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测试: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测试:4.2探究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
态变化是()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固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D. 把新鲜的香蕉装入塑料袋
3.喝热汤时,向汤的表面吹气,会感到汤不烫嘴了,主要原因是()
A. 吹出的气是凉的
B. 升高了汤的温度
C. 吹来的气是把汤周围的冷空气赶跑
D. 吹气使汤蒸发加快,蒸发吸热
4.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6.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绐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 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7.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
C.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8.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 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 同时沸腾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0.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
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A. 都会沸腾
B. 都不会
C. 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
D. 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1.夏天,小华买了一支冰棍,准备慢慢吃,此时的冰棍是______态,在吃的时候在嘴里
变成了______态,如果有一点滴到地上,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它又变成了______态.
1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
“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
13.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冰
棍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
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14.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
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
15.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
腾。
壶口冒出白汽是______现象。
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
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就此可以判断得出:房间甲的气温
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
温。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
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②通过______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③小刚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
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
这个结论______(选填:正确,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______相同.
④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液体蒸发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的猜想:液体蒸发
快慢可能与______有关.
17.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
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______。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
______℃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0848896989898
()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______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
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块上,使其表面变湿。
故选:B。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
本题考查液化及其条件,属于基础题目。
2.【答案】C
【解析】解:A、地膜覆盖农田减小了蒸发面积,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变慢,不合题意;
B、给瓶子加盖既减小了蒸发面积,更控制了空气流动,可使蒸发变慢,不合题意;
C、电吹风吹头发既可增加空气流动,同时也能提高温度和蒸发面积,可使蒸发变快,符合题意;
D、香蕉装入塑料袋后减小了蒸发面积,同时控制了空气流动,可使蒸发变慢,不合题意.
故选C.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方面:蒸发面积的大小、周围的温度、空气的流动情况,明确了这一点,再根据要求去判断每一个选项即可.
回答此类问题时,先要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再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出哪是加速蒸发,哪是减慢蒸发.
3.【答案】D
【解析】解: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蒸发吸热,带走的热量多,所以使其变得不烫.分析选项可知D合理,ABC均不合理.
故选D.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液体自身温度的高低;二是液体表面积大小;三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快慢.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4.【答案】D
【解析】解:
A、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中的水分变为了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有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壁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
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
5.【答案】C
【解析】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
故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故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
(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6.【答案】C
【解析】【分析】
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升高液体温度和增加液体的表面积也可加快蒸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解:A、绐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控制了蒸发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控制了蒸发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故B不合题意;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加快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控制了蒸发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结合实际问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凝华、液化、升华现象;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质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是解题的关键;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需要同学们留心观察,认真分析。
(1)物质由固态吸热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与樟脑丸都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都发生了升华现象;
(2)物质由气态遇冷放热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石头湿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导致的;
(3)物质由气态放热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电冰箱里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根据以上知识答题。
【解答】
A.“云雾”实际上就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液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阴凉的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衣柜中的樟脑丸,由固态吸热变为气态从而使樟脑丸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分析】
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解答】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
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不会沸腾;
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
故选:D。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及特点。
知道液体沸腾必须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1.【答案】固;液;气
【解析】解:小华买了一支冰棍,准备慢慢吃,此时的冰棍是固态,放到嘴里后,发生熔化现象,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如果有一点滴到地上,一会儿就不见了,这说明发生了汽化现象,由液态变成气态.
故答案为:固;液;气.
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是指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体三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弄清楚物体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答案】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解: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本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要不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13.【答案】吸收液化
【解析】解:①冰棍在嘴里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凉爽;
②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瓶就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表面。
故答案为:吸收;液化。
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不变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
【解析】解: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
打开电风扇后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使身体表面汗液蒸发变成水蒸气,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但是室内气温仍然不变。
本题目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了解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过程,看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
15.【答案】液化低于
【解析】解:(1)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壶外温度较低的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汽,这是液化现象;
(2)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
故答案为:液化;低于。
(1)物质由气态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2)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房间的温度越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越明显;根据图示水蒸气液化的程度分析房间甲和房间乙气温的高低。
此题考查了液化的概念、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应知道: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温度差越大,液化现象越明显。
16.【答案】表面积A、C不正确表面积液体的种类
【解析】解:
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只有表面积不同,所以是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有关.
②通过A、C的对比可知,水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③根据小刚的实验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由图2可知,是因为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④由生活经验可知,同等情况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因此可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①表面积;②A、C;③不正确;表面积;④液体的种类.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当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只改变研究的因素,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
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另外液体的种类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
17.【答案】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92 正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解析】解:(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而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0+2=92℃;
(3)由图乙可知,气泡越往上越大,水正处于沸腾阶段;
(4)根据表中的数据先在图象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点连接起来。
图象如下:
(5)当汤沸腾后将火调小使得相同时间内吸热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汤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92;(3)正在;(4)见上图;(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2)温度计的读数是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3)液体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由小变大、上升;
(4)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本题考查了器材的组装、温度计的读数、图象的画法、液体沸腾的现象和特点等知识,要注意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刻度相平;注意观察沸腾时气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