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模拟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
B .屏息(píng)收敛(liǎn)酷似(kù)
C .敦煌(dūn)绷直(bēng)缭乱(liáo)
D .悄然(qiǎo)高潮(cháo)沸(fèi)腾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映称眨眼舰艉轰鸣迎风招展
B .揪心定格塔台跟踪梦想成真
C .封锁紧绷资态凌波默默奉献
D .咔嚓咆哮屏幕风采振耳欲聋
3.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A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C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D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4.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学生过于强调自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不讲责任,教育他们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B .近日,一些网友疯传美国校车PK悍马完胜的新闻图片,甚至有不少人说“北美校车比装甲车还坚固”“撞毁悍马轻而易举”,其实,这多少有点夸大其辞。
C .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决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夸夸其谈如行云流水。
D .因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B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民的心。
C .每逢公祭日,凌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南京上空,整个城市沉浸在悲痛之中。
D .我们要铭记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唤起全民族、全人类对和平的向往、追求和坚守。
6. 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三个关键词。
日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当日向袁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关键词:、、。
7. 为下列新闻拟写标题。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陈能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27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出生。
1947年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1960年奉调参加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之一,并取得一系列核装置理论、工程和实(试)验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及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1987年被聘为863计划某领域的首届首席科学家,带领我国相关高技术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安排,陈能宽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2日上午十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二.阅读(32分)
(一)
①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记者许苓仁、刘广、林榕)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②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第二轮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
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③在投票前各申奥代表团作陈述报告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
他说,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并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
④北京在国际奥委会首轮投票中获得了44票,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巴黎和大阪分别得20、17、15和6票。
大阪第一轮被淘汰。
⑤今天共有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
首轮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为102张。
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⑥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
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⑦何振梁在来莫斯科前接受本社记者的专访时说,现在的北京比八年前有了很大进步,北京应该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⑧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这不仅是何振梁的自信,也是本社记者在投票结束后采访国际体育界人士得到的普遍回答。
来自韩国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金云龙说:“北京本来就有办奥运会的能力,此次获胜丝毫也不让人觉得意外。
”瑞士奥委会主席长荃·瓦特说:“现在是奥运会到中国去举办的时候了。
我相信北京一定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
⑨北京市市长刘淇与国际奥委会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步入新闻大厅,立刻被中外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刘淇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
北京一定会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⑩兴奋不已的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对记者说:“北京获胜比我拿世界冠军还高兴。
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肯定。
”
(1)导语是对事件或中心的概述。
本文的导语是()
A .第①段
B .第①-②段
C .第②段
D .第①-③段
(3)第①段中的“所有”“都”“尽情”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该轮到北京申办奥运会了”一句中“该”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埃·姆·罗森塔尔
本报波兰布热津卡讯——在布热津卡,不知怎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这里,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真像是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津卡,本来不该有太阳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但是,每天都有许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津卡,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有的是想看一看这里的情况是否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有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悲剧,有的是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意。
布热津卡同南面更加著名的城市奥斯威辛只相隔几公里。
奥斯威辛大约有12000居民,距华沙约17l公里,坐落在莫拉维亚关卡东端的一片沼泽地上。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构成了一座周密组织起来的大型杀人工厂的一部分,被纳粹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从最后一批战俘脱光了衣服在狗和卫兵的驱赶下走进毒气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
在集中营呆过的一些人曾写过许多回忆录,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是一般正常的人难以想象的。
集中营总监鲁道夫·弗朗茨·弗迪南德·豪斯在被处死前曾写下一部回忆录,叙述了大规模杀人以及在活人身上作试验的情况。
据波兰人说,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这样,奥斯威辛就没有什么新闻好报道了。
但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你提起笔来。
这种压力来自无法抑制的某种感情。
专程到奥斯威辛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写,这对于这儿的受难者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友好、十分令人痛心的行为。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如今已是十分宁静的地方,再也听不到刺耳的尖叫声。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牢房、毒气室、地牢和刑房时,脚步就逐渐放慢,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
导游也不必多费唇舌,因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
对于每个参观者来说,都有某些他认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恐怖之处。
有的人在奥斯威辛感受最深的是重新修复的毒气室,据说这还是“小的”。
而对另一些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布热津卡,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
许多参观者目瞪口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
当他们看到玻璃窗后堆积得像小山似的头发,看到一堆堆婴孩的小鞋,看到一排排堆放着被窒息而死的人的尸体的砖房时,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一位参观者突然张开大口,差不多叫出声来。
他看到好多木箱,一排排地放在女牢房里。
每只木箱都有三层,宽6英尺,高3英尺。
每只箱子晚上都要塞进5至10名女囚,她们就在里面过夜。
导游很快地穿过牢房。
那里没有别的东西。
有一座用砖砌成的建筑物,在这里,德国人曾在女囚身上作绝育试验。
导游推了推门,门上锁了。
记者实在感激,不必入内了,但马上臊红了脸。
一条长廊,一排排面孔从墙上死盯着你。
成千上万张照片,囚徒的照片。
他们都离开人世了。
这些曾经站在照相机前的男人和女人都清楚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目光呆滞。
但是,中间一排有一张照片却使记者回顾良久,思绪万千。
一个年轻姑娘,大约只有22岁,丰满可爱,满头金发。
她温柔地微笑着,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念头在这个姑娘的脑海中闪过呢?她的形象在奥斯威辛挂满死难者照片的墙上留下的纪念又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被带进地下窒息室呆了一会儿,喉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
又有一个参观者走了进来,她踉跄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划十字。
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参观者恳求似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讲道:“够了。
”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报道。
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为什么文章开头“本报讯”中把“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些常人看来很愉快的事说成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2)“导游也不必多费唇舌,因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3)为什么“废墟”上长满雏菊给一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4)文章的最后一节是何含义?
(5)为什么作者说“布热津卡”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6)你如何理解“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三.作文(40分)
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动,这种心理变化往往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捕捉生活瞬间,记录心路历程。
请以“那一瞬间,我”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一.1-5 BBCBB
6.超级稻亩产新纪录
7.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逝世,享年94岁
二(一)(1)B
(2)中国人及国际友人的反应
(3)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无比激动的心情
(4)有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力好运会的自信
(二)(1)因为就在这些谈笑、打闹的儿童下面,却埋葬着累累白骨,缕缕阴魂,看着看着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幕幕的可怕的幻景,怎不叫人毛骨悚然?
(2)因为导游的所指之处,皆留下了纳粹的暴行,游杳想象,便可感受到怖的气息,又何须导游多说呢?
(3)这是生命的象征,不管曾经有多少苦难,生命永远不会停息
(4)用美丽的现实反衬大屠杀的恐怖,从而表达出对过去历史的反思与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热爱
(5)因为布热津卡大屠杀的场所,数百万的尸骨就在你的身旁,怎不叫人产生可怕之意? (6)因为在奥斯威辛到处都是冤死的灵魂,连上帝似乎都已无处容身。
此句突出了奥斯威辛灾难深重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