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细节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 雅的人生志趣。 意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考察角度有:1、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分析鉴赏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展现,可以是一个眼神, 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 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 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 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 从人物的性格、思想、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等方面进行思考。即:
问题:请简要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1)诗中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 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 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 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情节、细节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题葡萄图
徐 渭①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
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
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
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3.(2018•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 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 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描写
(3)诗人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表现了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
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问题: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问题:请赏析诗中陆鸿渐的形象。
答:(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高洁不 俗,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生活悠 闲)的高人逸士(隐士)形象。
(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 意象、 之地的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 环境 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表现了陆鸿渐寄情山水、 不以尘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情节、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 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2018•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看标题、作者、注释,知人论世。 (2)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 (3)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等描写。 (4)分析诗中的典故。 (5)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
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如:菊、狭径、 柴门很可能就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 形象”
答题步骤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性格+身份”,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
(2016卷1)《金陵望汉江》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 写有什么用意?(6分)
(2016卷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 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 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 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 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6分)
答:(1)首联表现了苏轼旷达、洒脱的 性格特点;
(2)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 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 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 态,悲伤落泪。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 苕溪(今浙江嘉兴),以擅长品茶著名, 著有《茶经》一节,后人尊为“茶王”、 “茶神”。 带郭:靠近外城。
答:(1)诗中塑造了旷达洒脱、关心担 忧弟弟的诗人形象。 描写
(2)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诗 人并不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 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诗人劝勉弟弟 出使要不辱使命,展现大国风范,并且 通过用典,嘱咐弟弟切莫告诉单于自己 是“中朝第一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担 忧弟弟的形象。 典故
答:(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 羁的诗人形象。
(2)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 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 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则写出 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诗中塑造了一个壮志难酬、迟暮悲 伤、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 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 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 “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 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 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 心境。
羁人(游子)形象:辗转漂泊,羁旅天涯;孤独苦闷; 思念故乡
英雄(悲士)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矢志报国、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功业难成、 报国无门,不被赏识
思妇(宫女)形象:思念丈夫、离情别绪、缠绵悱恻、 爱恨情长
美人形象:比喻君王或自喻
例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 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 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 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 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 邪?” 问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
考纲解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 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 断他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 意义。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能力等级为D。
近三年的课标卷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 对诗歌三类形象鉴赏的能力。
2018年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答:(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
人形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2分题)
意象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 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
小结
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 1、看标题、作者、注释。 2、抓情节、描写。 3、赏景物(意象)。 4、析典故。 答题步骤: 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意义(情感)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 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 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 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 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 《观刈麦》一诗相近。
将士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3、概括形象的意义。 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
情或蕴含的哲理。这一步有时可以不涉 及。
身份如:英雄、美人、游子、思妇、隐 者、悲士、征人、诗人、画家等。
人物形象用语举隅
隐士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淡然、远离尘世、 悠闲自得
征人形象:献身边塞,英勇豪放,慷慨激昂;厌倦战争, 怨恨不平,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