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分类汇编陆地和海洋(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为大洲分界线,该界线是()
A. 白令海峽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 土耳其海峡
(2)乙处所在的国家是()
A. 日本
B. 马来西亚
C. 菲律宾
D. 印度尼西亚(3)丙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 60°E,30°N
B. 60°W,30°N
C. 60°E,30°S
D. 60°W,30°S (4)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1)B
(2)A
(3)D
(4)B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甲是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分界线。
(2)从图中可知,该国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日本,故乙处所在的国家是日本。
(3)从图中可知,丙地在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AB错,其经度是60°W,故D符合题意。
(4)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B;(2)A;(3)D;(4)B。
【点评】(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从板块位置来看,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3)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
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A. 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
B. 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D. 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浸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
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3.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的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所表示的大洲分界线是()
A. 土耳其海峡
B. 白令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马六甲海峡
(2)关于图中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②工业布局临近原料产地
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分布在西南沿海
④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如图所示月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
B. 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
C.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快时期
【答案】(1)B
(2)D
(3)A
【解析】【分析】(1)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图中甲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乙国是俄罗斯。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重要的工业中心。
在乌拉尔一带,建有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在西伯利亚地区,则以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秋明)油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库兹巴斯煤田;可见俄罗斯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便于发展工业;该国被称为“世界加油站”,根据题意,故选D。
(3)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白令海峡附近,图中-10°等温线在海洋上向北弯曲,表明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故A正确;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此时处于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故B错误,悉尼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正值多雨季节;故C错误;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冬季,夏季在暴雨的冲刷下,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快时期;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形成了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四个大型工业区。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煤、铁资源丰富,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但俄罗斯轻工业不够发达,许多轻工业品需要进口。
(3)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4.2019年3月10日,“雪龙” 号被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南被科考队员返回上海,完成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
读南极地区围,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拍摄的动物照片,最有可能是()
A. B. C. D.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
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故选:C。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5.2018年8月4日,央视记者行走“冰上丝绸之路”,轮船从江苏连云港出发,历时30多天到达荷兰鹿特丹。
读轮船航行路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轮船从连云港出发,经白令海峡进入()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经过北极地区的海上航线,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轮船出发时正值北极地区的暖季
B. 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C. 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D. 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轮船从连云港出发,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故D符合题意。
(2)A.根据题意可知,轮船出发是是8月4日,正值北极地区的暖季,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以海洋为主,而“冰雪高原”是指南极地区,B不符合题意;
C.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C不符合题意;
D.南极地区纬度高,在加上海拔高、冰雪对阳光的反射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白令海峡是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也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还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分界线。
(2)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
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6.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来形容海陆面积比例,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
所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
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7.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
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该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形成了山脉,这证实了海陆变迁的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8.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回答两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C。
(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
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
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9.读图“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洋洲的面积最大
B. 北冰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C. 亚欧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海陆分布图可以看出,大洋洲的面积是最小的,亚洲面积最大;北冰洋是世界最小的大洋,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故答案为:D
【点评】七大洲按面积从达到小的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0.(2017·通辽)读下图,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海会逐渐扩大
B. 地中海会逐渐缩小
C. ①山脉是非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对挤碰撞形成
D. 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对
挤碰撞形成
【答案】 C
【解析】【分析】A、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故不符合题意;B、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
故不符合题意;C、①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对挤碰撞形成。
故C符合题意;D、②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对挤碰撞形成。
故D不符合题意,选C。
11.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于2017年10月在西班牙阿利坎特港起航,并将于2018年6月在荷兰海牙收官,船队将沿途停靠开普敦、墨尔本、广州、奥克兰、伊塔加、纽波特等城市。
读“环球帆船赛路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本次环球帆船赛依次途经的大洋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2)关于环球帆船赛全程路线的叙述()
A.在低纬度地区停1次
B.经热带地区3次
C.跨越北回归线2次
D.跨越南极圈1次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本次环球帆船赛从从西班牙阿利坎特港起航,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最终到达荷兰海牙。
(2)读图可知,本次环球帆船赛船队跨越北回归线2次,途径热带地区4次,没有跨越南极圈。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北回归线(23.5°N)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23.5°S)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北极圈(66.5°N)是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南极圈(66.5°N)是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
12.关于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B. 台湾岛属于太平洋板块
C. 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 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答案】 D
【解析】【分析】关于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叙述,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台湾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板块的运动,板块运动分为挤压和分离,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3.关于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七分是陆地,三分是海洋
B. 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C. 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
【答案】 C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叙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没有穿过欧洲。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学生还应记住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口诀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4.读下列两幅地图,判断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C. 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
D.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5. 2019 年 3 月 11 日,“雪龙号”完成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上海。
据悉,本次科学考察历时120 多天。
期间,科考队在泰山站(74°S,77°E)建成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并在其他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读“南极俯视图”,完成下列小题。
(1)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
A. 东南方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2)科考队到达泰山站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 环境恶劣,无生命现象
B. 常遇烈风、酷寒
C. 看到北极熊在嬉戏玩耍
D. 此时黄河正值汛期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答案】(1)B
(2)B
(3)C
【解析】【解答】(1)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长城站是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故选B。
(2)科考队到达泰山站时,可以看到这里环境恶劣、但也有生命现象;常常遇到烈风和酷寒等;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这里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此时黄河正值枯水期,故选B。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洋分别是:①是位于南美洲东部的大西洋,②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印度洋,③是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故选C。
【分析】(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
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3)南极大陆附近有三大洋,从南极半岛向东(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为南美洲,向东依次为非洲、大洋洲。
16.当地时间2018年4月15日,泰国曼谷民众玩水枪打水仗庆祝泼水节,迎接泰国新年到来。
泰国气象局表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旱季缺水情况比过往更为严重,泰全国超过四分一的主要蓄水池的储水量都处于低水平。
厄尔尼诺,主要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产生许多异常的极端天气现象。
厄尔尼诺暖流出现在图中哪个位置?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厄尔尼诺主要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可以看出,厄尔尼诺是发生在图中A处。
故答案为:A。
【点评】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南美洲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17.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 中心位于经度0°, 北纬38°, 下图为陆半球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陆半球的中心是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在陆半球图上()
A. 七大洲都有分布
B. 能看到地球上的五带
C. 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 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3)图中()
①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②亚欧大陆所跨经度不到180°
③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
④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A
(2)C
(3)B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 中心位于经度0°, 北纬38°,说明陆地的中心是位于图中甲地,故答案为:A。
(2)在陆半球的图上,没有南极洲和大洋洲的分布;看不到地球上的南寒带;可以看出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仍然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故答案为:C。
(3)由图可以看出,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欧大陆所跨经度超过了180°;北冰洋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区,故答案为:B。
【点评】(1)我们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称作大陆,地球表面共分为六块大陆,即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大洋洲大陆。
其中亚欧大陆是面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