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耳穴压豆治疗290例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穴治疗改善头晕头痛症状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耳穴压豆护理干预,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而血压到有效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豆;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眩晕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头痛等,甚至可能出现自律神经失调、无法站立等现象。
临床上认为多种原因可能引发眩晕症,譬如贫血、颈椎病、动脉硬化等,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引发严重的后果。
近千年来,中医在改善眩晕患者头晕头痛等方面效果极好[1],本实验针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进行干预,在改善其头晕头痛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中选出6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8.64±3.54)岁;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36±3.87)岁。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眩晕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资料完整并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合并脑出血、脑血栓者;合并颈椎脱位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用药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追踪观察并详细记录。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清淡饮食,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叮嘱患者不能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生冷食物,并且不能喝茶或咖啡。
3、环境护理: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控制探视的人数和次数;督促患者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耳穴压豆的作用及功效

耳穴压豆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失眠治疗
耳穴压豆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03
预防抑郁症复发
对于已经治愈的抑郁症患者,耳穴压豆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耳穴压豆在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01
抑郁症状缓解
耳穴压豆的优势
耳穴压豆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不会对身体造成创伤或副作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可靠
耳穴压豆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药物,治疗成本低廉,可以为患者节省不少医疗费用。
经济实惠
耳穴压豆对许多常见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疼痛、内分泌紊乱、失眠等常见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效果显著
耳穴压豆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治疗,也可以由家人或朋友协助操作。
xx年xx月xx日
耳穴压豆的作用及功效
耳穴压豆的基本概念耳穴压豆的治疗原理及功效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耳穴压豆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耳穴压豆与传统中医理论耳穴压豆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耳穴压豆的基本概念
耳穴压豆,也称为耳针或耳压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的治疗方法。
作用机制研究
临床试验研究
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耳穴压豆的现代医学研究
培养专业人才
01
加强耳穴压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耳穴压豆的普及和推广
推广普及知识
02
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耳穴压豆的普及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建设合作机制
03
建立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耳穴压豆事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耳穴贴压及护理对治疗眩晕患者的应用效果

耳穴贴压及护理对治疗眩晕患者的应用效果摘要:耳穴贴压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其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在中医学上,人体耳部形状犹如倒立婴儿,其分为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三角窝、耳甲腔、耳甲艇等,其经络穴位对应人体肢体及各脏腑器官,如:肝、心、脾、肺、肾等,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其取材方便简单,价格低廉,效果显著,适合为广大患者进行治疗及正常人群自我保健。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我科5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贴压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法进行辩证取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及健康宣教,及时了解眩晕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调畅情志,出院前定期复查,做好随访工作。
