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的时分,光屏上成一增加的像,假定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5厘米时,那么成的像一定是( )
A. 倒立的
B. 缩小的
C. 增加的
D. 虚像
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停止矫正
B.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集聚才干就越强
D. 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能在光屏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远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同,外形完全一样,如下图,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
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过镜片后能集聚的是远视镜
C.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过镜片后能发散的是远视镜
D. 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缩小的是远视镜
4.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失掉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假定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失掉一个〔〕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增加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5.在〝探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下图,烛焰在光屏上恰恰成一明晰的像。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照相机运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熄灭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能够失掉倒立的明晰像
D.改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失掉明晰的像
6.如下图的四个情形中,成实像的是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经过缩小镜看到的字
7. 在研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增加的实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能够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8.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失掉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那么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失掉一个〔〕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增加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9.小乐用缩小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缩小镜离手指稍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缩小镜离手指稍远些
C. 缩小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缩小镜稍近些
D. 缩小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缩小镜稍远些
10.小明用焦距为30mm的照相机拍摄照片,被拍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 小于30mm
B. 等于30mm
C. 大于60mm
D. 略大于30mm
11.如下图是人眼看近处和远处物体时的光路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甲图中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B. 甲图中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 乙图中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D. 乙图中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12.以下图形中的〝眼睛〞及矫正,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十字路口的摄像头外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经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选填〝缩小〞或〝增加〞〕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4. 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选填〝集聚〞或〝发散〞〕.凸透镜的焦点为F,当蜡烛如下图放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可成一个 ________、缩小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15. 如下图,某同窗让太阳光经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个镜片做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
16.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表示某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明晰的像,甲需求配戴________镜,乙需求配戴________镜。
17.远视眼的构成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才干变强,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集聚在视网膜的 ________〔填〝前〞或〝后〞〕,需求佩戴 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8.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___,如今我市先生很多不留意用眼保健,致使远视眼越来越多,远视时就如以下图中的________,而矫正后那么变为以下图中的________ 。
19.探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下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
当u>2f时,光屏上失掉一个明晰、________ 、增加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假想象失掉一个明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_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接近〞〕,同光阴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0.在探求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理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使三者位于
__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1.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运用很广,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____ 镜,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晶状体要凸,其折射光的才干________ 〔填〝强〞或〝弱〞〕一些.
22.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经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理手电筒的聚光圈,使经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平均的柱形光束〔如图甲〕:
〔1〕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
〔2〕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
三、作图题
23.在图中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4.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O为光心,F为焦点〕.
四、实验探求题
25.如下图,李宁同窗在张教员指点下做〝探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出现明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那么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 cm 。
〔2〕李宁同窗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明晰,光屏应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光阴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 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教员取下自己戴的眼睛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窗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明晰.由此可知,张教员所戴的眼镜是________ 透镜,张教员的眼睛属于________ 〔选填〝远视镜〞、〝远视眼〞、或〝正常眼〞〕.
26.小明用蜡烛和毛玻璃光屏做〝探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集聚成一个________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________的距离,结果为10.0cm;
〔2〕如下图,刚末尾实验时烛焰的像只要一小局部红在光屏边缘的A 处,大局部不在光屏上,发生这一现象的缘由是________.
〔3〕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________〔有/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________〔光屏/蜡烛〕一侧.假定要观察到此时的像,那么眼睛要位于________〔光屏/蜡烛〕一侧. 〔4〕小明用LED灯做成字母〝F〞交流蜡烛,将它放在透镜15.0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小明在毛玻璃光屏前面观察物和屏上的像,他直接看到的物为〝F〞,那么他看到屏上像的外形为________;移去光屏,在光屏处,看到像的外形为________。
五、综合题
27.依据题意解答
〔1〕如图1所示,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效果?________
〔2〕要想使这只眼睛失掉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画图说明.
28. 在探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停止了如下探求:
为探求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停止实验.实验时物体固定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不改动,如下图.实验数据记载如下表:
实验序号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7.5 15
3 12 60
〔1〕剖析表中数据可知:坚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那么像距越________ .
〔2〕实验序号1中成的像是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增加〞〕的实像,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做完序号3实验后,小华只改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装置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明晰,他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成倒立、增加的实像,2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假定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5厘米时,此时的物距至少是大于一倍焦距的,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时,成的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成的像能够是缩小的,有能够是等大的,或是增加的,综上所述,A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剖析】依据物距和成像的特点,剖析焦距的范围,再依据新的物距:物体一定在一倍焦距以外,剖析成像特点.
