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灭前最后的疯狂——二战末期日本特攻兵器史话(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覆灭前最后的疯狂——二战末期日本特攻兵器史话(二)
作者:季伏枥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4期
樱花的悲哀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一曲日本歌曲《樱花》“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山谷里……”可
以说是日本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每年的阳春三月,争奇斗艳的樱花遍开东瀛大地,白里透红,
香气袭人,成为日本旅游黄金季节的金字招牌。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
者却以“樱花”的名字命名一种自杀性的人操炸弹,这实在是樱花的悲哀。
人操炸弹,实际上是一种“人体炸弹”,等于“把人装到炸弹里”,日文汉字为“人间炸弹”。
它是一种由人操纵控制、以求精确命中目标的炸弹,不妨说是“以人为传感器”的空地
导弹。
不过,为了操纵上的需要,它装有机翼。
从外观上看,很像一架小飞机。
所以,对“樱花”人操炸弹,日本一般以“架”来计数,而不是以“枚”为单位来计数的。
自然,随着一吨
多的炸药爆炸,殉爆者会在一瞬间化为齑粉。
从这一点来看,它比“神风”特攻机还要残忍。
“樱花”人操炸弹的倡导者,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大田正一少尉。
他在与日本海军航空技
术厂厂长和田操中将及三木忠直技术少佐的恳谈中,明确提出“用人间爆弹攻击敌舰,和敌舰
同归于尽”的战法。
他狂妄地叫嚣:“给我300架‘人间炸弹’,我可以扭转战局……”然而,对于这种“必死必杀兵器”,和田操中将的回答是“要慎重考虑”。
其实,大田正一少尉在这
之前先造访了三菱重工和东京大学航空部,就人操炸弹的推进方法以及滑翔方式等技术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日本战局急剧恶化,在日本军界高层对特攻战法也重视起来。
1944年
8月5日,在日本“最高战争指导者会议”上,军令部和川古志郎大将批准研制特攻兵器,命
令海军航空技术厂负责研制“人间炸弹”,总负责人三木少佐。
总部还给它起了个秘密的名字“マル大”,意思是“加一个圆圈的‘大’字”。
寓意是取大田正一少尉名字的头一个字“大”字,再加上个圆圈来强调。
1944年8月,位于横须贺的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厂开始生产“樱花”人操炸弹,型号为MXY7型。
第一批“樱花”炸弹制成后,先后进行了无动力和有动力飞行10架次。
11月的飞行试验中,先后有两名中尉驾驶员丧命。
一架是由于离开母机后处于失速状态,一架是着地时起火而
机毁人亡。
由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战局急转直下,日本军方在没有充分试验的基础
上就决定“大量生产”,致使“樱花”炸弹的可靠性相当差。
尽管如此,多种型号的“樱花”
炸弹还是相继问世,生产量相当大。
对于“樱花”炸弹,美国大兵按“マル大”的近似音译,称之为“马鹿”炸弹,后来干脆
调侃为“巴嘎”炸弹。
看来美国大兵也学会了二战时期日本兵挂在嘴边的“巴嘎牙路”(“混蛋”的意思)了。
从11型到43型
“樱花”人操炸弹有11型、22型、K-1型和43K-1KAL等多种型号。
各种型号“樱花”弹
的性能数据如本文图表所示。
“樱花”11型是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型号,横须贺海军航空技术厂生产155架,霞浦第一
海军航空厂生产了600架,总计为755架。
生产时间从1944年9月到1945年3月。
机体为飞
机用铝合金,机翼及尾翼为木质材料和胶合板。
固体火箭推进器在机体后部的搭载员之后,推
力为8 000牛。
“樱花”弹上装有火箭点火开关、罗盘仪、倾斜度表、高度表、速度表、引信
