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呐喊》。
C.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D.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
【答案】 B
【解析】【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
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
【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
解答此题要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对戏剧有关知识的积累做出选择。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眼睛,
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3.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A. 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自己记叙。
C. 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是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答案】 D
【解析】【分析】A.有误,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有误,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
C.有误,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 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
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大家在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列对戏剧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种种冲突的艺术。
它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艺术。
B. 戏剧文学,就是指剧本。
欣赏戏剧文学,就是欣赏剧本。
C.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
戏剧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人物性格的冲突。
D. 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
作的外现。
E. 戏剧按矛盾冲突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三种;按表演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时间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按容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E表述正确。
D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演,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6.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小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大世界”的关怀。
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
B.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C. “见教”,意为“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
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D.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或者名家的相关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ACD正确;B选项欧阳修是北宋时代,故选B
【点评】在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人物时候的时代。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
【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9.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A. 完璧归赵破釜沉舟三顾茅庐
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杞人忧天
C. 守株待兔闻鸡起舞豁然开朗
D. 温故知新刻舟求剑毛遂自荐
【答案】 A
【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C.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D.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答案】 D
【解析】【分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蒲松龄是清代人,不是明代的。
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11.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读图】观察上图,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答案】(1)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
②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生动地演绎着爱的传递。
(2)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3)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应将图画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着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孝道、尊老、幸福、和谐角度答出其意思即可。
同时要注意古诗句的积累,具体行动要联系实际。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雌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长短句”。
C.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D.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学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的《左传》则是纪传体史书,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则有高洁之意。
D.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矛盾冲突。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的便是春秋时代的大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
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4.《野有蔓草》与下列______项无关。
()
A. 《诗经》
B. 比兴
C. 大雅
D. 郑风【答案】 C
【解析】【分析】《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恋歌,写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欣喜之情难以抑制。
全诗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层,表现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感情。
作为华夏先民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无论是诗意想像,还是真实写照,此诗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
故答案为:C
【点评】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
是根据音乐来分类的。
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
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15.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词牌?()
A. 水调歌头
B. 满江红
C. 蝶恋花
D. 丽人行【答案】 D
【解析】【分析】《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ABC项均为词牌名。
故答案为:D
【点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16.我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A. 楚庄王
B. 晋文公
C. 吴王阖闾
D. 越王勾践【答案】 D
【解析】【分析】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故答案为:D
【点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7.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
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18.希望中学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请从下列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红岩》《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根据下联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3)【活动·筑梦】学校决定于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师生参加。
请你拟写一则通知。
【答案】(1)人物: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品格:意志坚强,无私奉献。
(2)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3)通知
学校决定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不要迟到或缺席。
希望中学
2018年11月20日【解析】【分析】(1)此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考生要注意识记课内推荐的名著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
(2)下联共十个字,由“劳动”“创造财富”和“实现梦想”三部分组成,“劳动”是动作名词,“创造财富”和“实现梦想”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下联时也要注意这个特点。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写通知时①要注意格式正确;②要注意内容符合要求。
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所拟写的通知在格式上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如
通知
学校决定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不要迟到或缺席。
希望中学
2018年11月20日【点评】(1)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2)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
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本题考查拟写应用文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练习应用文,掌握其格
式,拟写时内容和语言方面也要注意。
19.班级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好书分享】阅读《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鸽子》,按要求写出寓意。
口渴的蚂蚁,爬到泉水旁去喝水,不幸被急流冲走。
快要淹死时,鸽子看见他,连忙折断一根树枝,扔到水里,蚂蚁赶紧爬了上去,脱离了危险。
后来,一个捕鸟人走来,用粘竿捕捉那只鸽子。
蚂蚁见了,便咬了捕鸟人的脚一口。
捕鸟人痛得丢下粘竿,鸽子立即惊跑了。
寓意一,从蚂蚁的角度:________。
寓意二,从鸽子的角度:________。
(2)【才情展示】仿照下面诗歌,写一首关于“春雨”的小诗。
(3)【警句书写】请把陆游的诗句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1)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2)春雨是一个友善的孩子∕刚才还给树林送来一摞晶莹的小诗∕眨眼间就跑到小河边∕无论见到一只小鸟还是一条小鱼∕他总是送上最清亮的祝福。
(3)略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寓意的把握。
寓言故事通常是一篇含有道德教育或者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常隐含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
从“蚂蚁见了,便咬了捕鸟人的脚一口”可知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做人要知恩图报;从鸽子主动救了蚂蚁后又被蚂蚁所救的故事说明了好人必有好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
(2)要想做好语言仿写题,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同时,平时在阅读各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排比、比喻、对偶、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