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肺转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治疗除常规手术切除外,应提倡内分泌治疗,包括三 苯氧胺药物治疗及睾丸切除手术治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像诊断
• 乳腺癌肺转移可呈多种X线征象,有结节型,胸膜炎 型,肺门纵隔型,肺不张型,结节空洞型,淋巴管炎 型。其中以结节型(包括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型)及胸 膜炎型(包括单纯胸水及混合型)为多见。
影像学特点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肿块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有 细小毛刺。
• 肿瘤侵犯阻塞支气管可出现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而 转移瘤当一定数量的瘤细胞侵犯静脉血管后,才有可 能在肺内形成转移灶。
• 多位于肺外1/3。常为多发,较少单发。
实验室检查
• 痰脱落细胞阳性率低。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与转移灶一般在肺组织内,很 少出现在支气管内有关
治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手术
• 在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预计超过1/3的患者能 获得长期生存(>5年)。
• 肺转移瘤多位于外周或胸膜下,切除的手术以胸腔镜 辅助小切口肿瘤楔形切除为主,保证足够的切除边缘, 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应避免肺叶切除术。
但肿瘤较大、瘤体靠近肺门或大血管时应考虑作肺叶切 除术,或加以小切口辅助完成,避免损伤肺门大血管及 支气管而出现严重并发症。
是否完成化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是否完成化疗与术后肺转移呈负相关,未完成化疗者 肺转移率高,化疗通过全身治疗,杀死手术不能解决 的残存肿瘤细胞。
• 未完成化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影响因素(总结)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大多数患者的肺转移发生在术后3年内,原发肿块大, 淋巴结转移数目多,ER阴性,TNM分期晚的浸润性 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肺或肝的转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和转移率为30%,常见转移部位 为肺、骨、软组织。
• 约有15—20%乳腺癌患者可发生肺转移,多由血液 循环途径形成.临床上胸部X线,CT均可帮助我们诊 断肺转移。
影响因素
1.原发肿块越大 2.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 3. TNM分期晚 4. ER阴性 5. 是否完成化疗
– 肺转移灶为单个或多个只局限于一叶或一侧肺内、 一般情况好者,可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化疗
– 大 多 数 肺转移性肿瘤为多发灶、病灶可相继出 现,则化疗是转移性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 应以放疗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双肺多发转移灶
手术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适应征:控制原发肿瘤,能完整切除所有转移,没有 胸外转移。缺乏较好的可选治疗以及心肺功能足以耐 受手术。
• 对于存在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坚持采用化疗,采用对 肺转移敏感的化疗药物,术后3年内注意随访。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表现
• 2/3以上病例无症状,1/3病例出现不典型症状如咳 嗽、痰血、胸痛及气急。
• 肺转移性肿瘤属血道转移至肺、在肺泡内生长,因此 呼吸道症状无或较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预后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原发肿瘤大小、无瘤间隔期、肺转移数目、肺转移合 并其他部位转移,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
男性乳腺癌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仅占女性发病率的1%,其发病机理 不明,可能与内分泌异常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因素有关。
• 病理学类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多呈浸润 性生长,恶性程度较高,肺转移多见。
乳腺癌肺转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明显 上升,已经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其 死亡率占第四或第五位,且有年轻化趋势。
• 乳腺癌发生转移后患者存活率明显降低,因而乳腺癌 转移的发生成为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 常见的转移部位分别为:骨(49-60%),肺(15—20 %),肝脏(5—15%) 。尤其是肺转移为晚期病变, 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 – 对生长动力学不同的多种靶细胞有效,而严重的 血液学毒性比较低,从而在耐受性和疗效方面更 加突出。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长春瑞滨(NVB)联合阿霉素(ADM)和顺铂(DDP)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 ——降低耐药性,有效率高
• 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 ——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有效率高,希罗达口服方便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ER阴性者肺转移可能性大(3)
• 发现,在肺、肝组织中也存在ER。
单纯骨转移或骨转移为首次复发的患者 常见于雌激素受体阳性和分化程度好的 肿瘤,而肝、肺等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 常发生在雌激素受体阴性和分化程度差
的肿瘤。
• 性激素的致癌作用是通过其受体介导机制实现的。
• ER阴性患者易出现肺、肝脏的转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ER阴性者肺转移可能性大(1)
• 对乎乳腺癌ER阴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 • 对于内分泌治疗不敏感。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ER阴性者肺转移可能性大(2)
• ER(雌激素受体蛋白)的存在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 程中产生的异常蛋白,可能与AFP,CEA一样是肿瘤 细胞对癌胚基因去抑制现象;虽然雌激素本身不是致 癌物质,但是它能通过促进靶细胞的增殖,使致癌物 质易于发挥作用,促进启动致癌过程。
化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常用有效药物为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去甲 长春新碱、顺铂、异环磷酰胺、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 等。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多西紫杉醇——为目前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最好 的药物,有效率达57—58%。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顺铂——治疗各种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
致DNA复制障碍
男性乳腺癌
预后差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男性乳房乳腺组织较 薄,细胞癌容易穿透 乳腺组织进入区域淋 巴结
医患双方对男性乳腺 癌发病的警惕性低
男性乳腺癌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男性乳腺癌具有病史长、病期晚、预后差等特点,后 期常发生肺、骨等远处转移。