启动手柄等,由搭载员操纵控制。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的“樱花”弹上还装有搭载员弹射逃
生装置。
不过,这完全是个摆设。
在“樱花”炸弹高速俯冲撞向美舰时还要逃生,几乎是不可
能的事。
“樱花”11型的母机为一式陆上攻击机,或称一式陆上轰炸机,型号为三菱G4M2e型。
改
装时,要对轰炸机的炸弹舱门进行改造,以便能吊装或投放“樱花”弹。
不过,它的燃油箱在
改装时未能加装装甲防护,遭到美军攻击时很容易起火。
美军飞行员谑称它为“打火机”。
母
机搭载“樱花”弹后重量增加,操纵性更差,最大航速降为240千米/小时,弱点更为突出。
这里再来谈一谈“樱花”弹和“神风”特攻机的区别。
尽管二者都是自杀性的特攻兵器,
外形上都像飞机,但是,“神风”机像个大飞机,而“樱花”弹则像个小飞机。
后者的翼展只
有前者的一半。
不过,要论装载炸药的重量,“樱花”11型为1 200千克,而多数的“神风”
特攻机的装药量只是250千克的炸弹。
“樱花”炸弹的制造成本要比“神风”机便宜得多,而
毁伤效果则丝毫不逊于“神风”特攻机。
“神雷”部队诞生
执行“樱花”作战任务的志愿者,从海军航空兵中招募。
1944年8月间,在日本东京的大
街上贴出了“招募执行特别攻击任务志愿者”的海报。
招募期间,在狂热军国主义分子的鼓噪下,应募者排起了长龙。
经过筛选,最终选定了600人“樱花”特攻队员。
1 9 4 4 年1 0 月1 日,在最初的“神风”特攻队编成之前,在本州中部的茨城县百里
原航空基地,编成了第721航空队,司令官为冈村基春大佐。
冈村基春司令根据“疾风迅雷的
声音”,特意为它取名为“神雷”部队。
随后,“神雷”部队的基地由百里原迁至更接近东京
的神池基地。
海军大将永野修身曾接见了“神雷”部队。
附带说一句,这个永野修身海军大将
可是军衔比山本五十六还要高的海军将领。
日本投降后被捕,甲级战犯。
在远东军事法庭羁押
期间病亡,逃过了被处死的结局。
至今,他的遗像还和东条英机等一起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里,永野修身还被追授为元帅。
“神雷”部队由4个“樱花”战队组成。
每个战队包括:10架“樱花”机、40架“神风”特攻机(装250千克炸药),共50架。
1945年5月,“神风”特攻机的原型由“零”式战斗
机变为A 6 M 7型,改为装500千克炸药,称为キ115“剑”式轰炸机。
关于“剑”式轰炸机,今后还要专文加以介绍。
新编成的第706和第711两个飞行队包括运载18架“樱花”机的一式陆上攻击机。
此外,第306和第308两个飞行队担任护卫,各装备“零”式战斗机36架。
可以看出,这些战机都是为“樱花”人操炸弹服务的。
在神池训练基地,“樱花”队员接受“效忠天皇,慷慨赴死”的军国主义教育。
日本海军
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大将陪同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视察“神雷”部队,并向“樱花”队员们授
以刻有自己名字的短剑(称为“护国刀”),令队员们“倍感自豪”。
1945年1月初,“神雷”部队集体参观靖国神社。
天皇派副官接见,为“樱花”队员打气、壮行。
被狂热军国主义思想
武装起来的“樱花”队员们个个群情激昂,等待着即将来到的出征不归路。
初战即惨败
1945年3月21日,日军侦察机侦察到九州西南320海里处有美军舰队在行动。
这可是个
天赐良机。
日本海军第5航空舰队司令宇垣缠中将立即向“神雷”部队下达了“准备攻击”的
命令。
11点20分,“神雷”部队的特攻队员登机出发。
参加攻击行动的有18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吊装16架“樱花”机。
担任护航和协同作战的“零”式战斗机有30架,攻击力明显不足。
母机机群飞临目标大约5 0海里时,进入“战斗准备”;距目标20海里时,母机的飞行高度保持在6 100~8 200米之间,“樱花”队员解脱固定装置,脱离母机。
最初,“樱花”机是靠惯性无动力飞行,航速保持在370~400千米/小时之间;距离目标大约1分钟的航程时,
“樱花”队员开始将火箭发动机点火。
火箭发动机推进8~10秒后,“樱花”机的航速增大到645千米/小时,高度下降到3 500米。
