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丹霞山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丹霞山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张凤雨;郭福生;张占彬
【摘要】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丹霞"的龙头丹霞山,更是处在如何管理开发旅游景区大讨论的风口浪尖.广东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无愧为世界自然遗产.但目前丹霞山在管理、开发、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申遗成功后的丹霞山景区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丰富旅游产品、建设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引进专业人才等.除此之外,丹霞山景区还应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使丹霞山不论在自然风光,还是在服务管理方面,都无愧为"丹霞"旅游名胜地.
【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11
【总页数】4页(P111-114)
【关键词】丹霞山;旅游发展;问题;建议
【作者】张凤雨;郭福生;张占彬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境内,面积292平方公里,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而得名,被列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又有“中国红石公园”之称,自1980年对外开放30年以来,由省级风景名胜区逐步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名山。

2009年1
月广东丹霞山与湖南莨山、江西龙虎山等6处以“中国丹霞”系列被国务院批准
为2009年中国唯一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9年9月IUCN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丹霞山,并于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一举申报成功。

目前,丹霞山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武广高铁的开通,深广快铁、韶赣高速的在建,无不为丹霞山的发展砌石铺路。

但丹霞山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丹霞山景区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一,旅游形象不鲜明。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地貌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但至今为止,国内大部分人对丹霞山的认知度不高,形象定位不准,就连丹霞山景区员工对丹霞山的旅游形象也不甚了解[1][2]。

如表 1,长老
峰和阳元石这两个景点的到访率和偏好率遥遥领先于其他景点,因此相应的阴阳文化广为游客所知。

在这种状况下,以观光、科教为主的新开发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难以提高。

丹霞山“丹山碧水的科学名山”的主体旅游形象难以鲜明地树立起来。

第二,旅游文化挖掘不深。

丹霞山确是以自然风光为主,游客主要来欣赏奇特的地质地貌,品味优美的自然风光。

但给自然风光加入一点人文气息,山水才更有灵气,况且丹霞山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如韶乐、宗教文化、性文化、古山寨文化、摩崖石刻、客家文化等,均有待挖掘的价值。

目前,丹霞山对旅游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如何挖掘旅游文化,是值得丹霞山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三,解说系统有待改善。

近两年丹霞山对景区的标识牌进行了大力的维修和制作,
但目前丹霞山内还有许多山道分岔处都没有路标指示牌,或指示不规范,甚至标示错误,导致游客走冤枉路;地质知识介绍标识牌也偏少。

另外,景区讲解员对丹霞地貌知识掌握较少,丹霞山的音像解说设施不多,游客了解丹霞山以及丹霞地貌科普知识的途径太少。

因此,丹霞山景区的解说体统急需完善。

第四,接待服务设施档次低。

景区接待服务设施的档次,也是反映景区级别、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丹霞山只有两家星级酒店,没有高档次的接待场所和设施,举办大型会议或者规格较高的接待都只能在韶关市区,这与世界级景区的标准是不相符的。

第五,客源市场单一。

由于丹霞山自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主要针对的是省内市场,很少在省外做市场宣传,导致目前丹霞山的游客80%以上都是省内游客。

在丹霞山现已开发的各景区内,旅游项目基本雷同,均是登山、游江、观景,“两块石头玩半天”可大致概括丹霞山的现状,缺乏富有吸引力的运动挑战、文化体验和探险体验等,容易给游客造成重复乏味感,致使游客逗留时间短,综合效益上不去[3]。

迫切需要大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第六,旅游商品开发意识淡薄。

丹霞山属粤北山区,在气候上属于中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物产丰富,土特产众多。

其中兰花、相思豆、还魂草被称为“丹霞山三宝”。

丹霞山区出产的“白毛尖茶”也是久负盛名,为我国三大白毛名茶之首。

但目前丹霞山购物设施主要是以个体经营为主,总体上购物设施档次较低,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丹霞山的旅游商品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缺乏富有特色、具代表性、高档次的旅游产品,不能与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以及世界遗产的品牌相适应。

第七,景区车队服务质量较差。

目前景区车队的服务是景区服务环节最差的一个,几乎每次投诉都会涉及车队。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丹霞山景区车队外包给深圳市华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运作,在管理上给景区带来很大不便;二是车队司机工资较低,没有太大的工作热情。

