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竞赛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德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试卷班級姓名得分
一、填空(32分)
1. (1)3元=( )角(2)70角=( )元
2. (1)4角=( )分(2)60分=( )角
3. (1)5角8分=( )分(2)19分=( )角( )分
4.(1)3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2)10个十组成的数是( ).
5. 56的十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个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
6.(1)1角4分=( )角( )分(2)4角+9角=( )元( )角
7. (1)5分+3分=( )分(2)1元6角=( )角
8. (1)1角6分=( )分(2)9分+5分=( )角( )分.
9.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
4554405034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里填上“>”、“<”或“=”
70-30○30 100○80+20 60○62-7
11、按规律填数
(1)2、5、8、()、()。

(2)40、35、30、()、()。

二、口算题(8分)
6+9=17+4=18+25=33+23= 11+10= 10+15= 19+14= 18+32=
三、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4分共8分)
1. 一个加数是26,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多少?
2. 从68里减去5,差是多少?
四、解決問題
请你数一数,填一填:(4分)
这辆小火车里有()□,有()Δ,有()个○,
有()个
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6分)X|k |B | 1 . c| O |m
梨有40个,苹果的个数比梨少得多,苹果可能有多少个?
18个28个48个
三(1)班有47人去春游,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出1个平行四边形,最少要用多少根小棒?
X k B 1 . c o m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前面每題5分,最后1題2分,共42分) 学校买来52盒彩色粉笔,用去一些后还剩20盒,用去多少盒?
学校有男老师12人,女老师比男老师多
30
人,女老师有多少人?
小玲买一本字典用了8元钱,她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亮亮有40张纸,折纸飞机先用去13张,又用去9张,共用去多少张纸?
学校图书馆有一些故事书,借出一半后,还剩30本,学校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动物园里有熊猫4只,猴子24只,小狗30只,小兔7只, 小兔比猴子少多少只?
再来多少只熊猫就能和小狗同样多了? 猴子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只?
河里有一群鸭子,2只前面有2只,2只后面有2只,2只中间还有2只,共有( )只鸭子。

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
项。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时间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 个生字。

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
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

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

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
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

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

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

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