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五、小结
你觉得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课题
13 夜莺的歌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分析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找出文中句子,分析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板书设计:
13 夜莺的歌声
吸引敌人———————\
与敌人周旋\
夜莺的歌声首尾呼应
歼灭敌人/
投入新的战争——————/
(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机智,灵活)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互相呼应)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2.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3.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分析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找出文中表现小雨来品质的句子,并体会分析
板书设计:
14 小英雄雨来
高超的游泳本领
/ \
跳进河里,安全脱险————雨来————接受爱国教育
\ /
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学反思
课题
14 小英雄雨来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
景物描写的作用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五、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4、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12月苏军发动反攻,次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同年夏,德军又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不久苏军又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四、总结归纳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认真聆听,质疑
举例:为什么到处都有战争?
战争带来的都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标出自然段
根据自己理解写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要求: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四、学习预习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
2.交流,朗读。
3.小结。
(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第一:望着妈妈笑
第二: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掩护李大叔 第四:与鬼子斗争
第五: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雨来没有死
五、


段间的联系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思考问题
对小雨来感兴趣
并参与朗诵和雨来事迹的记录
二、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入情入境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
观看图片,体会雨来锁在的生活环境
三、入题
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三、
讨论,品味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5.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6.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六、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1.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
5.小结。
(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复述课文内容
小雨来有高超的本领,文中第几段第几行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