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附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
”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2.“法兰克王国的每位农奴可以获得30亩土地,并以个人劳役支付租金。
劳役包括犁地、耕种、除草、修路、建桥、伐树、洗剪羊毛、喂狗、采摘坚果等。
农奴常常在月夜或雨天才能耕种自己那一小块土地”。
材料描述的是
A.古巴比伦的奴隶生活B.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C.俄国的农奴生活D.美国的黑奴生活
3.“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4.“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
”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
A.大学生必须先上基础课程
B.大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C.大学课程受基督教会影响
D.大学享有司法特权
5.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英格兰
C.①东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英格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德意志
6.“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7.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成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B.庄园制度之下农奴生活困苦
C.城市的兴起对庄园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庄园法庭不是只维护领主的权益
8.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9.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平民的日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指的是
A.资产阶级B.封建贵族阶级C.市民阶级D.无产阶级
10.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11.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今天的哪三个国家雏形
①美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如图展现的是欧洲封建时代的一种明确和规范的仪式,由此形成的社会阶层是
A.公民与非公民
B.封君与封臣
C.贵族与平民
D.地主与农奴
13.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图“?”处应该填写
A.城市的兴起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1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5.“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16.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工业革命
17.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
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封建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
C.增加朝廷财力D.加强中央集权
18.众所周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19.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这说明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20.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1.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2.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这场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3.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自治城市
24.下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领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25.2018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
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顾惜朝B。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法兰克王国的农奴”这一描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因此B正确;法兰克王国属于欧洲的封建时代,而古巴比伦属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因此A错误;俄国农奴制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黑奴也源于西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因此CD与题干不符。
综上故选B。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座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由竖直的线条构成。
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
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故选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不同大小的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故②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③为德意志即德国。
综上所述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故选A。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10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城市,它们构成了中古西欧的经济中心,其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庄园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排除。
故选C。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以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最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
故选D。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1、12世纪时期,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故C正确;封建贵族阶级是传统中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故B错误;早期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市民阶级分化出的阶级力量。
故A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因此拜占庭文化“启下”、“开来”指的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体现拜占庭文化的来源,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C反映拜占庭文化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故此题选D。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查理大帝死后不久,罗马帝国就出现了分裂。
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
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而美国是1776年诞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其中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解析:A
【详解】
依据图片“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导致10世纪西欧出现了的现象。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长篇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发展。
城市重新兴起发展。
A 项符合题意;图片中还有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CD两项图片没有涉及到,不合题意,故选择A。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D。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可知,“汉唐遗风”说的是古代日本学习隋唐制度进行的大化改新的改革;“趋欧俗”说的是日本近代学习欧美进行的明治维新的改革。
所以B项符合题意,A 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故B符合题意;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故AC不合题意;少地、无地农民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题干的“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表明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中得出结论: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
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西欧城市兴起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
故D符合题意;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与城市兴起不符。
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城市兴起,使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市民阶级中的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学兴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庄园内领主直接经营的是直领地,领主土地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服务,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D项符合题意;11世纪以后,欧洲大量的林地、荒地等被开发,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
A项不合题意;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B项不合题意;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领主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因此C项正
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因此A项错误;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因此B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于公元前323年灭亡,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D项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