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文化生活 专题十三 历史观与价值观课件 新人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 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 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 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为生活与哲学部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考 查题。首先要明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 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 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来进行阐述。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 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 代特点。 (2)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 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核心突破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 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 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 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 极的推动作用。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哲学生活专题十三
历史观与价值观
高考真题体验
1.(2010年高考江苏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2010年高考江苏卷)“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 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 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启示 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C。本题以一副对联为切入点,考查人生价 值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对联的寓意是关键。“权为民 用……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也会遗臭 万年殃后人”,旨在引导人们要多为他人、为社会作贡 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故C符合 题意。A、B、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应予排除。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错误的观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 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正确的观点: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是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因而社会意识不能脱离 社会存在,否则就犯了历史唯心主义错误。
主干知识解读
聚焦主干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
D.②④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意识形态,即思想 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二是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即政治上层建筑或实体性上层建筑。自然科学、 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没有阶级 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属于非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 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 变革)。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 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6.(2010年高考北京卷)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
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
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
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
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A.①③
B.②值的创造并未改变秋叶和陶罐自身
的属性,故不选②;观念属于意识范畴,而意识并不
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以,观念创新本身并不会
直接实现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故不选③;①④均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3.(2010年高考天津卷)玉树地震,地动山摇;抗震 救灾,感天动地。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 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 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 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 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 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 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解析:选B。本题以玉树地震为切入点,考查人生价 值及其实现的有关知识。注意抓住材料中对黄福荣事 迹的表述——在义工的路上默默走了十年、徒步募捐、 灾区志愿服务,黄福荣以其主观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 献,实现了人生价值。B符合题意。人生价值包括两 个方面,A说法片面;C观点错误;D与题意指向不符。
4.(2010年高考广东卷)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 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
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 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析:选A。本题以我国政府2010年工作目标为切入 点,考查政府工作宗旨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抓住题干 中的关键点“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并结合教材知识可 知,材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A。B 、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
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 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 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 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 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正确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内容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可以脱离社会意识而独立存 在。
(2)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 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正确的观点:无论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还是落后的社会意 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 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①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
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 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形成了人类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 方式。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不包括生产力,是一 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是所有的生 产关系的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的含义: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 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的总和。
解析:选B。“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 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既说明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又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 主观能动性,①④符合题意,答案选B。②错,实现 人生价值取决于主客观条件而不只是客观条件;材料 强调奉献,未说明索取和奉献的统一,故③不切题。
7.(2010年高考山东卷)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 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 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
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 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 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 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 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 656 条,其中142 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 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 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 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 “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解析:本题为哲学生活部分考查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知 识的试题,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有关劳动的相关知识点: 如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劳动的主体、劳动 与价值实现的关系等。然后结合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 展开论述即可。
解析:选D。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 入点,考查有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关知识。A、 B表述虽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 C夸大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 点,故舍去;D正确揭示了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哲学依据,故选D。
2.(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 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 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 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 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 明( )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2.方法论要求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 科学的社会意识。 3.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注意下列易错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性。
错误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性质。
A.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 具体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 B.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随着 生产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或迟或早也会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 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
解析:本题为生活与哲学部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考 查题。首先要明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 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 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来进行阐述。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 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 代特点。 (2)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 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核心突破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 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 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 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 极的推动作用。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哲学生活专题十三
历史观与价值观
高考真题体验
1.(2010年高考江苏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2010年高考江苏卷)“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 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 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启示 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C。本题以一副对联为切入点,考查人生价 值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对联的寓意是关键。“权为民 用……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也会遗臭 万年殃后人”,旨在引导人们要多为他人、为社会作贡 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故C符合 题意。A、B、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应予排除。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错误的观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 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正确的观点: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是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因而社会意识不能脱离 社会存在,否则就犯了历史唯心主义错误。
主干知识解读
聚焦主干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
D.②④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意识形态,即思想 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二是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即政治上层建筑或实体性上层建筑。自然科学、 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没有阶级 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属于非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 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 变革)。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 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6.(2010年高考北京卷)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
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
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
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
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A.①③
B.②值的创造并未改变秋叶和陶罐自身
的属性,故不选②;观念属于意识范畴,而意识并不
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以,观念创新本身并不会
直接实现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故不选③;①④均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3.(2010年高考天津卷)玉树地震,地动山摇;抗震 救灾,感天动地。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 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 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 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 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 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 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解析:选B。本题以玉树地震为切入点,考查人生价 值及其实现的有关知识。注意抓住材料中对黄福荣事 迹的表述——在义工的路上默默走了十年、徒步募捐、 灾区志愿服务,黄福荣以其主观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 献,实现了人生价值。B符合题意。人生价值包括两 个方面,A说法片面;C观点错误;D与题意指向不符。
4.(2010年高考广东卷)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 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
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
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 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析:选A。本题以我国政府2010年工作目标为切入 点,考查政府工作宗旨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抓住题干 中的关键点“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并结合教材知识可 知,材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A。B 、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
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 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 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 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 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正确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内容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可以脱离社会意识而独立存 在。
(2)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 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正确的观点:无论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还是落后的社会意 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 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①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
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 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形成了人类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 方式。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不包括生产力,是一 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是所有的生 产关系的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的含义: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 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的总和。
解析:选B。“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 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既说明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又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 主观能动性,①④符合题意,答案选B。②错,实现 人生价值取决于主客观条件而不只是客观条件;材料 强调奉献,未说明索取和奉献的统一,故③不切题。
7.(2010年高考山东卷)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 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 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
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 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 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 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 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 656 条,其中142 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 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 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 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 “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解析:本题为哲学生活部分考查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知 识的试题,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有关劳动的相关知识点: 如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劳动的主体、劳动 与价值实现的关系等。然后结合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 展开论述即可。
解析:选D。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 入点,考查有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关知识。A、 B表述虽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 C夸大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 点,故舍去;D正确揭示了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哲学依据,故选D。
2.(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 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 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 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 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 明( )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2.方法论要求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 科学的社会意识。 3.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注意下列易错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性。
错误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性质。
A.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 具体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 B.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随着 生产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或迟或早也会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 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