• 临床工作中要提高对男性乳腺癌的警惕性,做到早期 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男性乳腺癌的治愈率。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像诊断
• 乳腺癌肺转移可呈多种X线征象,有结节型,胸膜炎 型,肺门纵隔型,肺不张型,结节空洞型,淋巴管炎 型。其中以结节型(包括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型)及胸 膜炎型(包括单纯胸水及混合型)为多见。
影像学特点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肿块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有 细小毛刺。
• 肿瘤侵犯阻塞支气管可出现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而 转移瘤当一定数量的瘤细胞侵犯静脉血管后,才有可 能在肺内形成转移灶。
• 多位于肺外1/3。常为多发,较少单发。
实验室检查
• 痰脱落细胞阳性率低。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与转移灶一般在肺组织内,很 少出现在支气管内有关
治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手术
• 在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预计超过1/3的患者能 获得长期生存(>5年)。
• 肺转移瘤多位于外周或胸膜下,切除的手术以胸腔镜 辅助小切口肿瘤楔形切除为主,保证足够的切除边缘, 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应避免肺叶切除术。
但肿瘤较大、瘤体靠近肺门或大血管时应考虑作肺叶切 除术,或加以小切口辅助完成,避免损伤肺门大血管及 支气管而出现严重并发症。
是否完成化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是否完成化疗与术后肺转移呈负相关,未完成化疗者 肺转移率高,化疗通过全身治疗,杀死手术不能解决 的残存肿瘤细胞。
• 未完成化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影响因素(总结)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大多数患者的肺转移发生在术后3年内,原发肿块大, 淋巴结转移数目多,ER阴性,TNM分期晚的浸润性 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肺或肝的转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和转移率为30%,常见转移部位 为肺、骨、软组织。
• 约有15—20%乳腺癌患者可发生肺转移,多由血液 循环途径形成.临床上胸部X线,CT均可帮助我们诊 断肺转移。
影响因素
1.原发肿块越大 2.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 3. TNM分期晚 4. ER阴性 5. 是否完成化疗
– 肺转移灶为单个或多个只局限于一叶或一侧肺内、 一般情况好者,可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化疗
– 大 多 数 肺转移性肿瘤为多发灶、病灶可相继出 现,则化疗是转移性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 应以放疗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双肺多发转移灶
手术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适应征:控制原发肿瘤,能完整切除所有转移,没有 胸外转移。缺乏较好的可选治疗以及心肺功能足以耐 受手术。
• 对于存在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坚持采用化疗,采用对 肺转移敏感的化疗药物,术后3年内注意随访。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表现
• 2/3以上病例无症状,1/3病例出现不典型症状如咳 嗽、痰血、胸痛及气急。
• 肺转移性肿瘤属血道转移至肺、在肺泡内生长,因此 呼吸道症状无或较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预后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原发肿瘤大小、无瘤间隔期、肺转移数目、肺转移合 并其他部位转移,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
男性乳腺癌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仅占女性发病率的1%,其发病机理 不明,可能与内分泌异常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因素有关。
• 病理学类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多呈浸润 性生长,恶性程度较高,肺转移多见。
乳腺癌肺转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明显 上升,已经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其 死亡率占第四或第五位,且有年轻化趋势。
• 乳腺癌发生转移后患者存活率明显降低,因而乳腺癌 转移的发生成为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 常见的转移部位分别为:骨(49-60%),肺(15—20 %),肝脏(5—15%) 。尤其是肺转移为晚期病变, 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 – 对生长动力学不同的多种靶细胞有效,而严重的 血液学毒性比较低,从而在耐受性和疗效方面更 加突出。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长春瑞滨(NVB)联合阿霉素(ADM)和顺铂(DDP)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 ——降低耐药性,有效率高
• 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 ——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有效率高,希罗达口服方便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ER阴性者肺转移可能性大(3)
• 发现,在肺、肝组织中也存在ER。
单纯骨转移或骨转移为首次复发的患者 常见于雌激素受体阳性和分化程度好的 肿瘤,而肝、肺等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 常发生在雌激素受体阴性和分化程度差
的肿瘤。
• 性激素的致癌作用是通过其受体介导机制实现的。
• ER阴性患者易出现肺、肝脏的转移。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ER阴性者肺转移可能性大(1)
• 对乎乳腺癌ER阴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 • 对于内分泌治疗不敏感。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ER阴性者肺转移可能性大(2)
• ER(雌激素受体蛋白)的存在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 程中产生的异常蛋白,可能与AFP,CEA一样是肿瘤 细胞对癌胚基因去抑制现象;虽然雌激素本身不是致 癌物质,但是它能通过促进靶细胞的增殖,使致癌物 质易于发挥作用,促进启动致癌过程。
化疗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常用有效药物为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去甲 长春新碱、顺铂、异环磷酰胺、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 等。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多西紫杉醇——为目前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最好 的药物,有效率达57—58%。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顺铂——治疗各种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
致DNA复制障碍
男性乳腺癌
预后差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男性乳房乳腺组织较 薄,细胞癌容易穿透 乳腺组织进入区域淋 巴结
医患双方对男性乳腺 癌发病的警惕性低
男性乳腺癌
乳腺癌肺转移——张轶
• 男性乳腺癌具有病史长、病期晚、预后差等特点,后 期常发生肺、骨等远处转移。
• 临床工作中要提高对男性乳腺癌的警惕性,做到早期 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男性乳腺癌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