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嘉应学院期末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嘉应学院期末考试《学前⼉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库学前⼉童数学教育
⼀、单项选择题
1.数学所描述的是()
A.事物⾃⾝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童基本的()
A.数学能⼒B.数学知识 C.数学素养D.数学⽅法
3.⼩班幼⼉往往能说出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但却不容易说家⾥⼀共有⼏个⼈,说明⼉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觉到⾃觉
4.整个幼⼉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A.直觉⾏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编的应⽤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鸟,现在树上有⼏只⼩鸟?”这道应⽤题存在的错误是()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
6.下列对⼉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以⾃我为中⼼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的参照
C. 进⾏空间定位时,⼉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 ⼉童对空间⽅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关
7. ⼉童学习按物体的⼀个外部特征进⾏正排序⼀般从()开始
A. ⼩班
B. 中班
C. ⼤班
D. ⼩学
8. 在进⾏某⼀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了⼀次评价,这种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宏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般步骤中,第⼀步是()
A. 确定评价⽬的
B. 设计评价⽅案
C. 实施评价⽅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10. “认识早、中、晚、⽩天、⿊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B.⼩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班教学内容
11. ⼉童把⼩汽车⾏驶路程的远近和⼩汽车⾏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
说明⼉童时间概念()A.易受⽣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D.以上都错
12. ⼉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师的引导
C.⾃⼰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13. 下列属于⾃然测量的是()
A. ⽤⼿点数物体的数⽬
B. ⽤⼿掂量、⽐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C. ⽤筷⼦量桌⼦的长度
D. ⽤体重计称量体重
14. 下列不属于对应⽐较的形式是()
A.重叠⽐较
B.并放⽐较
C.连线⽐较
D.横排⽐较
15. 数学知识是⼀种()
A. 抽象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没有关系
B. 抽象的知识,源于具体事物
C. 具体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有直接联系
D. 具体的知识,并等同于具体事物
16. ⼉童掌握数概念始于()
A.辨数B.认数C.点数D.数数
17. ⼉童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对同⼀类物体进⾏分类⼀般从()开始
A.⼩班
B.中班
D. ⼩学
18. 在幼⼉阶段,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主要在()
A. 动作⽔平上进⾏
B. 表象⽔平上进⾏
C. 抽象⽔平上进
D. 概念⽔平上进⾏
19. 幼⼉⽤移动实物、逐⼀点数的⽅法寻求得数,或者是伸出⾃⼰的⼿指进⾏逐⼀点数寻求得数,这种⽔平层次属()
A. 动作⽔平的加减
B. 表象⽔平的加减
C. 概念⽔平的加减
D. 符号⽔平的加减
20. 幼⼉理解和掌握应⽤题⽐算式题容易,主要在于应⽤题的特点()
A. ⽆实物直观,⼜⽆表象作为思考的依托
B. 由数字和符号组成
C. 属概念⽔平
D. 来源于⽣活
⼆、填空题
21.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_________、精确性、和应⽤性的特点。
22.思维按其抽象性可分为直觉⾏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_________。
23. 幼⼉期的主要思维⽅式是_________。
24. 按⼼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童数学教育的⽬标可分为认知、_________以及动作技能三个⽅⾯。
25.寻找法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在⾃然环境中寻找、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和_________。
26.感知_________是幼⼉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27.学前⼉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平分别为动作⽔平的加减、表象⽔平的加减和_________。
28. ⾮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材料、活动规则、活动指导及_________五个要素。
29. ⽤来表⽰集合中元素排列次序的数称为_________。
30. 将⼀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叫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
31. 数量的守恒
32. 按物点数
33. 表象⽔平的加减
34. 重叠⽐较
35. ⽂⽒图(韦恩图)法
五、论述题
⼀、单选选择题
1. B
2. C
3. A
4. B
5. B
6. B
7. A
8. A
9. A 10. C 11. B 12. C 13. C 14. D 15. B 16. A 17. C 18. B 19. A 20. D
⼆、填空题
21. 逻辑性
22. 抽象逻辑
23. 具体形象思维
24. 情感(态度)
25. 运⽤记忆表象寻找
26. 集合
27. 概念⽔平的加减
28. 活动建议
29. 序数
30. 数图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31. 数量的守恒指不受物体的⼤⼩、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2. 按物点数指⽤⼿逐⼀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个数词与⼿点的⼀个物体⼀⼀对应。
33. 表象⽔平的加减指幼⼉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是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加减运算。
34. 重叠⽐较即将⼀组物体摆成⼀⾏,再将另⼀组物体逐个⼀对⼀地重叠到前⼀组物体上⾯,⽐较两组物体是⼀样多还是不⼀样多。
35. ⽂⽒图(韦恩图)法即把集合中的元素⽤⼀条封闭曲线圈起来,象征性地表⽰某个集合的⽅法。
( 4 ) 引导幼⼉学习⾃然测量的⽅法。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20 分)
⼀是从具体到抽象。
⼆是从个体到⼀般。
三是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
四是从同化到顺应。
五是从不⾃觉到⾃觉。
六是从⾃我中⼼到社会化。
2.简述学前⼉童空间量教育的指导要点。
( 1 ) 提供幼⼉学习材料,让幼⼉在操作中感知和⽐较物体量的特征。
( 2 ) 引导幼⼉学习排序的⽅法。
( 3 ) 引导幼⼉⽐较物体量的差异和学习排序。
( 4 ) 引导幼⼉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 5) 引导幼⼉学习⾃然测量的⽅法。
3.简述分类教学的注意点。
( 1 ) 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 2 ) 学习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进⾏分类。
( 3 ) 学习与分类有的词语:如相同、不同、把同样的东西放⼀起、找出⼀个和某某⼀样的东西等。
教育评价是依据⼀定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法,对教育现象、教育事件进⾏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前⼉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 1 ) 鉴别。
( 2 ) 诊断。
( 3 ) 改进。
五、论述题
36. ( 1 ) 运⽤变式进⾏教育。
( 2 ) 教师提供两份同等量的物体,引导幼⼉进⾏守恒判断。
( 3 ) 通过数数来理解量的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