结果:在治疗眩晕病人的过程中,采用耳穴贴压法,能够减轻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焦虑、恐惧心理,减少痛苦,提升护理效果,取得疗效。
关键词:耳穴贴压,眩晕,护理人体耳部形状犹如倒立婴儿,其分为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三角窝、耳甲腔、耳甲艇等,其经络穴位对应人体肢体及各脏腑器官,如:肝、心、脾、肺、肾等。
《正气按摩要领》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是肾,耳轮是脾,耳是心,耳肉是肺”。
耳孔排列在耳前,像一个倒装的胎儿,头部向下,臀部和下肢向上,胸部和躯干在中间。
当身体生病时,相应的耳部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耳压贴压疗法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疾病控制方法。
许多中医经典都曾讨论过,“肺是主要气体,全身都是通过耳朵,”犀牛的一个来源说。
灵性日:“耳朵,祖先的静脉也聚集在一起。
”上帝:耳和祖脉也是聚"。
天:"耳和祖脉也是聚"。
耳穴贴压疗法是中医传统的特色治疗技术,在耳穴或敏感区域上贴压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对穴位进行适当的压力刺激,可产生热、麻、胀、痛等局部反应,以达到减轻眩晕症状,缓解焦虑,从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1 资 料 与 方 法
予半 流质饮 食 。可配合 食疗 ,如荷 叶粥 。 肝火 亢盛证 : 饮食 以清淡 为主 ,宜食 山楂 、淡 菜 、紫 菜 、 芹菜 等 。禁 食辛 辣 、油腻及 过成之 品 。
1 - 3 治 疗 方 法 1 . 3 . 1 对 照组 : 应 用 常 规 扩 血 管 、营 养 神 经 、脱 水 、
止 吐等 药物 治疗 。 1 - 3 . 2 观察 组 : 耳 穴埋 豆联合 穴位 按摩 。 1 . 3 . 2 . 1 耳 穴 埋 豆 方 法 ( 1)用 物准 备 : 药豆 ( 王不 留行籽 ) ,胶 布 ,镊 子 、探 针 、棉 签 、皮肤 消 毒液 ( 7 5 % 酒精 ) 。( 2)操作 方 法 :首先 选 取 耳 穴 ,主 穴 为肝 、心 、脾 、肾 、神 门 、交 感 。配 穴 根 据 病 情 选 取 ,高 血 压性 眩 晕 加 降压 沟 , 自主 神 经 功 能紊 乱
淡 、苔 黄或 白腻 、脉 弦 或 细 弱 ,部 分 病人 血 压 高 ,心 肺 腹 神 经系 统未 发 现 阳性 体 征 。排除 C T检 查确 诊颅 内占位性 病
变 引 起 的 眩 晕 ’ 。
根据 中 医辨 证分 型进行 饮食 护理 。 肾气亏 虚证 : 饮 食 宜 富营 养 ,如 甲鱼 ,淡菜 ,银 耳 等 , 忌 食煎 炸 炙 烤 及辛 辣 烟酒 。 日常可 以多 吃黑 芝麻 、核桃 肉 捣烂 加适 当蜂蜜 调服 。 痰瘀 互结证 : 少 食肥 甘厚腻 、生冷 荤腥 。素体肥胖 者适 当控 制饮食 ,高 血压 患者饮食 不宜 过饱 ,急性 发作 呕吐剧 烈者禁食 ,呕 吐停止后 可 给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

对两组 患者 眩晕症状 ( V S S—S F ) 进行 疗效评 分, 结果 : 总有效 率观察组 为 9 1 . 2 %, 对照组为 7 0 . 0 7 %, 组间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 P< 0 . 0 5 ) ; 观察组治疗 2 0 d及 3 0 d后 V S S—S F评 分与对照组 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P< 0 . O 1 ) 。结论 : 耳 穴 埋 豆辨证 治疗眩晕病 配合 中医护理疗效满意 。
埋豆, 两耳 轮换 , 2 d更 换埋 豆 1次 , l O d为 1 个疗程 ,
激达 到调 节 人 体 经 络治 疗 疾 病 的一 种 方 法 J 。近 年来 耳穴 治疗 眩晕 病 的 临床研 究 时 有报 道 , 笔 者 运 用耳 穴埋 豆 辨 证 治 疗 眩 晕 病 3 4例 , 配合 中 医 护 理 干预, 收 到 较好 疗 效 , 并 与用 敏 感 点 埋 豆 配 合 西 医 常 规护 理 的 3 O例作 对照 观察 , 现报告 如下 。
第3 1 卷第 3 期
・
确 南中区1 肾 I 志
V o 1 . 3 1 N o . 3
1 2 2・
2 0 1 5年 3月
H 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Ma r 2 0 1 5
2 . 2 观察 组 采 用耳 穴 辨证 取 穴 埋 豆配 合 中 医护
理。( 1 ) 分 4型 采用 耳 穴 辨 证 取 穴 埋 豆 , 主 穴 取
1 9例 , 女 1 5例 ; 年 龄最 大 7 3岁 , 最t J  ̄ 2 5岁 , 平 均 ( 4 0±1 8 . 5) 岁; 病 程最 长 1 0年 , 最 短 1周 , 平 均
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在我国每年持续递增,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除了西医治疗外,一些中医的方法简便灵验,不良反应小。
近几个月来,我们采用耳穴压豆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16例眩晕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眩晕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0例。
治疗组:男25例,女41例,肾气亏虚证8例,痰瘀互结证35例,肝火亢盛证6例,阴虚阳亢、脉络瘀阻证12例,痰热互结证5例,年龄45~84岁;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肾气亏虚证5例,痰瘀互结证28例,肝火亢盛证4例,阴虚阳亢、脉络瘀阻证9例,痰热互结证4例,年龄48~82岁。
两组患者均为Ⅰ级高血压和Ⅱ级高血压,治疗前病情轻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耳鸣、耳聋、口干、口苦、出汗等[1-3]。
西医诊断:①未经过治疗,平均收缩压≥140mmHg 和(或)平均舒张压≥90mmHg;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4周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4]。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0~85岁,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服药依从性差,血压测量不准确。
②有严重瓣膜病、心肌病、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哮喘、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5]。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常规口服缬沙坦控制血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②治疗组:除常规西药治疗外,给予耳穴压豆中医特色治疗。