第八,难以留住人才。

丹霞山很重视人才,近两年招聘了各个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近100名,丹霞山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公司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的器重,确
实令大学生员工眷恋,但他们大部分都有离开的想法。

经过笔者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丹霞山是山区,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的便利性远远比不上发达城市。

(2)丹霞山工作比较安逸,无法激发意气风发的大学生的热情。

(3)
对在丹霞山的发展前景认识不够,担心自己在丹霞山的发展空间太小。

(4)工资水平不高。

虽然随着近两年丹霞山的发展已经提升了两次工资,但大学生还是普遍感觉工资偏低。

(5)外地大学生想回家乡谋发展。

目前,丹霞山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努力解决景区内现存的问题,不断地加强景区保护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狠抓市场营销,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思路及规章制度和措施[4]。

一是加大对景区的保护力度:(1)全面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日常巡护管理,使保护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实现持续有效的保护;(2)进一步完善景区环境整治
工程,让丹霞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3)加大对丹霞山的资源、环境、文物、社
区等的监测力度,以数据为支撑,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态的科学依据。

二是积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景区正在加快实施“一三五”工程,已经开通了宝塔峰-卧龙岗休闲木栈道以及进山步道,今后将以打通南北通道为重点,加
快新景区、新项目的建设步伐。

三是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市场规模:(1)加大在强势
媒体的宣传力度,以中央电视台和新浪网、人民网、腾讯网和中国旅游报三大系列的全国性媒体为重点,加强与重点电视台和当地晚报、都市报的合作,迅速扩大丹霞山的知名度;(2)加大市场促销力度,以武广客运专线途经和辐射的长沙、武汉、郑州等大城市为主线,通过景区与旅行社“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和媒体合作,全面实施对华东、华中、华北九大省会城市的重点突破,开拓港澳台市场,并向日、
韩、新马泰、美国等境外区域进军,实现境内外市场的新突破;(3)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赛、会、节”活动,组织岭南文艺表演活动,丰富景区游览项目,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扩大景区影响力。

四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制定了人事聘任制度,包括按照学历、工龄、职位等不同标准制定工资福利水平,努力留住人才,并大胆提拨年轻人才。

继续落实学历教育的激励机制,尽快改善员工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以达到世界级知名景区经营管理的要求。

五是积极筹备不同级别的接待服务设施,以满足不同档次游客的需求。

针对丹霞山周边较弱的接待服务设施,景区正在大力筹建各个级别的接待服务设施。

目前刚刚与景区内的东莞假日酒店签订转让合同书,将东莞假日酒店改为丹霞山庄,这也是丹霞山建设自己的接待设施跨出的一大步,相信有此作为起点,丹霞山的接待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六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景区不但严格执行省、市级政府领导的指示,争取省、市级政府的支持,同时也密切与区、县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支持,加快丹霞山旅游发展的步伐。

一要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

旅游者对丹霞山的形象认知,是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的核心问题。

丹霞山旅游并非只是长老峰、阳元石、阴元石几个零星的景观,并非只是“阴阳文化”,而是她的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的整体美,是丹霞山原生态的朴素美,是丹霞地貌的奇特之美。

因此,丹霞山景区应在丹霞山的旅游形象策划上多下工夫,转变游客心中的认知,变阴阳文化为主打形象与特色形象,树立“丹山碧水的科学名山”的主打形象。

二要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丹霞山应该充分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大力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可以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大韶乐的开发力度[5]。

韶乐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礼乐制度的一个核心内
容,从先秦直到明清,对中国的政治教化曾起过重大作用。

韶乐所显示的“文德”精神甚至被推崇为礼乐制度的核心,其国内、国际知名度很高。

丹霞山作为有一定历史根据的韶乐发源地,其开发必将大大提高丹霞山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

(2)开发民俗古村落。

丹霞山周围有不少历史悠久的民俗古村,如石塘古村、恩村古村、风度古村(周田村张屋自然村)、夏富古村、灵溪大围古村等,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并极富建筑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粤北悠久的古村落文化。

