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9 新人教版必修3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不治之症.(zhēnɡ)
孽.根(liē)懵.懂(měnɡ)
B.逞.辩(chěnɡ)面面相觑.(qù)
勾.当(ɡòu)絮聒.(ɡuō)
C.偏裨.(pí)便.宜行事(pián)
寨栅.(zhà)长.史(zhǎnɡ)
D.在庠.(xiánɡ)胁肩谄.笑(chǎn)
惬.意(qià)垓.心(ɡāi)
解析:A.症—zhènɡ,孽—niè;C.便—biàn;D.惬—qiè。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拖沓贸然行事寒暄金碧辉煌
B.援例相辅相承惫懒睚眦必报
C.戏谑计日成功端倪残羹冷灸
D.亵赎瓦釜雷鸣赏赉萍水相逢
解析:B项承—成;C项成—程,灸—炙;D项赎—渎。
答案:A
3.选出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A.阜.盛(盛、多)放诞.(欺诈)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
..(揣度、思量)恍.若(忽然)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
..(偏执、不驯顺)韶.光(美)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敕.造(帝王的命令)轩昂.(高)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解析:A.诞—狂妄;B.恍—仿佛;D.颦—皱眉头。
答案:C
4.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填的最妥当的一项是()
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下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环等坐几辆车
B.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
C.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环等坐
D.几辆大车,又与婆子丫环等坐
解析:扣住两个词,一是“与”,“给”的意思;二是“并”。
在贾母看来,这是一种恩赐。
答案:B
5.下面是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几段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象至此者?③声势如现纸上。
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此等非仙助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
A.①d ②b ③a ④c
B.①d ②c ③a ④b
C.①b ②a ③d ④c
D.①c ②a ③d ④b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评语和原文内容的一致。
答案:B
6.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的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史记》《左传》,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作“稗官野史”的小说。
B.话本产生于南宋,是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话本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
C.章回小说是我国元明之间形成的以回目为主要特点的长篇小说,“回”就是说书艺人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述的故事内容。
D.传奇和志怪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两大品类,冯梦龙的《警世恒言》就是传奇类的代表作。
解析:D.“《警世恒言》就是传奇类”说法有误。
“三言”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
答案:D
7.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解析:可结合课文作答,最好能背诵下来。
答案:B
8.宝黛初见段,这“一惊一笑”表达的含义可用下面哪一句诗概括()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小说第一回曾提及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有过一段“木石前盟”,正因为他们二人前世有盟,今世有缘,他们相见才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C、D两项与语境不符,B项不如A项恰当。
答案:A
二、综合题
9.如何描写人物的出场,是长篇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关键问题。
《红楼梦》在这方面也是同样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
课文中的人物出场描写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有集体,有单独,按下列出场写法填入人物的名字。
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________、________。
实写:________、________。
集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独写: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只要仔细阅读课文,此题很好作答。
参考答案: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迎春惜春探春雪雁贾赦贾政王熙凤贾宝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探春王熙凤贾宝玉
10.把下面的描写手法按要求归类。
A.正面描写
B.环境描写
C.细节描写
D.侧面描写
E.概括描写
F.语言描写
G.场面描写 H.白描 I.心理描写
J.行动描写 K.肖像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描写的对象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描写的手法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描写手法的一次宏观把握。
参考答案:从描写的角度分:A、D;从描写对象分:B、F、G、I、J、K;从描写的手法分:C、E、H。
11.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其中的六首诗,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判断一下各首诗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其一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其二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
其三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其四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其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
其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需对《红楼梦》有较深的了解,才能作答。
答案: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
12.阅读下面的两首《西江月》,回答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草莽”“纨袴”“膏粱”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对宝玉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首词通过世俗之人的眼光来看待宝玉的特立独行,宝玉自然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了。
正因为宝玉的“无能第一”“不肖无双”才反衬出他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性格;也正因为他的“无能第一”“不肖无双”才给一潭死水一般的贾府带来一点生气、一点活力;也正因为他的“无能第一”“不肖无双”才使得他成为《红楼梦》中极具人格魅力的人物。
“草莽”:喻无真才实学。
另两个词借代富贵子弟。
参考答案:(1)“草莽”是比喻,“纨袴”“膏粱”是借代
(2)宝玉有不为人理解的叛逆性格
(3)明贬暗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