常用穴:神门、交感、降压沟、心、肝、肾、内分泌;肾气亏虚证、肝火亢盛证选肾、枕、皮质下;痰浊壅盛证选脾、枕、皮质下。
贴压后,按压穴位0.5min,每天按压3~5次,每次每穴约1min,以局部潮红发热为宜。
每次选3~4穴,贴一侧耳朵,3d 后换至对侧,症状重者可双耳同时贴。
疗效评价:中医证候学评价: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评分标准[6],动态观察证候变化,评价患者的症状是否明显缓解,见表1~3。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虽然有各种药物可以控制高血压,但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而且对于症状的缓解并不十分明显。
寻找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成为了研究人员头痛头晕症状管理的焦点。
耳穴压豆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被广泛用于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经络,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
在一些临床实践中,耳穴压豆被发现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研究耳穴压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效果,验证其对患者症状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耳穴压豆的理论支撑和操作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结果的探讨与分析,为该护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耳穴压豆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在于探究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耳穴压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痛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完善临床护理技术,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耳穴压豆的原理与方法耳穴压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对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对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眩晕患者实施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眩晕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观察组),常规操作(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
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在眩晕症状评分(VSS-SF)中得分较低,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改善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对于眩晕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缓解了临床症状,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眩晕;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眩晕属于常见的症状,由于不同类型的疾病,而导致患者对空间定位关系存在障碍而产生的运动错觉。
从主要表现上看,患者可有自身转动,外界旋转,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形,从发病机制上看,主要是由于脑部、前庭功能等反射通路中出现的问题【1】。
与此同时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患者的情绪受到困扰。
生活中影响到其平衡能力,增加了跌倒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治疗中以药物为主,除了西药治疗外,在中医认为眩晕与情志、失血疲劳等因素相关,建议以中医经络为理论指导开展多方案治疗。
鉴于此,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眩晕患者为对象,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眩晕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观察组40例,年龄在41到76岁,均值(58.63±4.72)岁。
对照组40例,年龄在42到76岁,均值(59.09±4.55)岁。
患者体征、病程无对比差异,达到研究标准,P>0.05,无统计学意义。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持耳廓 , 右手用 镊子夹取备好的王不 留行籽 对准穴位 紧贴压
其上 , 轻 轻揉 按 l 并 一2分 钟 。每 次 以 贴 压 5—7穴 为 宜 , 嘱
耳廓特定点刺激 是 以疏 通经 络 、 调节脏 腑 , 从而 达到 防
治疾病 目的的一种 治疗方 法 , 它是 中 医学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 关键词 】 耳穴压豆; 眩晕
d i1 . 9 9 ji n 1 7 0 6 . 0 2 1 . 3 o :0 3 6 / .s . 6 2— 3 9 2 1 . 8 0 5 s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 2 5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0 6 ( 02 1 2 2 0 6 2— 3 9 2 1 ) 8— 2 2— 2 数 ( L ) Q I。
【 中医与 中西医结合 】
耳 穴 压 豆 改 善 眩 晕 患 者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的 疗 效
陈桂 梅
( 京 脑 科 医院 中 医 科 , 苏 南 江 南京 2 02 ) 10 9
【 要】 目的: 摘 探讨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眩晕患者6 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 4例, 予常规治
见 表 2 :
气血亏虚型 l 、 不足型 1 、 湿 中阻型 1 2例 。 肾精 8例 痰 3例。症 状表现为头晕 目眩伴 自身旋转或 自动 感 , 少数严 重者 头不敢
移 动 , 伴 有 恶 心 、 吐 等 消 化 道 症 状 。病 程 1天 一2 并 呕 0年 。 将 患 者 随 机 分 对 照组 3 4例 和 治疗 组 3 3例 。
12 诊断 要点 .