因此,开发古村落是丹霞山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必不可少的一项。

(3)进一步对摩崖石刻进行研究,并加大保护力度,争取申报省级、国家级保护项目,使其成为丹霞山特殊的文化旅游项目。

(4)进一步开发性文化。

丹霞山的阳元石、阴元石不仅仅代表了神奇的天工造物和悠久的地质年代,更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启迪了人类对于生命本源的思考,这是其他名山大川所无法比的。

三要完善解说系统。

编制旅游区解说系统,有利于旅游者了解科普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6]。

丹霞山旅游解说系统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1)景区及接待设施解说系统,在丹霞山景区入口处设立世界地质公园标志牌,建立丹霞地质地貌博物馆,用图片展现丹霞山的奇异景观,用声光电高新技术模拟丹霞山的孕育、形成、侵蚀等,以及在重要的地质点设立文字解说标识牌,制定丹霞山景区语音导航系统。

(2)景区内交通导引系统,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如阴元石)、游客容易迷路的游览区或途中岔口处设置石质、木质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指示路牌,其中所有文字图片要采用统一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3)对讲解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地质素养,在陪同游客的游览过程,不仅仅讲一些传说故事,而是让游客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四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

丹霞山应利用丹霞山区独有的产品,积极参与到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制定一套旅游商品开发的方案,争取早日实现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具体提出以下建议:(1)制作印有丹霞山商标的风景画、
纪念章、五彩石和宣传片等传统手工产品及工艺品。

(2)对农林产品、水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并设计精美、特色的印有丹霞山商标的包装,以提升旅游商品档次,并规范旅游商品市场。

(3)各旅游商品销售点都应设有介绍丹霞山特产的宣传栏,对游客进行宣传,让游客熟知丹霞山的特产,并选择购买。

五要制定员工激励机制。

虽然丹霞山原来制定了一系列的员工福利制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丹霞山的地理位置、工资水平、发展前景等各方面的原因,会流失很大一部分人才。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7]。

目前,丹霞山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留住人才:(1)关注员工的晋升机会及发展空间。


工资福利待遇外,员工更关注的是自己晋升的机会以及个人的发展空间。

让优秀的人才认识到丹霞山的广阔前景,认识丹霞山有一片任他开拓的宽广之地,自己可以为丹霞山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丹霞山实现自我价值。

(2)制定相关措
施激发员工的斗志,使他们保持积极奋进的工作状态。

(3)深入地了解员工的想法,想员工之所想,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景区内聚力,塑造团结奋进的“丹霞人”。

六要完善管理机制。

由于历史原因,丹霞山的很多员工思想认识不高,服务意识差,导致游客不满意。

近年来,丹霞山不断对部门进行调整,已渐渐改变了管理机制陈旧的现状,逐步形成完善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目前的重点是加强对景区车队的管理,改进车队的管理机制,转变司机的服务态度,提高车队服务水平。

丹霞山有着悠久的地质年代,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现在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丹霞山人一直在不断努力,相信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注支持下,丹霞山定会以独特的风光、优质的服务、完善的设施回报全国、全世界的游客。

Key words:Mountain Danxia;tourism development;problems;suggestions 【相关文献】
[1]彭华,周婷婷.丹霞山旅游形象调查及问题诊断[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4(4):84-93.
[2]吴志才.丹霞山形象定位与市场推广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86-90.
[3]彭华,赵飞,周婷婷.丹霞山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9-63.
[4]黄大维.利用大品牌,拓展大市场,发展大丹霞[N].中国旅游报,2010-02-01(7).
[5]宋会群.韶关开发韶乐的历史根据及其价值[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3-91. [6]郑宗清.丹霞山地质公园的建设及其管理问题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4):99-104.
[7]AILEEN STOCKDALEA,ADAM BARKER B.Sustainability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An assessment of approaches to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Cairngorms National Park[J].Land Use Policy,2009(26)479-492.
Abstract: “China Danxia” wa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during the 34th World Heritage Conference in Brasilia on August 2,2010,which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s;the leading mountain Danxia is a heated issue in debating how to manag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cenic spots."Danxia Landform"is named after mountain Danxia in Guangdong,which shows unmatched natural beauty and deserves to be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development,protection of mountain Danxia.Although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for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of mountain Danxia has push forward not a few measures,yet mountain Danxia should establish its distinctive tourism image,explore the tourism culture,and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develop tourism products,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employees,so that both the natural beauty of mountain Danxia and the service management deserve to be the world herit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