此时,“樱花”机以50度的俯角向下急剧俯冲,并加
速到980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然后,迅速拉平机身,贴着水面向美舰薄弱的侧舷吃水部位撞去……很显然,一旦“樱花”弹达到极高速度,并且距离目标相当近时,想击落它是很困难的。
不过,美国海军也不是“吃素”的。
恐怕还没等日本军机接近美军舰队,就会被美军的飞机干掉。
事实结果正是这样。
这次“神雷”部队攻击的目标是美国海军J·克拉克少将率领的第581机动部队,包括:“大黄蜂”、“惠灵顿”、“黄蜂”大型航母以及“贝利留”号轻型航母;“马萨诸塞”号、“印第安纳”号战舰和多艘巡洋舰、驱逐舰等,是一个庞大的舰队。
小日本海军单靠几十架飞
机来和强大的美军舰队过招,明显处于绝对劣势。
日本海军妄图以偷袭和特攻的战法来重创美
军舰队,也只不过是一厢情愿、不得已的战法而已。
果不其然。
日军的偷袭行动早在机群距离机动舰队70海里开外便被美军的雷达发现。
克拉克少将马上发布战斗命令,150架美军战机(主要是F6F“恶妇”战斗机)立即升空迎击。
大约经过20分钟的激战,18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全部被击落。
有个别的一式陆上攻击机在被击落之
前放出了“樱花”机,少量的“樱花”弹击中了目标,但并没有对美舰造成重创。
大多数“樱花”机还没等“一展身手”便和一式陆上攻击机一道葬身大洋了。
护航的“零”式战斗机也有15~20架被击落,而美机仅损失了一架。
从双方人员伤亡对比上看,日军死亡人数为160人,
包括:三桥大尉以下“樱花”队员15人;野中少佐以下一式陆上攻击机机组人员135人;掩护战斗机驾驶员10人。
而美国海军仅有极少量人员伤亡。
“樱花”人操炸弹的初战,以日军一式陆上攻击机和“樱花”机被全歼的彻底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冲绳岛战役中的疯狂
“樱花”机初战的惨败,极大地刺痛了日本海军头面人物及第5航空舰队司令官的心。
战
败的第二天,即3月22日,海军军令部和第5航空舰队的头面人物在舰队所在地的鹿屋召开了“战训研究会”。
这次会议明确地提出:由于日军没有制空权,让“樱花”机去“打头阵”,
等于白白送死;应该让掩护的战斗机突前攻击;在携带500千克炸药的“零”式特攻机第一波
攻击后,再由“樱花”弹发起攻击。
而且,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樱花”弹不能大规模地直接攻击,而应当采用“游击战术”,利用拂晓前的夜暗“隐蔽攻击”。
真真地成了日本鬼子“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
狡猾战术了。
“樱花”机战术上的改变,反映出日军兵力进一步衰败、捉襟见肘的窘境。
其后的冲绳岛战役的前前后后,是日军动用“樱花”人操炸弹最疯狂的时期。
在1945年4月1日真正开始的冲绳战役中,“樱花”人操炸弹二度参战。
当日午后,日本海军的3架一式陆上攻击机(携“樱花”人操炸弹)和3架“神风”特攻机从鹿屋基地出发,
准备利用夜暗攻击准备登陆冲绳岛的美舰和美军。
其中的一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巧妙地躲过美舰
雷达的监视,接近美舰“西弗吉尼亚”号,放出的“樱花”炸弹命中了该舰的2×406毫米巨炮的炮塔,给美舰以重创。
另外两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和3架“神风”特攻机则攻击了美军的“阿
尔卑斯”号运输舰和两艘货船,造成美军舰船受损。
这应当是“樱花”人操炸弹运用比较成功
的一例。
不过,由于动用的规模很小,美舰虽然遭到一些损失,但没有一艘被击沉。
1945年4月至7月间,“神雷”部队共击沉美驱逐舰一艘、重创一艘,击沉美海军轻型布
雷舰、扫雷舰、攻击运输舰、货物运输舰、火箭支援舰等多艘。
可以看出,“樱花”炸弹即使
能命中一些大型舰船,最多也只能造成重创,没有一艘被击沉的。
而被击沉的多是一些中小型
辅助舰船。
据日方的资料称,“神雷”部队有467人战死,其中,“樱花”机搭载员55~6 0人,一式陆上攻击机229人。