头晕 目眩 、 视物旋转 , 则闭 目可止 , 轻 重者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67期289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监护·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观察石岐培(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0 引言一般情况下,眩晕症往往会导致患者感觉头晕目眩,严重时极有可能出现循环缺血的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从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并未对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展开深入的研究,同时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不是很完善,大致认为其有可能与贫血、过度用眼以及颈椎病等有密切关联。
当眩晕症一旦发现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患者思维能力减弱、半身不遂以及痴呆等。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耳穴压豆在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其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强化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医院的12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秉持自愿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60人,男性32人,女性28人,年龄在40-69岁,平均(54.56±1.25)岁;观察组60人,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在39-68岁,平均(53.68±1.34)岁。
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实践,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眩晕症的诊断标准,即常有头晕目眩之感,严重时会昏倒,同时出现头痛、耳鸣以及肢体震颤、失眠、心情烦躁、目胀以及舌红等症状;②患者不具有心脏病、肝肾疾病以及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眩晕症患者;②排除小脑出血导致的眩晕症患者;③排除骨折以及颈椎脱位导致的眩晕症患者;④排除具有精神疾病或者其他精神障碍的眩晕症患者;⑤排除双耳内耳廓皮肤受损的眩晕症患者。
浅谈耳穴埋豆法治疗眩晕的可行性

浅谈耳穴埋豆法治疗眩晕的可行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复杂,本文通过对耳穴埋豆法治疗眩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耳穴埋豆法;眩晕;可行性眩晕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是由空间定向障碍所引起的运动错觉,眩晕,眩指的是眼前发黑或眼花,晕指的是感觉外界景物或自身旋转或头晕。
两者常一起发作,因此称之为“眩晕”。
此症的发作同机体多系统器官有着密切关系,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
眩晕多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因极为复杂,常涉及多系统疾病。
1可行性分析现代医学认为眩晕是一种发作性视自身或外界景物有晃动感及旋转感的病症,大部分是因头位、体位的变动而发生。
眩晕会同时伴有眼症(包括闪光、黑蒙、视物变形等)、肢体无力或麻木、内耳疼痛、昏厥、猝倒等症状。
会出现脑干轻微损伤体征,如调节及辐辏障碍、角膜及咽部反射消失或减退,自发性或转颈对一侧椎动脉施以压迫后诱发的眼震等。
现代医学治疗眩晕的主要原则是给予患者药物或物理治疗后对健侧前庭功能加以抑制或促进病侧前庭功能的恢复,同时强化前庭代偿作用,从而促进症状的减轻或消除。
眩晕患者的精神因明显的恶心、呕吐及对症状复发的担心而极其紧张,所以需要通过用药来使自主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等眩晕伴随症状得到减轻。
药物治疗眩晕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对症治疗、可减轻眩晕发作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还能用氟桂利嗪等钙拮抗药;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麻黄碱等拟交感神经药物;吩噻嗪衍生物等抗多巴胺能药物;地西泮类药物、银杏制剂及乙酰亮氨酸等药物也能发挥治疗作用。
其二是针对引发眩晕的各种原因加以治疗。
如可加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庭神经元炎;可用钙拮抗药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采取颈部牵引、理疗及按摩治疗颈性眩晕等。
随着人们加深了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传统医学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逐步提倡自然疗法,其中耳穴疗法的适应症广、可快速见效、防治效果好、无副作用,且经济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方法探讨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眩晕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字】耳穴埋豆辨证;眩晕病;中医护理;西医常规护理;临床效果眩晕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血压变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耳鸣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眩晕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
中医认为眩晕病病因分为本虚标实和本虚两类,耳穴埋豆为中医治疗眩晕病的常见方法,效果显著,合理有效的中医护理可对治疗起积极配合作用[2]。