2.【答案】D
【解析】A.远视眼是晶状体的折光才干变强形成的,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停止矫正,A不契合题意;
B.显微镜的装片放在物镜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其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不契合题意;
C.凸透镜的集聚才干与焦距有关,焦距越短,集聚才干就越强,C不契合题意;
D.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能透过透镜观察到正立、缩小的虚像,但不能在光屏承接,D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答案】C
【解析】: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过镜片能出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B错误;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过镜片后能出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远视镜,故C正确;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缩小的是缩小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D错误.
应选C.
【剖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集聚,能成像;〔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4.【答案】A
【解析】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失掉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应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
如今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剖析,应选A.
【剖析】应用标题中提到的物理进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应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失掉成像的状况.
5.【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A不契合题意;
B、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依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动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B不契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此时f<30cm<2f,那么15cm<f<30cm;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此时的物距为15cm,等于焦距,不成像,C不契合题意;
D、当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时,此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减小了像距,故可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出现明晰的像,D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
6.【答案】B
【解析】A、飞鸟在水里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线的反向延伸线会聚成的虚像,A不契合题意;
B、实像可以使底片感光,照相机胶片上成的是倒立增加的实像,B契合题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而构成的鱼的虚像,C不契合题意;
D、经过缩小镜看到的字,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D不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增加的实像,u>2f
缩小镜:原理、成缩小、正立的虚像,u<f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蜡烛距凸透镜20cm,经过凸透镜成增加的实像,所以,20cm>2f,
所以,f<10cm.只要A选项契合题意,
应选:A.
【剖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增加的实像,依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别凸透镜的焦距.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中央失掉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选C.
【剖析】〔1〕依据阳光聚焦方法失掉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集聚后失掉凸透镜的焦点.
〔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9.【答案】B
【解析】【解答】缩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凸透镜成虚像时,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
依据题意要求可判别出正确的做法。
缩小镜是依据凸透镜成正立缩小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缩小镜远离手指,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应选B。
【剖析】处置此题的关键是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条件的了解。
需求先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一焦分真假、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10.【答案】C
【解析】【剖析】照相机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在底片上成倒立增加的实像。
小明用焦距为30mm的照相机拍摄照片,被拍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60mm。
应选C
【点评】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状况是处置此题的关键。
照相机的原理是物距在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在底片上成倒立增加的实像。
11.【答案】C
【解析】【解答】〔1〕由甲图可知,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集聚才干在下降,这是远视眼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远视眼,运用集聚透镜来矫正,即用凸透镜矫正.应选项A、B错误;
〔2〕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远视眼的特征;
远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集聚才干变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假设要让成像在视网膜上,需求将光线发
散些;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应用凹透镜停止纠正.故C正确;D错误。
应选C。
【剖析】解答此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恰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集聚才干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集聚才干削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需求佩戴凸透镜停止矫正。
12.【答案】D
【解析】【解答】A、图示是远视眼的原理图,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A不契合题意.
B、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集聚才干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停止矫正.故B也不契合题意.
C、图示是远视眼的原理图,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没有矫正;故C不契合题意.
D、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集聚才干削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集聚透镜,即凸透镜停止矫正.故D契合题意.
应选D.
【剖析】远视眼的晶状体较厚,集聚才干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集聚才干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13.【答案】增加;实
【解析】【解答】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反,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像是倒立、增加的实像。
故答案为:增加;实.
【剖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增加的实像,u>2f.
14.【答案】集聚;倒立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对光有集聚作用;
由图知,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集聚;倒立
【剖析】凸透镜对光有集聚作用,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答案】集聚;远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集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集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集聚;远.
【剖析】〔1〕凸透镜对光线起集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远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16.【答案】凹透;凸透
【解析】【解答】依据物理知识可知: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集聚才干削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集聚透镜,使光线提早集聚;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集聚才干增强,即折光才干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延集聚;
所以甲是远视眼原理图,应佩戴凹透镜;乙是远视眼原理图,应佩戴凸透镜。
【剖析】远视眼是晶状体集聚才干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集聚才干削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7.【答案】前;凹透镜
【解析】【解答】解: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才干太强,或许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集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远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集聚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前;凹透镜.
【剖析】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才干太强,或许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集聚在视网膜前;对远视眼的矫正可经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停止纠正.
