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区别及其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猪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
区别及其防控措施
【摘要】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给基层兽医临床
诊断带来了难度,尽早对非洲猪瘟、猪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症状相似进行区别
诊断。

本次研究主要是非洲猪瘟、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归纳总结,可以提供疾病诊断方法。

【关键词】非洲猪瘟;猪瘟;猪蓝耳病
在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之前,对养猪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疫病主要是猪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症状相似的传染病。

伴随非洲猪瘟疫情关注度提高,针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关注度逐渐降低。

因为有效预防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所以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率也不断降低。

非洲猪瘟、猪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的三种疾病同时发生,增加养猪业的饲养难度,加大养殖户的经济
损失。

所以采用科学技术并且有效对非洲猪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措施。

一、病原的鉴别
1、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

病毒毒力分为高毒力毒株、中毒力毒株、低毒力毒株,毒株变异非常快。

目前已
有24种血清型,它们之间没有产生中和抗体。

家猪和野猪都是易感动物。

2、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病毒分为H
和B两类毒株,H类是强毒株,能引起猪发生典型猪瘟症状;B类是弱毒株,能引起
猪发生非典型猪瘟症状。

只有一种血清型,它们之间能产生中和抗体。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
猪死亡率高、各日龄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一种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的鉴别
非洲猪瘟是一类急性传染病,母猪和中大猪先发病或者突然死亡。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通过人员、车辆、工具间接传播或蚊子、苍蝇、软蜱等间
接传播。

非洲猪瘟的特征则是发病的过程比较短,死亡率先谷底较高,肉眼通过
外观病变所引发猪病,特征则是发病的过程比较短,但是死亡率就相对比较高,
但是通过肉眼观察,非洲猪瘟和非典型性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症状非常相似。

三者的区别在于:第一,非洲猪瘟病是一种DNA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科最为主要
是三个基因亚群,还有一个血清型。

第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通过猪繁殖和呼
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所引发高致死性疫病,病毒属于单股的正链RNA病毒[1]。

第三,非洲猪瘟除开接触传播之外,属于虫媒传播疫病,软蜱则是最主要传播的
媒介与贮存宿主,病毒能够在蜱虫身体内持续维持感染性,导致持续性的传播,
发病并没有季节性。

猪瘟传播为接触性传播,发病并没有相应季节性质。

猪瘟疫
病导致发病主要是非典型病变,典型的病变相对较少。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属于
接触性传播。

三、临床症状鉴别诊断
1、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是1、急性型:常见发生,母猪和中大猪先发病
或者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100%。

病猪体温升高42度以上,皮肤发红
发紫,部分病猪呕吐,拉血便,死亡非常快,打针针孔会出现流血不止,鼻孔无
缘无故流血。

有的嘴角两边有泡沫。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有的体温不表现升高,有的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但是用药后体温下降37度或37度以下。

强毒
力的毒株会致使猪可以在1-10天或者突然出现死亡,中等的毒力株所导致病死
率一般是30-50%之间,低毒力的毒株会导致少数量猪死亡。

2、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经常卧睡,体温升高到41-42度呈稽留热;粪
便干结表面附有粘液,有时便秘与腹泻交叉出现;排出黄尿,怕冷打堆;喜欢吃
尿或脏水;病中期或后期,病猪的耳朵、腹部、四肢等皮肤出现出血点、出血斑
或发红、发紫。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粪干呈球状、喜卧睡;体温高热
稽留。

喘气、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

有时在耳朵和腹部皮肤的毛孔可见蓝
色出血点,全身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

母猪出现流产,容易并发其他传染病。

五、病理变化的鉴别
1、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主要特点﹕(1)、观察猪的心脏两边的心耳有出血点、心脏脂肪发黃,(2)、全身的淋巴结肿大坏死,(3)、胸腔或腹腔有红色的积液,(4)、脾脏颜色变黑严重肿大5-10倍,质地变脆。

肾脏的表面出现瘀点,浆膜表面有充血、出血等,肾脏和肺脏表面也会有出血点,胃肠道的黏膜出现弥
漫性出现。

胆囊和膀胱出血。

肺部肿大,切面会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也会有
血性泡沫样的黏液。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理变化主要特点:呼吸器官的病变最严重,鼻腔、
后头与器官支气管的黏膜有充血显现,会有出血、小支气管与细支气管内充满了
黏膜性渗出液,表现出典型性间质性肺炎,没有脾脏肿大现象[2]。

3、猪瘟病理变化主要特点:脾脏肿大现象不明显,边缘有锯齿状出血或梗
死灶较为显著。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可周边出血并呈大理石病变。

肾脏
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喉头会厌软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可见纽扣状溃疡。

六、非洲猪瘟和蓝耳病免疫抑制
非洲猪瘟与蓝耳病均会引发猪免疫抑制,猪蓝耳病所引发免疫抑制相对持久。

如果是猪感染非洲猪瘟情况下,还会引发全身性免疫抑制,甚至会致使机体失衡,最后也会导致死亡。

在感染蓝耳病情况下,猪会有持续性免疫抑制过程,会对主
群生产效益产生直接性影响。

另外,非洲猪瘟与猪蓝耳病共同的特点则是对猪巨
噬细胞产生侵害,若猪只是感染蓝耳病毒,会加大非洲猪瘟感染几率。

蓝耳病所
导致主体免疫抑制,是由于蓝而病毒的感染会导致胸腺出现萎缩,特别是母猪与
大猪先感染病毒。

非洲猪瘟疫情下,需要做好蓝耳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护好幼
崽猪的胸腺,需要解除主体的免疫抑制,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提高养猪场经济
效益。

七、非洲猪瘟、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预防控制
1、非洲猪瘟:目前己知有24个血清型,它们之间没有生产中和抗体,毒株变异非常快,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所以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1)、禁止使用泔水喂猪,杜绝使用猪产品性饲料。

(2)、实行封闭式饲养,防止动物或者虫类等间接性传播,(即狗、猫、蚊子、苍蝇等)
(3)、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猪场内、外进行严格消毒。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抗病力。

2、猪瘟: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猪场内、外严格消毒。

(2)、目前有效预防猪瘟的疫苗,自繁自养猪场按照本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工作(即30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6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

引进猪苗的猪场也进行二次免疫工作,猪群正常情况下可以进行第一次免疫,再隔30天进行第二次免疫。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在40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7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

(2)、加强饲养管理及猪场内、外严格消毒,平时要做好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猪支原体肺炎疫苗,这对于预防本病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要。

八、结论
针对于非洲猪瘟、猪瘟与猪蓝耳病的鉴别诊断,可以通过猪自身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区分,在出现死亡的情况下,可以对猪进行剖检诊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
猪的疫病情况,可以及时性的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特别是在早期疫苗的
选择上,能够选择有效疫苗进行注射预防。

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降低猪的死亡率。

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猪舍与周边环境,同时对饲料与用具进
行消毒,对于各个节段猪群饲养的管理,需要用好料,确保猪群营养水平,提高
猪群对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抵抗的能力,降低继发性感染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黄秋琼. 非洲猪瘟防控期间一例保育猪蓝耳病诊治体会[J]. 广西畜牧兽医,2021,37(1):38-40.
[2]张军,蔡旭旺,周维. 非洲猪瘟疫情下马波沙星注射液在猪场疫病防控中
的应用[J]. 猪业科学,2020,37(5):88-91.
[3]童树喜,陈立平,娄昆鹏,等. 猪场致病因素之蓝耳病与非洲猪瘟的关系初
探[J]. 浙江畜牧兽医,2021,46(6):6乛用-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