基于此,本研究对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8年9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眩晕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7.89±4.47岁)和研究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7.41±4.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耳穴埋豆治疗过程中局部有热、麻、胀、痛感,治疗期间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眩晕等不适,嘱患者耳穴埋豆治疗期间治疗处皮肤不可沾水,如埋豆脱落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不可自行更换。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辨证施护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辨证施护中的应用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眩晕患者辨证施护中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晕眩患者预后。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眩晕患者,总计92例。
结合随机法,进行参照组、试验组分组。
参照组46例眩晕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46例眩晕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
比较参照组与试验组眩晕患者治疗效果、眩晕评分。
结果:试验组眩晕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出院时对比入院时且试验组对比参照组DHI评分比较,P<0.05。
结论: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辨证施护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眩晕症状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眩晕症状;康复效果;辨证施护神经内科中眩晕疾病较为常见,患者有眼花、头晕等表现,且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症状,以高血压以及贫血等患者眩晕情况居多[1]。
为了促进眩晕患者恢复,需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中医中强调结合不同症候进行辩证施护的价值,以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的眩晕患者为例,总结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辨证施护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总计92例。
纳入标准:(1)诊断眩晕患者;(2)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有良好的配合能力。
排除标准:(1)严重心脏疾病患者;(2)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无法配合参与患者。
进行眩晕患者分组,采取随机法。
参照组(n=46):男性26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8-65(51.9±4.5)岁。
试验组(n=46):男性23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8-65(52.2±5.6)岁。
2组眩晕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中医治疗,风痰上扰证以天麻钩藤饮以达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效果,痰浊上蒙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达到化痰祛湿、健脾和胃的效果,气血亏虚者以归脾汤以达到补益气血、调养心脾的效果,肝肾阴虚者以镇肝熄风汤达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

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7-02-21T13:45:33.5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曾于林[导读] 近年来,中国眩晕症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年龄谱有年轻化趋势。
(澄江县中医医院云南澄江 652599)【摘要】耳穴压籽疗法在治疗眩晕症引起的头昏、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时,因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价廉安全,疗效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接受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眩晕;耳穴压籽疗法;中医特色疗法【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08-02 近年来,中国眩晕症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年龄谱有年轻化趋势。
本病症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成为中风、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
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严重者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甚至面白、汗出、昏厥。
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内耳眩晕症、贫血、神经衰弱及脑部、颈椎疾患和药物中毒等疾病。
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 “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因此,中医认为眩晕是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病位在肝、肾、脾。
耳穴压籽是采用清洁的菜籽、药籽、磁石、绿豆等圆形硬粒,将其贴于小方块中央,服贴于耳穴上,用手指按压以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以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而起到治疗的目的。