18.【答案】照相机;丙;甲
【解析】【解答】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因远视眼的发生缘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才干太强,或许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集聚在视网膜前,抵达视网膜时曾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丙;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延集聚,使所成的像相关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甲。
故答案为:
【剖析】远视眼的发生缘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才干太强,或许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集聚在视网膜前,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延集聚,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19.【答案】倒立;接近
【解析】【解答】此题应明白一下知识点: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状况:u>2f,成倒立、增加的实像.2f>u>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增加的实像;要成缩小的像,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增大.使2f>u>f,所以蜡烛要接近凸透镜,同光阴屏远离凸透镜.【剖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状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0.【答案】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15.0
【解析】【解答】在实验时,应先调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为了使烛焰的像呈如今光屏中央。
当在30cm时,光屏上失掉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30cm=2f,那么焦距为15cm.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15.0.
【剖析】在探求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需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干成在光屏的中央.
21.【答案】凸透;强
【解析】【解答】解: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越凸,其集聚才干越强,焦距越短.
故答案为:凸透,强
【剖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①老花镜用凸透镜,远视镜用凹透镜;②凸透镜的折射才干和凸透镜的凸的水平有关.
22.【答案】集聚;发散
【解析】【解答】解:〔1〕当在烧杯底放一个凸透镜时,发现光路聚集,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集聚作用;〔2〕假设放置凹透镜,发现光路是发散的,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集聚;发散.
【剖析】处置此题要掌握:凸透镜对光线有集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作图题
23.【答案】解:如下图:
【解析】【剖析】经过第一个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愈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经过第二个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集聚作用,因此填凸透镜.
24.【答案】解:关于凸透镜,①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
【解析】【剖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依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四、实验探求题
25.【答案】〔1〕10.0
〔2〕左;增加
〔3〕凸;远视眼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u=v=20.0cm,那么可知20.0cm=2f,f=10.0cm;
〔2〕把蜡烛移动到A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接近透镜,向左移动;
此时物距大于2f,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增加的实像;
〔3〕把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明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集聚作用,为凸透镜,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10.0;〔2〕左;增加;〔3〕凸;远视眼。
【剖析】〔1〕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依据其结合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结论;
〔2〕依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剖析;
〔3〕依据像的位置变化判别眼镜对光线的作用,依据其判别出眼镜的种类。
26.【答案】〔1〕最小最亮;透镜光心
〔2〕光屏的中心、蜡烛的焰心不在透镜的主光轴上
〔3〕有;蜡烛;光屏
〔4〕;
【解析】【解答】〔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集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2〕末尾实验时烛焰的像只要一小局部红在光屏边缘的 A 处,大局部不在光屏上,发生这一现象的缘由是光屏的中心、蜡烛的焰心不在透镜的主光轴上;〔3〕由于粗测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烛焰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上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蜡烛一侧,假定
要观察到此时的像,那么眼睛要位于光屏一侧。
〔4〕小明用LED灯做成字母〝F〞交流蜡烛,将它放在透镜15.0cm处,即字母F在焦点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像的外形与物体的外形一样,即为〝〞此时成的实像与有无光屏有关,移去光屏,在光屏处,看到像的外形仍为〝〞。
故答案为:〔1〕. 最小最亮;透镜光心;〔2〕. 光屏的中心、蜡烛的焰心不在透镜的主光轴上;〔3〕. 有;蜡烛;光屏;〔4〕. ;。
【剖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不同范围,能成倒正、大小、真假不同的像,
五、综合题
27.【答案】〔1〕远视
〔2〕解:凸透镜;如以下图
【解析】【解答】解:〔1〕依据图片信息可得,晶状体将光线集聚在视网膜之后,所以是远视眼.〔2〕要想使这只眼睛失掉矫正,应当佩戴集聚透镜,将集聚点移至视网膜上,即凸透镜.故答案为:〔1〕远视;〔2〕凸透镜;答案如上图.
【剖析】远视眼的晶状体将光线集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停止矫正.
28.【答案】〔1〕大
〔2〕增加;照相机
〔3〕凸透镜
【解析】【解答】解:〔1〕据表格中的数据特点可知,坚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那么像距越大;〔2〕据下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验序号1中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应该成一个倒立、增加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该原理制成的;
〔3〕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是15cm,而假定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装置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即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故此时的像距应该变大,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的缘由,就是此时的像距太大招致的,所以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明晰,即需求让光线提早集聚,所以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凸透镜.
故答案为:〔1〕大;〔2〕增加;照相机;〔3〕凸透镜.
【剖析】〔1〕据表格中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剖析即可判别;
〔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缩小虚像,像距大于物距,运用是缩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