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电测试技术课件一:阴极射线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B R 内部磁极
G4高压 G3聚焦 G2帘栅 G1栅极 阴极 R G B 自会聚管 (a) 电子枪结构 B R G 一般一字排列管
RG B R GB R
自会聚管 (b) 工作原理
• 直线排列的电子束通过以特定形式分布的偏转场后能会聚于整 个荧光屏,因而无需进行动会聚调整,使彩色显像管的安装、 调整工作与黑白显像管一样简便。
中余辉发光——余辉时间介于0.1~0.001s
短余发光——余辉时间短于0.001s
余辉太长,运动的画面会有拖影,余辉太短,荧光屏的平均亮度会 降低,电视用荧光粉要求具有中余辉发光。
黑白显像管多采用沉淀法涂覆荧光粉。
6.1.2 彩色显像管
• • 彩色显像管利用三基色图像叠加原理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荫罩式彩色显像管——德国人弗莱西(Fleshsig)1938年提 出。


3. 自会聚彩色像管
•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特点
(1)精密直列式电子枪:三个电子枪排列在一水平线上, 彼此间距很小,因而会聚误差很小 。
(2)开槽荫罩和条状荧光屏:荫罩的槽孔是断续的,即有 错开横向结,克服了栅网式荫罩板怕振动的缺点,增强了机械 强度,降低了垂直方向的会聚精度要求,提高了图像的稳定性。 但荧光屏的垂直分解力受到横向结的影响,不如单枪三束管高。 与开槽荫罩相对应,荧光屏做成条状结构,对这种结构的荧光 屏也可采用黑底管技术,提高图像对比度。 (3)精密环形偏转线圈:匝数分布恰好给出实现电子束会 聚所需的磁场分布,从而无需进行动态会聚,三条电子束就能 在整个荫罩上良好会聚。
. . .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看,CRT每个像素的性能价 格比要比其他显示器件高得多,每当CRT采用新技术,CRT 就能提高它的附加价值,因此,它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LCD主要在微型和中小屏幕占优。 PDP由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制作大屏幕,是发展 多媒体显示、壁挂式电视和HDTV最有竞争力的显示技术。
(3)对电子枪的基本要求
• 束斑大小应符合扫描线宽的要求,屏幕尺寸越大,对光点尺寸 的要求越宽;
• 束流足够强。为了屏幕有足够高的亮度,束流应在50—200μA, 屏幕电压则为10—20KV,屏幕大的管子应取较大的束流与较高 的电压; • 调制特性陡。调制特性曲线表征荧光屏上束流随调制极电压的 变化规律,调制特性曲线越陡,所需图像信号的幅值越小。
动态会聚校正采用两组非均匀分布磁场来解决:
• 一组是桶形磁场分布解决垂直偏转。 • 一组是枕形磁场分布解决水平偏转。 综合水平枕形和垂直桶形磁场分布的作用,能使三束会 聚得到校正,但中间束绿束光栅的垂直和水平幅度都稍小, 需用磁增强器加以修正。 为使三色光栅重合,在电子枪顶部设置了附加磁极,它 实际上是四个磁环,与两条边束同心的磁环形成磁场分路使 两个边束的光栅尺寸有所减小,故称磁分路器。装在中心束 上、下的两个磁环是磁增强器,使中心束光栅尺寸有所增加。 因此它们的总效果是使红、绿、蓝三个光栅重合。
3.荧光屏
• 荧光屏一般由玻璃基板、荧光粉层和铝层构成。 • 人眼的最大视角,水平方向约为17°,垂直方向约为13°, 所以电视画面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为4:3或5:4,我国取4:3,因 此采用矩形玻璃基板做屏面。为了减小环境光的影响,提高 图像对比度,荧光屏玻璃采用具有中性吸光性能的烟灰玻璃, 此外还要满足光洁度、均匀性、耐压力、耐张力和防爆性等 方面的要求。
(2)单电位电子枪(UPF枪,Uni-Potential Focus)
• 结构和原理:
发射系统:灯丝(Hf)、阴极(K)、第一栅极(G1)、加 速极(G2,或A1)
聚焦系统:加速极、第二阳极(G3,或A2) 、聚焦极(G4, 或A3) 、高压阳极(G5,或A4)
与双电位电子枪相比,在G2和G3极之间多加了一个高压阳极,这相当 于在双电位电子枪的G2和G3间多加了一个高压阳极,电位大幅度增加, 增强了预聚焦能力。
• 荧光粉层完成显像管内的光电转换功能,黑白显像管要求在电子轰击下 荧光粉发白光,一般采用顔色互补的两种荧光粉混合起来发白光。例如 常用的P4荧光粉,是将发黄光的ZnS、CdS [Ag] 与发蓝光的ZnS [Ag]按4 5:55的比例混合起来,发出白光。
余辉时间是荧光粉的重要参数。 余辉时间是指荧光粉在电子轰击停止后,其亮度减小到电子轰击时 稳定亮度的1/10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把余辉分成三类:长余辉发光——余辉时间长于0.1s
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有三大类:
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 950年
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日本索尼公司,1968年
自会聚彩色像管——美国无线电公司,1972年
1. 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
• 荫罩在彩色显像管中起选色作用。 • 荧光屏内壁涂有发光顔色为红、绿、蓝 的荧光粉点,每一组三个红、绿、蓝荧 光粉点排列成品字形,组成一个彩色像 素。 • 由红、绿、蓝三个电子枪发射的三个电 子束在荫罩上的小孔处会聚,穿过小孔 后打在相应的红、绿、蓝荧光粉点上。 三枪三束管中的每一个电子枪相当于黑 白显像管中的电子枪。