1.临床治疗常用的耳穴及定位穴名:神门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穴名:心穴定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穴名:肾上腺定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穴名:内分泌定位: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穴名:交感定位: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穴名:皮质下定位:对耳屏内侧面2.辩证施治2.1气虚血瘀证2.1.1临床表现:头昏耳鸣、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自汗,面色无华,肢体麻木或偏瘫。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讨论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眩晕症的患者60例,选自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均使用耳穴埋豆辩证法治疗。
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相比(P<0.05)。
结论:在使用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症过程中使用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耳穴埋豆辨证;眩晕病;中医护理眩晕症与晕厥,头昏具有一定区别,是指身体对周围的空间定位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外物或者自身的位置性或者运动性的错觉的疾病[1]。
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四肢冰冷,耳鸣耳闷,面色苍白,冒冷汗,视物旋转,坐卧不安等症状[2,3]。
眩晕症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还可以为其他疾病的前兆[4]。
在治疗中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无法治本,使用中医耳穴埋豆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中使用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本文中选择眩晕症的患者60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眩晕症的患者60例,有30例男性,有30例女性。
其中实验组:年龄均值(60.38±1.78)岁。
对照组:年龄均值(61.22±1.98)岁。
1.2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对患者实行合适的饮食,充足的休息,适当的运动,定期检测血压水平,血糖水平。
将中医护理应用在实验组中。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选择耳穴埋豆的穴位不同,并指导患者配合使用饮食,锻炼等方法,促进身体恢复。
(1)对于具有肝阳上抗型的患者,需要选择三焦,肾,心等穴位为主穴,叮嘱患者使用清淡的饮食,多食用紫菜,新鲜的蔬菜水果,海带,豆制品等食物,禁止使用辛辣肥腻的食物,还需要控制动物内脏,葱蒜,腰肚,虾蟹,烟酒,韭菜等食物,患者需要节制饮食,特别是晚餐不能吃饱。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耳穴压豆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方面,耳穴压豆也有其独特的应用护理方式。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操作指导。
一、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的理论基础1.中医理论中将耳朵视为一个微缩的人体影像,耳朵上的各种突起、凹陷和斑点都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脏器相对应。
耳穴是人体的重要反射区,通过刺激耳穴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2.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耳穴中有与血压调节相关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平稳血压,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二、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的应用护理操作1.确定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诊断,确定需要刺激的耳穴穴位。
一般来说,治疗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可以选择肾、心、交感神经、迎香等穴位。
2.准备工具:将疏通耳穴的工具准备好,一般可以选择耳穴豆、按摩棒等。
确保工具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交叉。
3.术前准备:向患者解释耳穴压豆的治疗原理和方法,获得患者的配合和同意。
让患者找到舒适的姿势坐下,放松身体,注意保持耳朵干燥和清洁。
4.按摩操作:按摩师应该使用专业的手法,对患者的耳朵进行按摩刺激,重点刺激选择的穴位。
一般来说,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伤害患者的耳朵。
5.术后护理:刺激耳穴后,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具体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饮食,避免因刺激引起的不适反应。
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疗效。
三、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的应用护理效果据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表明,耳穴压豆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
