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3.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撰写演讲稿。

【学习重点】
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撰写演讲稿。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去聆听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解读!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襁褓
(qiǎng bǎo) 萦.绕(yíng) 枷.锁(jiā) 拙.劣(zhuō) 挚.爱(zhì) ..
(2)理解词义。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等分裂瓦解。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

指人临近死亡。

木,指棺材。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2.作者简介
顾拜旦,1863年1月1日出生在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享有男爵爵位。

他曾获得过文学、科学和法学3个学位。

他的贵族家庭希望他进入军界、外交界或政界,但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和伟大的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

1870至1871年普法战争的悲剧,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

他坚信只有改革教育,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才是救国之道。

他多次到英国考察,十分推崇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改革。

阿诺德主张“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他的功绩在于首先把竞技运动列入学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刚毅、果断、尚武、勇敢、遵守纪律和公正无私等品质。

顾拜旦在1888年和1889年先后发表两篇重要论著,主张在法国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因此教育思想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

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甚至都不能照管自己的子女。

1937年9月2日,他和夫人在日内瓦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时,突发心肌梗死而离开了人世。

享年74岁。

他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附近,心脏根据他的遗嘱于1938年安放在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村。

他光辉的一生可以说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三、合作探究
1.文中说的“5年前”是指哪一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交流点拨】“5年前”指的是1914年,这一年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在法国巴黎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2.顾拜旦是在什么社会及历史背景下重启奥林匹克主义的?
【交流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世界分崩离析,人类缺乏自信与勇气,特别是青少年。

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顾拜旦在瑞士洛桑倡导奥林匹克精神3.朗读课文,顾拜旦在这则演讲词中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阐明以全新的理念来重开奥林匹克运动;阐述自己关于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表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四、交流展示
作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顾拜旦认为,一般的体育运动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愉悦感,而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与荣誉感。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阐.述(chǎn) 崩溃.(kuì) 绚.丽(xuàn)
襁.褓(qiǎng) 束缚.(fù) 砥.砺(dǐ)
挣.脱(zhèng) 角.色(jué) 湛.蓝(z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祈祷拙劣伽锁相辅相成
B.目睹赋予岐途无所畏惧
C.萦绕严竣钟爱朝气蓬勃
D.肤浅挚爱奠定分崩离析
(解析:A.“伽”应改为“枷”;B.“岐”应改为“歧”;C.“竣”应改为“峻”。

)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顾拜旦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竞技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带来美感与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和平、促进公平、促进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作者在最后提出了怎样的愿望?
【交流点拨】顾拜旦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3.读完这篇演讲词,结合顾拜旦的事迹与经历,你感受到了顾拜旦怎样的人格精神?
【交流点拨】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奥林匹克精神,他既是一个历史学家,又是一个教育家,一生为了奥林匹克事业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人格魅力将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永远熠熠生辉。

二、交流展示
学完这篇课文,说说要怎样诵读这篇演讲词?
【交流点拨】抬头挺胸,精神饱满,注意语气和手势及神态等。

(1)“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赞颂的语气,喜悦的神态。

(2)“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转折性的关键词语要重读。

(3)“当这种愉悦……融为一体”,长句中注意换气停顿。

(4)“为……所……,为……所……”,语调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

(5)第8段应该体现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之情,注意语气。

第10段则是作者表达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要注意情绪。

三、当堂检测(堂堂清)
沸腾之夜
孙大光
自从我们进了大使馆的大礼堂后,这里就一直笼罩在紧张、兴奋的气氛之中。

国际奥委会投票的程序极为严格、细致,甚至细致得让人感到有点儿烦琐。

投票前的“准备活动”很多,有的人有些着急了。

屏幕上,评估委员会的报告讲完了。

按照程序,下面就该投票了。

这时,大礼堂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整个大礼堂里异常安静。

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越来越严肃,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大屏幕。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派来参加声援的代表小沈悄悄来到我旁边:“太紧张了,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


投票终于开始了。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负责计票的是塞内加尔的委员姆巴依(他是个大法官,是何振梁多年的好朋友,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他就非常支持我们)。

我仔细地看着他的每个动作,他认真核对后,拿起一张纸——第一轮投票结果,站起来,走向主持人,把那张纸送给主持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主持人宣布伊斯坦布尔被淘汰。

这是预料之中的。

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投票。

第二轮投票结束了,我两眼紧盯着姆巴依。

他反复进行核对。

然后,他拿起一个信封。

啊,我的心动了一下。

他把一张纸——肯定是第二轮投票的结果,装进信封。

啊!他把信封封上了!
“我们成功了!”
我镇静地、一字一句地脱口而出。

多年的申办经验告诉我: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
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

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
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

能在第二轮就胜出的只有中国北京!除北京外,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这个可能,巴黎不可能!多伦多更没可能!
“我们成功了!”
虽然我的声音不大,但旁边的人几乎都把眼睛转向了我。

我的话使他们无比兴奋、激动。

小沈悄悄过来,用力摇着我的胳膊,小声而急切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们真的成功了吗?”
“真的。

我们成功了。

”我一动没动,两眼直视前方。

随即,大家又把目光迅速转向大屏幕——
这时,姆巴依站起身来,拿着信封,走向萨马兰奇,把信封交给萨马兰奇。

我知道,孕育了十年的“火山”就要爆发了。

萨马兰奇带着他那一贯稳重的表情,慢慢地拿过信封,慢慢地拆开信封,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把这张纸打开,用眼睛看了一眼。

然后,这位瘦瘦的、慈祥的西班牙老人开始慢慢地宣布:
“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
整个大礼堂沸腾了!整个大使馆沸腾了!
无论是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各界人员;无论是体育明星、文艺明星,还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相互祝贺、拥抱,喊的、叫的、哭的、笑的、蹦的、跳的、互相拍照的。

人们暂时忘记了这是在哪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困难,忘记了一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第一次沸腾了!
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第一次像在国内一样沸腾了。

大使馆里的每个人,都在尽情释放自己的激动情绪。

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激动的气息,到处都是中国国旗,到处都是一片红……
莫斯科沸腾了!世界沸腾了!
这一刻属于北京!这一刻属于中国!
(节选自《中国申奥亲历记——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
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①写大使馆的大礼堂内紧张、兴奋的气氛,为下文写两轮投票时大家的紧张心情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沸腾张本;②写国际奥委会投票程序的严格、细致,一方面突出了申奥的不易,另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是名副其实的。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沈与“我”说的话。

以点代面,突出说明在大使馆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兴奋的情绪。

3.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作者这样表达重复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

我已经..
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
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

不重复。

作者连用六个“已经”,表明投票结果已经出炉,中国申奥成功已成定局,确信无疑,作者的自信与喜悦溢于言表。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排比;以铺排的内容、整齐的句式、高昂的气势,尽情抒发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大礼堂内中国人的激动、喜悦之情和“沸腾”之态。

四、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