因为一式陆上攻击机的定员人数是7人,往往是还没有放出“樱花”机就被美机或舰炮干掉了,所以攻击机(轰炸机)的战死人数要比“樱花”队员多得多。
而根据美方的资料,日军损失了298架“樱花”机。
统计数据上的差异,是由于母机在放出
“樱花”机之后要迅速离开,以免被美机或舰炮击中,这样便不容易评估攻击效果。
另一方面,有时候“樱花”弹和“神风”特攻机的攻击,很难区分开来。
不过,总的说来,“樱花”弹的
实际攻击效果要比“神风”特攻机差得多。
在冲绳岛战役中,4月12日的特攻作战很具有代表性。
是日,日本海军决定:由挂装“樱花”弹的8架一式陆上攻击机、“神风”特攻机、护航的“零”式战斗机组成攻击机群,去攻
击美国海军派出的多艘雷达监视舰,意图打掉美海军的“耳目”。
这些雷达监视舰是由2 200
吨的“萨姆纳”级轻型巡洋舰改装的。
尽管特攻机群以隐蔽的方式出击,但是,在途中还是遭
到美机的拦截,一些日军特攻机和飞机被击落。
不过,仍有半数的特攻机到达目标上空。
四下
散开后,“神风”特攻机率先发起攻击。
14时40分,两架“神风”机同时向14号雷达监视舰
撞去,其中的一架命中右舷侧,炸弹在发动机舱内爆炸,使该舰熄火抛锚。
一分钟后,一架
“樱花”机又向右舷撞去。
这艘2 200吨级的雷达监视舰顷刻截成两段,3分钟后迅速沉没。
舰上有7 9人阵亡,3 5人受伤。
与此同时,7号和12号雷达监视舰也遭到“神风”机和“樱花”机的双重攻击。
这两艘雷达监视舰虽然也受到重创,但并没有沉没。
应当说,这一次“樱花”和“神风”的联合特攻,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次,使美舰受到重大损失。
即使如此,“樱花”特攻攻击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战果。
不过,由于“樱花”弹装药量大,最终速度高,爆炸效应强,给美海军官兵的心理震撼作用相当强。
美海军官兵称之为“混蛋炸弹”、“巴嘎”炸弹,对它
恨之入骨。
“樱花”人操炸弹的最大弱点是飞行距离短,只有约20海里。
这样,离美舰越近,母机越容易被击落。
实战中,一式陆战攻击机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了“樱花”队员的伤亡人数,就是一个明证。
最后的结局
根据日方的资料,在“樱花”人操炸弹参加实战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海军航空队共发动
了10次“樱花”攻击。
日本海军共损失了58架“樱花”机、33架一式陆上攻击机、10架战斗机;人员损失方面是死亡727人。
相应的“战果”是,击沉大型美舰一艘、重创5艘。
从这些数据来看,“樱花”人操炸弹的所谓“战果”,实在是提不起来。
不过,日本海军并不想善罢甘休,继续组建了拥有300架“樱花”机的“强力作战部队”——日本第722海军航空队,准备在“本土决战”中决一死战。
然而,由于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精心准备的“本土决战”未能发生。
二战后,绝大部分“樱花”机被
销毁,少数几架“樱花”机被运回美国,拿回去“研究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日本人称之为《玉音放送》)的第3天,也就是8月18日,“樱花”人操炸弹的始作俑者——晋升为中尉的大田正一,只身驾驶着“零”式练习机,奋不顾身地、疯狂地向鹿岛滩冲去……落得个机毁人亡、可耻可悲的下场。
“梅花”、“樱花”,一对难兄难弟
二战的最后期,日本研制的另一种人操炸弹,便是“梅花”人操炸弹。
由于是川西航空制
作所研制的,所以,也称为川西“梅花”机。
它是以德国的V-1飞弹为基础改造而成的。
全重
为1 500千克,搭载员1人,机长为7米,翼展为6.6米,最大航速超过600千米/小时,最大
航程为240千米。
头部装250千克炸药。
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可产生3 528千牛的最大推力,可以不用母机以自身动力短距离飞行。
应当说,“梅花”机的操纵性能和最大航速均优于“樱花”机,飞行途中被击落的概率要小于“樱花”机。
不过,“梅花”机仅仅制成了两架,还没等实战运用,日本便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