通过选择适当的耳穴穴位,刺激以调理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症状的出现和发作。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症患者中立即止呕应用效果评价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症患者中立即止呕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在眩晕症患者中实施耳穴贴压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院内的眩晕症者共计90例,采取抽签法分组,分成分析组、参比组,分析组实施耳穴贴压中医护理,参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分析组眩晕引起剧烈恶心、呕吐者,参比组无明显恶心、呕吐者,比较对耳穴贴压止呕的满意度、立即止呕率。
结果:分析组立即止呕率与参比组对比更高、满意度也更高,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结论:耳穴贴压中医护理应用在眩晕症呕吐患者中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实现立即止呕,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耳穴贴压;中医护理;立即止呕;满意度眩晕属于临床当中的常见症状,一般由于患者平衡系统产生功能障碍引发的运动幻觉、错觉。
眩晕早期患者一般会存在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耳鸣耳聋、汗出异常等症状,患者平素阳气亢盛,恼怒过盛诱发其产生肝阳上亢而化火,生火动风,部分患者存在长时间闷闷不乐、忧郁及生闷气会造成气郁化火、竭乏肝阴,诱发肝阳上亢,脑部清窍被扰会引发致眩,部分患者由于饮食过程中不注重节制,会造成其肥厚滋腻品,对于脾胃造成损伤,气血亏虚无法上荣清窍会引发眩晕。
其多类治疗方法应用在疾病治疗中,耳穴贴压可实现对眩晕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效治疗,达到立即止呕,效果显著。
本次对于我院眩晕症立即止呕患者采取耳穴贴压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眩晕症患者共计90例,均为本院2022.6-2023.1阶段入院治疗者。
纳入标准:符合眩晕症诊断标准,无治疗禁忌者;排除标准:存在多器官衰竭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采取抽签法分组。
分析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25例,年龄区间为50-79岁,平均年龄62.31±0.34岁,参比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24例,年龄区间为51-78岁,平均年龄62.28±0.31岁,对比分析患者基础资料,两组比较为P>0.05,则表示可对比。
耳穴贴压调治头晕

耳穴贴压调治头晕
1.辨证治疗头晕
【主穴】内耳额枕脑干神门交感(图4-1)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图4-2)。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
【说明】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2.辨病治疗头晕
【主穴】头昏晕点眼(图4-3)
【配穴】高血压病配神门、上下降压点或降压沟;低血压病配脾、升压点;神经官能症配神经官能症点、神门;失眠者配神经衰弱点、失眠穴、皮质下;颈椎病配颈椎、颈;耳鸣者配内耳、三焦、耳病点;恶心或者呕吐者加胃、膈(图4-4)。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于耳穴。
【说明】高血压和神经官能症患者贴压3~7天换药1次,其他患者隔日换贴1次。
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3. 药豆可选用油菜籽、小米、绿豆、莱菔子、王不留行籽、白芥子等。
作者:***。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
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VSS-SF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耳穴贴压可改善眩晕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眩晕;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指各种病因导致患者在空间定位方面出现障碍,进而产生一种运动错觉。
患者常感觉身体在旋转或者周围环境在旋转,并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和坐立不安等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淤内阻和风阳上扰导致脑髓不足,需要通过排痰除淤来治疗。
耳穴贴压主要通过刺激穴位使药物经皮肤吸收入血液,能够调节躯体内脏器功能,起到镇静和缓解疼痛的作用[1]。
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论述,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
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0.23±4.5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74±4.20)岁。
两组资料间比对未见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的标准;(2)临床资料齐全;(3)知晓研究后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精神障碍性疾病;(3)拒绝参与研究。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保证环境舒适、安静,强化对患者的情志支持,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饮食干预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应用耳穴贴压,内容见下:选取皮质下、交感、枕、晕点及神门穴,对穴位应用王不留行贴,用手指进行捻压,每穴按压1~2分钟,每日3~5次,每3日,更换为对侧耳部,持续1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传统中医疗法中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通过对应脏器特 点与穴位的主治功能进行刺激 ,从而达到治疗多种疾病 的目的。
目的:观 察王不 留行籽 耳穴压豆对于眩晕的临床治疗 疗效 。 方 法:选取来 宾市 中医医院 2010年 3月到 2014年 3月采用王不 留行籽耳穴压豆治疗 眩晕 的患者 为研 究组,以同时期 的 209 例 采用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以 10 d为 1个治疗疗程 ,观察患者 的治疗情况与不 良反应 。 结果与结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尸<0.05),且研究组不 良反应较 少。结果证实,王不