预聚焦透镜:G2、G3 主透镜:G3、G4 、G5
图6-3 单电位电子枪
电子束进入主透镜前,经过预聚焦作用变细,然后 再通过主透镜的聚焦,使电子束激发荧光屏产生的光点足 够小。 由于聚焦极G4的电位大大低于G3和G5,因而G4上的电 位变化对电场影响作用减小了,这对显像管聚焦特性的稳 定和提高起了良好的保证作用。 单电位电子枪只要在设计装配时将三电极位置调整好, 在以后的使用中,对聚焦电压就不必进行调整,所以这种 枪又称为自聚焦电子枪。
1.电子枪
• 作用:电子枪实现电子束的发射、控制和聚焦。 • 分类:双电位电子枪、单电位电子枪
(1)双电位电子枪(BPF枪,Bi-Potential Focus)
• 结构: 发射系统:灯丝(Hf)、阴极(K)、第一控制栅极 (G1,或称调制极)、加速极(G2,或称屏蔽极,或称第 一阳极A1) 聚焦系统:加速极(G2)、聚集极(G3,或称为第二 阳极A2)、高压阳极(G4,或称第三阳极A3) 预聚焦透镜:加速极、聚集极 主聚焦透镜:聚集极、高压阳极
用调制量来描写电子枪的调制特性。调制量是指阴极从 截止状态变化到正常工作束流时,调制极电压的变化范围。
2.偏转系统
• 为了在显像管中实现在高阳极电压下的大角度偏转,采用磁 偏转系统。 •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都采用单向匀速直线扫描,并且规定电子 束扫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形成矩形光栅。我国采用PAL电 视制式,每帧625行,每秒25帧;隔行扫描,每秒50场。每 行水平扫描正程为52μS,逆程为12μS。场正程时间≥18.4ms, 场逆程时间≤1.6 ms,垂直方向实际显示575行。行频为15625 HZ,场频为50HZ。 • 为了缩短显像管管长,采用大偏转角。偏转角是指在偏转磁 场作用下,电子束在屏幕对角线处的张角。当偏转角从90° 增大到110°时,管长可缩小1/3,偏转功率则增加为90°时 的123%。为了抑制偏转功率上升可将管颈缩小。 • 目前,显像管大多是大偏转角(90°,100°,110°),细 管颈。
思考
• 试说明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特显像管有三个阴极,但发 射出的三束电子束共用同一个电子枪聚 焦。 三条电子束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呈一字排 列,因此在任何偏转状态下三条轨迹大 致保持同一水平线上,故只须进行水平 方向的动会聚误差校正,静会聚的调整 也较三枪三束管简单,大大简化了会聚 的调节。 用条状结构荧光屏代替点状结构荧光屏, 荫罩板也做成栅缝状,提高了电子束的 透过率,图像亮度高。
6.1 阴极射线管 6.1.1 黑白显像管
• 用途:在电视机中显示图像 在工业控制设备中用 做监视器。 • 组成:电子枪 偏转系统 荧光屏 玻璃外壳 • 原理: 视频信号加在电子枪上以调制电子束强度,被调制的电 子束在偏转系统作用下,在管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偏 转,在荧光屏上扫描出与被摄景物几何相似、明暗对应的适 合人眼视觉要求的光学图像。
• 自会聚原理 由于从直线形排列的电子枪发出的三个电子束在一个水 平面内,因而消除了产生垂直方向会聚误差的主要因素。 水平方向的会聚: 三对环形永久磁铁用来进行静态会聚调整。一对为二磁 极式,一对为四磁极式,一对为六磁极式。 二极磁铁也叫色钝磁铁,其作用是使三条电子束一起同 方向移动。 四极和六极磁铁称为静态会聚磁铁。四极磁铁可以使红、 蓝两边束产生等量反方向的移动。 六极磁铁可使红、蓝两边束产生等量同方向的移动。 四极和六极磁铁在管颈轴线处的合成磁场为零,因此对 中束无影响。
• 原理:
当灯丝加电,旁热氧化物阴极达到工作温度时,大量电 子获得逸出功,从阴极发射而出。 若加速极电压UG2为额定值时,改变第一控制栅极电压, 即可改变阴极表面电位,控制电子束流大小。
当调制电压为截止电压时,阴极电子因负电位全部返回阴 极。相反,当合成电场为正时,大量阴极电子发射并被加速。
电子在加速极附近形成交叉点,其位置和大小随调制极电 压大小而变化,此交叉点截面大小直接影响电视图像分辨率。
光电测试技术课件之一
——阴极射线管
第6章 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 阴极射线管(CRT) • 平板显示(Flat Panel Display,即FPD)
阴极射线管是传统的信息显示器件。它显示质量优良, 制作和驱动比较简单,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因此半个世纪 以来一直在显示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同时 它也有一些严重的缺点,例如电压高、有软X射线、 体积庞大、笨重、可靠性不高等,这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大 规模集成电路所具有的电压低、体积小、信息密度高等特点 很不相称。 从大屏幕显示方面来讲,100cm以上的CRT质量要超过 100Kg,体积大,搬动困难,不能适应现代家庭对高清晰电 视(HDTV)和现代战争对大屏幕显示器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平板显示技术应运而生,而且获得了 迅速发展。 平板显示在国际上尚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显示 器的厚度小于显示屏幕对角线尺寸的四分之一的显示技术。 这种显示器厚度较薄,看上去就像一块平板,平板显示因 此而得名。
平板显示的种类:按显示媒质和工作原理分为 • 液晶显示(LCD) • 等离子体显示(PDP) • 电致发光显示(E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