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07-15T01:42:40.4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7期作者:黄进宇林杰
[导读] 对消防工作不重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设计不规范,消防设备不齐全。
为了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仙游县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规划常见的建筑形式,能够节约建筑用地,实现城市人口的集中分布。
近年来,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于普通建筑,其建设难度比较大,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
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因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23.3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12亿。
因此,要着重分析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防火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防火监督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矛盾日益冲突,建筑结构也朝向高层化地下发展的趋势,而这些高层建筑由于具有综合性的商业属性,结构非常复杂、人员十分密集,火灾隐患问题非常明显,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人员逃生非常困难。
但是当前很多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消防工作不重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设计不规范,消防设备不齐全。
为了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火灾蔓延迅速快高层建筑包括楼梯间、电梯井、管井、风道管、电缆井、排风管等垂直管井。
如果防火隔离或防火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各种垂直管井容易形成烟囱效应,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二)疏散距离长高层建筑高度高、楼层多、疏散距离长,普通电梯遇火停止运行。
消防电梯只供消防人员使用,疏散只能依靠楼梯,因此疏散时间长。
(三)消防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高度高达几十米,甚至有二三百米。
万一发生火灾,外部扑救困难。
虽然我国很多城市都配备了登高平台消防车,但从消防实践来看,登高平台消防车是扑救24米以下建筑火灾最有效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高层建筑主要依靠室内消防设施进行自救,因此扑救难度较大。
(四)火灾隐患多一些高层综合楼功能复杂,可燃物多。
为了满足各种功能的需要,经常使用大量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设备、功率消耗增加。
因此,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火灾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火灾。
从火灾隐患的特点来看,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火灾隐患多,火灾蔓延途径多。
与低层、多层建筑相比,扑救疏散难度较大。
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更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甚至严重的社会影响。
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高层建筑消防隐患
2.1高层建筑设计者不重视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者将重点放到了建筑结构设计方面,不注重消防设计,在消防设计过程中也没有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过度重视结构设计,特别是管道布局与空间分布,如果设计不当容易造成消防隐患。
现阶段多数高层建筑验收不合格与消防设计不合格有很大关系,还有部分消防设计不合格的建筑仍被投入使用,给整栋建筑消防安全埋下祸患的种子。
2.2人员疏散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建筑高度,一旦发生火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顶层居民的逃生难度比较大,而且高层建筑内部只有消防安全通道逃生方式比较单一。
在逃生过程中,需要经过很长一段距离,而且在逃生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再者,高层建筑逃生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人员拥挤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逃生效率,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踩踏事件。
因内部空间的独特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会发生有毒气体在短时间内聚集,导致有毒有害气体难以排除,从而减少了居民逃生空间。
上述种种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会出现的状况。
3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措施
3.1优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在设计和建设高层建筑时,可以通过优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来提高高层建筑防火监督能力。
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在考虑建筑使用需求的同时,要重视防火救援的需要。
通过合理规划高层建筑的布局,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中,分别设计排烟管道,并与总的排烟管道相连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大量的浓烟能够快速排出。
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人员疏散通道设计,需要考虑到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人流量以及空间距离等,尽量将人员疏散通道设计在建筑中间部位,以便于高层建筑中的每个区域空间的人员快速撤离。
高层建筑对火灾报警装
置的位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报警时间和人员逃生时间,尽量使用并联装置,增加火灾报警装置的数量。
火灾报警装置要尽量与高层建筑的使用区域接近,以方便建筑内部的人员及时进行火灾报警,给火灾救援和人员撤离争取更多的时间。
高层建筑中,还可以设计专门的蓄水池,保证其内部始终存有火灾救援和消防控制的蓄水量,以方便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开展。
高层建筑的装修设计中,要尽量使用可燃点较高的材料,以及无毒害的材料,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材料,从而降低火灾发生时的有害浓烟量以及火势发展速度。
3.2加强防火意识
一些客观的防火设施的安装和防护设备的施工都是相对被动的方式。
然而,事故总是不经意间发生,无法实现100%的安全防护。
因此,除了必要的防护设施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居民的消防意识。
强化防火意识是高层建筑防火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保障。
居民在生活过程中,应多学习安全防火知识,并加以尝试。
对室内天然气、线路等易发生火灾的设备和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使室内环境消防安全到位。
此外,在公共行政区域,居民应减少在公共区域吸烟,不要随意扔烟头。
这些都是容易引起火灾危害的关键因素,因此,居民需要加强消防意识,因为主观预防的效果必定优于客观被动预防的效果。
3.3提高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的施工项目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要把握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的主体,要提高其自身素质,建筑单位要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人员施工,严格把握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他们的施工技术。
此外,建筑单位还要进一步宣传消防的相关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意识,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施工,提高施工质量。
同时,还要要求消防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选择有经验的消防人员负责施工中的消防检查,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3.4加强防火安全教育的宣传
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可以与施工部门、小区物业及居民进行协商,以此有效提升人们的消防意识和安全意识,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缩短人们和消防之间的差距。
例如,建立消防安全知识课堂或知识讲座,使其能够重视消防安全问题,提升消防意识。
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讲解知识,并组织消防部门进行安全演练,向城市居民普及更多消防技能、消防知识,进一步落实防火监督管理工作,提升高层建筑的防火能力。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
高层建筑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问题以及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
消防监督管理中,需要根据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特点,如建筑设计不合理、内部可燃物多、火势蔓延快、火势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难度大等,实施有效的措施,将火灾预防与火灾应对相结合,提高高层建筑防火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燕京.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策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 (18):83.
[2]杨爱勇.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分析及防火监督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03):140-141.
[3]林铭.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分析与防火监督管理[J].建设科技,2017(19):138.
[4]冯皓婷.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分析与防火监督工作思考[J].山西建筑,2016,42 (16):255-256.
[5]潘炫霖.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措施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8, 4(1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