47—78岁,平均61.3岁 ,住院病程5—16 d,患者伴有头晕和耳鸣
等症状,对照组患者给予他司汀片进行 口服 治疗 。两组患者的
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 比无显著性意义fP>0.o5)。
珍 鳓祧 根 据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的 《中医 病 症 诊 断 治 疗
标准 》中眩晕 的诊 断标准I1J: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 、精神不振 、
1 对 象 和方 法
1.1 对 象 选择来宾市 中医医院2012年3月 ̄d2014年3月收治
的290例 眩晕 症 患 者进 行 耳 穴压 豆 进行 治疗 ,其 中男 1 90例 ,女
100例 ,年龄 45~78岁 ,平 均60-2岁 ,住 院病 程4—19 d,患者 伴
有头晕、胸闷 、耳鸣、乏力等临床症状 ,经过脑病科查体无 明
3 讨 论 3.1 王 不 留行 籽 耳 穴压 豆 临 床 价 值 以王 不 留 行籽 为 基 础 的 止晕耳穴方,以内耳 、额、枕 、脑 点、神 门、交感 为主穴 ,以 肝 阳 上 亢 加 心 、肝 、 肾 、三 焦 为配 穴 ,能够 治疗 气 血 亏 虚 、肾 精 不足 、痰 浊 内蕴 等 病 症 ,将 王 不 留行 籽 贴 压 与 穴 位 上 ,能 够 达 到滋 阴潜 阳、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功效,治疗各型眩晕 3.2 王不留行 籽耳 穴压豆治疗 眩晕 现代 医学理论认为造成 眩晕的病因包括颈椎病、情绪抑郁、脑 供血 不足 等相 关病 征【 。 临床上单纯使用西医药物治疗头晕时缓解较为 困难 ,采用王不 留行籽 耳穴贴压 ,有利于眩晕的缓解 ,取耳穴有疏肝理气安神 的作用 。在文章的研究中,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治疗眩晕 的治疗有效率为92.41%,高于对 照组 。
患者。④排除药物过敏过其他原 因不是个纳入研究因素的患者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 予他 司汀片(上海科兴实验室设备有
限公司生产 ,批号:100375.200903,规格:100 mg)口服进行
口服治疗 ,每次1片,2次/d,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
研究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药豆治疗 ,操作前使用乙醇片清洁
面色淡 白、畏 寒肢冷 ,腹痛喜按,少气乏力 ,舌质淡嫩 ,脉微
或 沉 迟 无 力 等 症 状 。
绒
①符合 《中医病症 诊断治疗 标准 》中眩晕 的诊
断标准 ;②经过颈椎X射线片 、CT、MRI影像学检查确认病症 。
罄 ①排除伴随严重心脑器质性疾病 以及精神病患
者 。②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排除未按规定服药或资料不全
1 0 d为1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眩晕、运动功能障碍 、面
部麻 木 、 四肢 无 力等 体 征进 行 观察 ,记 录 患者 的不 良反应 。
1.3 判 定 标 准 参 照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的 《中 医病 证 诊 断疗
效标准》制定 ,共分为治愈 、好转 、未愈3个标准 ,其 中以患 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实验室检查基本好转为治愈 ,症状 以 及 体 征 有 所 减 轻 为 好 转 ,症 状 无 改变 甚 至 恶 化 为无 效 。 1.4 统计 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 件进 行统 计学分 析处 理,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以P<0.O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显的阳性体征 ,西医检查 内耳性眩晕100例、颈椎病50例、心脑
血管疾病50例 、梅尼埃病45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物或食物 中毒45例 ,中医诊
断患者舌苔黄腻或 白,脉 弦或细 。所有 患者均采用王不留行籽
耳穴压豆进行治疗 ,将该组 患者作为研 究组 。随机选择同时期
的290例眩 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其 中男156例 ,女134例,年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增刊 2015—05出版
ChineseJournalofTissue EngineeringResearch May,2015
一 。 积 删
中医技术耳穴压豆治疗290例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张 玮 ,李腊 梅(来宾 市 中医 医院 ,广西壮 族 自治 区来宾 市 546100)
2 结 果 2.1 疗效 比较 研究组 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 裹 1。 表 1 两组治疗疗效 比较
表注:与对照组相 比,aP<0.05。
2.2 不 良反应 比较 治疗过程 中,对照组 出现轻度恶心8例 , 不 良反应 发生率2.8%,患者症状轻微 ,可 耐受 ,停药后恶心 反应消 失。研 究组 出现1度烧伤2例 ,不 良反应发生率0.7%, 在压豆 后出现局 部皮肤轻 微红肿、瘙痒 的症 状,第2日症 状缓 解 ,不 影响治疗 。其 他患者均未见不 良反应 发生。
留行籽耳穴压豆是临床治疗眩晕的有效方式 ,安全性好 。 :戋键 组织I程:王不肇行籽:耳穴压豆 :眩晕 通 羞 李牿梅 ,来 宾亩 中医医院.广西壮族 自治区来 宾市 546100
0 引言 眩 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产 生眩晕的因素包括 心脑 血管疾
病 、贫 血 、颈 源 性 疾 病 等 多 种 因 素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为 头 晕 症 状 。 耳穴压豆是中医治疗眩晕 的有效方法 。王不 留行籽具有活血通 经 、消 肿 止 痛 等 功 能 ,中医 传 统 疗 法 中使 用 王 不 留行 籽 贴 压 耳 穴 ,通过对应脏器特 点与穴位 的主治功 能进行刺激 ,从而达到 治 疗 多 种 疾 病 的 目的 。眩 晕 患 者290例 进 行 耳 穴 压 豆 治 疗 ,得 到 了 良好 的治疗效果 。
耳 穴 处 ,患 者 取穴 颈 椎 、。肾上 腺 、皮 质 下 、 脾 、 肾 、神 门 , 以
毫 针 柄 寻 找压 痛 点 ,定 位 穴 位 ,将 王 不 留行 籽粘 附于 胶 布 上 贴
敷于选用 的穴位上,两耳交替使用 ,每 日两次更换1次 ,使用时
用收拾轻按籽粒30—60 S,使穴位得到初步刺激 。两组患者均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