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箱地漏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沉箱地漏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沉箱的卫生间的地漏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地漏排水装置主要用于卫生间等地面可能积有水的区域,使地面上的水尽快通过地漏排水装置进入排水管排出,避免渗水。
目前,卫生间大多都是具有沉箱结构的,而现有应用于具有沉箱结构的卫生间的地漏排水装置,如图1所示,因其出水孔101小,因而排水量小,且由于排水管连接管102直径固定,因而该种地漏排水装置只适用于一种管径的排水管,通用性不强;另外,在排水管连接管102内设置有水封功能的结构,具有水封功能的
结构需要通过筋板与排水管连接管102连接,因而在排水管连接管102的管壁上就会有筋板,时间长会有发丝等杂物挂在筋板上,从而影响排水,进一步降低排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排水量大且通用性强的沉箱地漏排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沉箱地漏排水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箱体,箱体的一端有开口,另一端朝向开口端内凹,在内凹区域的底面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管口贯穿内凹区域的底面,内凹区域的侧壁面与出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有供直径为50mm~75mm的排水管插入的间距;在出水管朝向箱体开口端的管口上设置有防臭盖,在箱体的开口端设置有排水面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沉箱地漏排水装置,将沉箱地漏排水装置的内凹区域的侧壁面或者出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在使用的是50mm的排水管时,出水管插入排水管内,使排水管的内壁与出水管的外壁连接,而在使用的是75mm的排水管时,排水管插入出水管与内凹区域的侧壁面之间间距内,使排水管的外壁与内凹区域的侧壁面连接,积水从排水面盖进入箱体内,并由箱体上的出水管排出,由于出水管的进水一端较大,因而增大了排水面积,从而增大了排水压力,较于现有的沉箱地漏排水装置而言,本沉箱地漏排水装置的排水量大;且由于出水管和内凹区域的侧壁面可与不同管径的排水管连接,因而可使该沉箱地漏排水装置适用于多种管径排水管,通用性强;另外,由于箱体结构及其上的出水管采用一体成型,因而不再需要额外连接出水管,则不会存在筋板,也就不会有发丝等杂物挂在筋板上,进一步确保排水顺畅,保证排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50mm排水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75mm排水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面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臭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沉箱地漏排水装置,如图2至图7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箱体1,箱体1的一端有开口,另一端朝向开口端内凹,在内凹区域的底面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出水管2,且出水管2的管口贯穿内凹区域的底面,内凹区域的侧壁面3与出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有供直径为
50mm~75mm的排水管5插入的间距;在出水管2朝向箱体1开口端的管口上设置有防臭盖,在箱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排水面盖7。
所述排水面盖7为现有技术。
其中,本沉箱地漏排水装置适用于供直径为50mm~75mm的排水管5插入,通常排水管5标准直径为50mm或75mm,这两种直径的排水管5可以与本沉箱地漏排水装置密封更为密实,气密性好,不会从连接处漏水。
所述防臭盖包括盖体6,所述盖体6罩在出水管2朝向箱体1开口端的管口上,所述盖体6上设置有与出水管2的管口相对的通孔8,在盖体6内且于通孔8一侧的底面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布置的三个连接板9,三个连接板9的邻接端位于通孔8处,且在三个连接板9的邻接端,每个连接板9上均设置有卡于出水管2的管口内的凸起10。
在将防臭盖盖于出水管2的管口上时,每个连接板9上的凸起10均卡于出水管2的管口内,以使防臭盖固定于出水管2上。
水进入箱体1后,由防臭盖上的通孔8流入出水管2中,并排入排水管内。
盖体6照在出水管2上,其侧壁伸入到箱体1的内侧壁与出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的槽体内,而该槽体内有水,由排水管进入地漏的臭味及虫子都会被水阻隔,避免由地漏进入室内。
连接板9上且于凸起一侧设置有内凹面11,所述内凹区域朝向箱体1开口端一面为由内朝外倾斜的斜面12,在防臭盖盖合在出水管2的管口上时,所述斜面12边缘抵在连接板9的内凹面11上,避免防臭盖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