备模拟,传输 受制,用途有限
模拟监控(磁带)
时间
技术领先:采用先进的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打破了行政地域和职能部门间的
1 束缚,扩大应用范围。
兼容开放:充分利用已建设备,用最少的 ,完成全省系统的构建,实现多
2 种前端设备的接入和互联。
高度灵活:实现多警种间内部业务系统、不同平台、不同设备灵活接入,也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前端监控点设置原则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
– 前端摄像机的位置、区域及数量, 应根据辖区社会治安实际情况和业务 需求,经认真勘察、分析、论证后, 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 。
“天网”工程专用网络架构
充分利用江西电信现有的丰富的数据网络资源,节省相应的网络 ,同时结合全省视 频监控专用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要求,在江西电信现有“全球眼”平台的基础上,为全 省视频专用项目在原“全球眼”平台l裂化一个专用平台,并将该平台连接至江西电 信CN2精品网,利用CN2的高效带宽、快速路由转发功能,实现与各城域网之间流量 交互。同时,考虑到江西视频专用网的特殊性以及安全性,江西电信结合自有的CN2 精品网及、城域网,对全省视频监控专用网进行了基于MPLS VPN网络的规划及设 计。
三
接收端视频光端机建 议采用机架式结构,方 便管理使用。网管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 配置
视频光端机参数
视频光端机参数 视频接口1-8路 视频输入/输出阻抗: BNC 75Ω非平衡接口 视频输入/输出电压: 典型峰-峰值1Vрр,最大1.5 Vрр 信号制式:PAL 带宽:10MHZ 视频数码位宽:8/10/12比特选择 微分增益:<1% 微分相位:<0.6° 场倾斜:<0.5% 色亮度延时差:10ns 色亮度增益差:±10% 加权信噪比:66dB 数据接口(支持1-4路异步RS-232/485/422数据) 物理接口工业标准接线端子 工作模式 全双工/半双工 接口类型: RS-232/485/422,Manchester RS232速率 0-115.2Kbps RS-422/485速率 0-115.2Kbps RS-422/485距离 0-1200米 RS-422/485协议 透明支持任意RS-485/422协议
误码率 <10-9 光纤接口: 物理接口 FC/PC、ST/PC 光纤种类 单模,单纤 传输距离 单模:0-25km,0-60km,0-100km 音频接口(支持1-4路可选,支持双向音频) 音频输入/输出阻抗 600Ω平衡/非平衡接口,工业标准接线端子 音频输入/输出电平 2Vp-p 频率响应 10HZ-20KHZ 音频数码位宽 24比特 加权信噪比 80dB 总谐波失真 0.1% 以太网接口:(选择) 物理接口 RJ-45 支持协议 IEEE 802.3/802.3u/802.1q 工作方式 IEEE 802.3x全双工流控和Back-Pressure半双工流控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30℃~+75℃ 储存温度: -45℃~+85℃ 湿度 0~95%不结凝 输入电压 交直流220V、直流-48V、+24V、+12V、+5V可选 功耗 ≤5W(单端)
能够通过我们的改造,将原有的监控点 并入系统中。
市级“天网”工程建设结构
包括四大部分组成:包括监控前端、监控中心、中心平台、传输网络。
目录
一、“天网”工程简介 二、整体架构介绍 三、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四、专用网络建设情况介绍 五、前端监控点建设 六、监控中心建设
“天网”工程平台架构
平台总体结构分为省、市二级平台建设架构, 二级平台的建设方案,更有利与统一的管理并 维护更方便,能够减轻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的 负担。
重要社会单元
社区
维护方面
由于监控点分布广、维护难度大,社会化 厂家无法提供本地化服务, 售后服务得不到 保障。尤其是全省没有一支统一的维护专 业队伍,故障发生时,基层使用部门很难 做到及时准确的故障定位,部分监控点长 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使用效率
管理方面
各市和各使用部门建设的独立的监控系统,没有进行 统一的资源库整合和系统使用归口管理,无法资源共 享,与公安的业务系统没有衔接,存在信息孤岛
“天网”工程部分功能的展示
开发人脸图像识别系统 ,对重要的逃犯,由系 统进行智能识别
建立起车辆图像识别系 统,对重要的车辆,由 系统进行智能跟踪
建立EVDO无线监控 系统
电子地图管理
“天网”工程系统平台
三台合一(119、 110、122)与视频 系统的进一步融合
对主干道的治安和 交通进行监控预警
对重点场所监控和预警
赣综治委【 】23号文:由于建设标准不一、技术含量不一、承接单位资质不一、管理维护又未 跟上,尚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社会防范的需要。
统头组织、电信建设维护、公安管理使用、政府分级 ”的总体思路
统一规划
核心是建设省、市、县(区)一体化 的监控联网体系,完成覆盖全省的互联 互通的监控系统,整合现有已建资源, 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应用的 叠加,提高整个系统的应用效率
视频光端机设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光端机
一
一般性区域采用一路 视频光端机。一路视频 光端机用于单个监控点 位的模拟信号传输
二
二、四或多路视频光 端机用于监控点相对集 中的模拟信号传输(建 议在室内防雷基础较好 的环境下,允许前端多 个监控点到光端机之间 的采用模拟线路连接, 距离不要超过300M)
统一维护
通过江西电信省、市、县现有的维护队伍,及时 发现问题,快速响应,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天网”工程的标准规范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2000);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8898-200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79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4943-2001);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 ISO/IEC14496-2 MPEG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 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V3.0) ➢ 江西电信信息信产公司的视频监控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