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指导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的四大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文字材料 图表资料 试题设问 试题答案
时间信息 空间信息 地理属性信息 地理特征信息
(2017•新课标Ⅰ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 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 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 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2017•新课标Ⅰ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 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 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 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017•新课标Ⅰ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 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 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 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温室农业技术基 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 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 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 问题。
高考复习的思考
一、抓住三大关键词 知识、能力和素养
高中地理的81个考点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考点2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考点3 地球运动的特点 考点4 晨昏线的判读 考点5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考点6 太阳高度的变化 考点7 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8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考点9 季节判断 考点10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考点71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考点72 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及措施 考点7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因 考点7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及措施 考点75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76 产业转移 考点77 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78 区域位置描述和区域特征分析 考点79 区域差异比较 考点80 旅游地理 考点81 环境保护
2.组卷及答题顺序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 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 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 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 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 难的顺序排列。
建议分科、 按先后顺序 答题。丢分 的主要原因 是“想歪了、 答非所问”。
地理学科命题特点
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2017•新课标Ⅲ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是 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 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 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 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 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 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 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 量的年内变化。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
水特点为( A)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 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 —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 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 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 题。
三科用时:各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 目的必考题组成。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140分,非选择题135分,共计275 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 综合。
第二部分由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选考题 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共计25分。
考点31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点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33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34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35 非地带性现象 考点36 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考点37 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考点38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39 自然灾害的原因及危害 考点40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点41 人口的增长与增长模式 考点42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考点43 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 考点44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考点45 城市区位因素 考点46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区 考点47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考点48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49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考点50 地域文化及城市规划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 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 展变化的能力。
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牢记地理基本原理、 规律的思维过程;注意表述技巧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 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 地理问题。
这类问题在高考试卷中表现出明显的开 放性特征。
必考内容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 的必修模块。思想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 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 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选考内 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 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 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 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 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2017•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 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 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 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 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 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考点11 大气受热过程与逆温现象 考点12 热力环流 考点13 风向与风速 考点14 三圈环流 考点15 季风环流 考点16 气温和降水 考点17 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定 考点18 锋与天气 考点19 高、低压系统与天气 考点20 锋面气旋
考点21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考点22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考点23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意义 考点24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25 水资源 考点26 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27 内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28 褶皱与断层的判读 考点29 板块构造学说 考点30 外力作用与地貌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 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 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
自于( )B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三、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 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 说明和解释。
(2015·江苏卷)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 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
貌。读图回答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 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甲地附近 干旱少雨
1971年引入滴灌 技术,日光温室 (不需人工增温) 快速普及,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 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 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 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 直分布特征。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 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 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 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D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 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 —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 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 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 题。
考点51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考点52 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53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考点54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考点55 五种主导区位的工业类型 考点56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考点57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考点58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考点59 交通区位因素 考点60 交通运输的影响
考点61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环境问题 考点62 可持续发展 考点63 荒漠化 考点64 水土流失 考点65 森林资源及其开发和保护 考点66 湿地的功能、开发和保护 考点67 能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考点68 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69 流域的综合开发 考点70 修建大坝的利与弊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2.构建思维模板
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 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 流失加剧;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 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 河流流向等。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 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 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 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高考复习思考
地理篇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解读
一、考试形式
高考为选拔性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笔 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300分, 其中思想政治、历史、 地理科目各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选拔性考试决定了 试题有“适当难度”, 为体现灵活性,试题 易、中、难的比例, 无明确规定,但仍基 本控制在3:5:2。
3.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 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 —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 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 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 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