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与综合运用 (共3题;共14分)
1. (2分) (2017九上·雨山期中)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5)鸡声茂店月,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2分) (2019七下·西城期末) 学校组织学生去首都博物馆开展“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语文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活动前,同学们查找到下面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①今年时逢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为我国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的人民艺术家,由老舍纪念馆等单位牵头承办的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系列纪念活动将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我们不仅能集中欣赏到充满老舍元素的艺术展览,还能聆听围绕老舍作品展开的专家讲座。
②老舍的作品,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因此,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白”,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基础上的妥tiē,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有人这样评论老舍先生:他使语言脱去自然形态的粗拙与随意,炼成金子,________,如同一件精雕细刻的瓷器。
①文段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依据拼音写汉字和对“赏”字笔顺描述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粗拙(zhuó)妥贴“赏”的第一笔是“丨”
B.粗拙(zhuó)妥帖“赏”的第一笔是“丶”
C.粗拙(zhuō)妥帖“赏”的第一笔是“丨”
D.粗拙(zhuō)妥贴“赏”的第一笔是“丶”
②给文段①横线内容依次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号引号B.引号书名号
C.书名号书名号D.书名号引号
③文段②结尾处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中的北京口语朴素精致
B.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华丽脱俗
C.使作品中的北京口语朴素精致
D.使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华丽脱俗
(2)进入展馆,同学们来到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巨幅图画前,围绕作品展开讨论。
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依据《骆驼祥子》原著,给下面三幅图画排序。
甲乙
丙
②下面语句均出自小说《骆驼祥子》,对这些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语境:祥子通过努力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把车比作武士的徽章,表明了这辆车对祥子的重要性,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荣誉的象征。
B.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语境:祥子被大兵抓到军营,有了逃跑的计划。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写出了祥子当时又惊又喜、又怕又累的复杂心理。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语境:祥子在烈日下出去拉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写出了柳树失去活力的状态,突出了天气的炎热,让祥子苦不堪言。
D.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语境:一场暴雨,给大杂院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一场看似平常的暴雨,却能要了底层百姓的命,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观看展览时,同学们发现,老舍先生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一副自勉联,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
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将“著”“尊”“李杜”“春秋”填入对联的适当位置,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的方格中。
上联:报国文章 ________
下联:攘夷大义 ________
②对联中的“春秋”让我们联想到了儒家“五经”中的《春秋》。
孔子编订的《春秋》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__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主编的《资治通鉴》,就是编年体历史巨著。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就选自这部书。
(4)艺术是相通的,老舍先生不仅文学造诣极深,书法也很有特点。
对下列四幅老舍的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丁
A . 甲为楷书,笔画平直,方正端庄。
B . 乙为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C . 丙为篆书,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D . 丁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5)看过展览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留言。
阅读甲乙两位同学的感受,完成各题。
学生甲: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他以京味文化为母体文化,作品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充实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学生乙:老舍的作品于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命运中,透出人间的底色和冷暖;于曲折故事里,折射出深刻的人性。
老舍写百姓的生活,一面是对于弱小者的同情,一面是鲁迅式的批判。
他的思想隐含在结构与细节中,能经得住长久的内心咀嚼。
①学生甲在自己的感受中运用了成语“独树一帜”。
下面语句对此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擅长书法,他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B.苏轼擅长书法,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独树一帜,并称宋代四大家。
②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老舍作品在学生乙心中的感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忧心忡忡
B.家喻户晓
C.诲人不倦D.耐人寻味
3. (10分)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
(不得出现数字)
(2)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
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
二、阅读(55分)(共3题;共55分) (共3题;共24分)
4. (20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
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
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
”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
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
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
弟冲我做个鬼脸。
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
”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
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
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5. (2分)(2011·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
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
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
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
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
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
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
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
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
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
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
(2)
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3)
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
(4)
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
6. (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妾妇之道________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
③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
④无违夫子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孟子否定景春的话的理由是什么?
(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6)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三、写作 (共1题;共1分)
7. (1分) (2016九上·南昌期中) 作文:
有一首小诗写道,只要春天还在,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纵使身陷茫茫
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请以“只要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④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与综合运用 (共3题;共14分)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3-1、
3-2、
二、阅读(55分)(共3题;共55分) (共3题;共24分)
4-1、
4-2、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6-6、
三、写作 (共1题;共1分)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