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6-16同步练习.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发生变化,主张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 B
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
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 “吾党所宗”指的是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答案】 C 3.(2011·扬州高二检测)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平均 地权,核定天下地价”的主张。这一主张实质是( )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B.与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C. 体现了“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要求
学无止 境
A.①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解答关键是理解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含义。关键是审清要求“客观上反映”,选项分别从时代背景、民族
资产阶级革命性、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四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人物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理论成果的性 质是什么? (2) 图二和图一中的人物提出的理论成果有何关系?可以看出它 在当时是怎样的一份刊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一规定对反
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答案】 B 5.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 ①武昌起义成功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翻了北 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民主主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 .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反映了革命所依赖的 力量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多数民众,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
【答案】 D 12.(2011·杭州高二检测)1924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 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解析】 国共两党合作,关键在于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
这才是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 C 11.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国民党
人……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 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 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摘编自马执斌《〈历史(必修三)〉教学参考》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 1924 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 1905 年而 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 1905 年到 1924 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 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2)据材料二,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的基本关注点是什么?他的 主张对国民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注意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区别。 第(2)问,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中可以 判断其关注的是土地问题,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方面回答。 【答案】 (1)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2)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影响:吸引农民参加到革命中来,使国民 革命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无 止 境
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新民生主义把“平均地权”发展为“耕者有其田”思
想。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 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 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 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学无 止 境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孙中山认为要从根本上抵御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主要方式 是 () A. 中体西用 B.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维新变法 D.开展“商战”,实行君主立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孙中山最初主 张采用变法的方式改造中国,曾上书李鸿章,但没被采纳。之后他的
(3)图三的主要进步意义是什么 ? (4)三幅图的内容有何内在联 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
问,明确图一人物为孙中山,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2)问,孙中山
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在《民报·发刊词》中阐述的,《民报》是中国同盟
学无 止 境
会的机关报。第(3)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起了重要作用。第(4)问,三幅图的内在联 系,应围绕三民主义来展开。
山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其最大成果。A、B、D 三项易排除。 【答案】 C 10.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学无 止 境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D.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义革命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6.(2011·临沂高二检测)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
学无 止 境
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
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 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 须臾缓”
学无 止 境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生主义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孙中山 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 国有”。因此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答案】 D 4.(2011·临沂期末)1912 年 3 月 11 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B .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C. 彻底结束封建统治 D.确 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答案】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1905 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阐述了三民主义。是一 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进步刊物,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4) 图一中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图二中的《民报》上阐发了三民 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依据三民 主义思想原则,孙中山领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在 1905 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 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 年 1 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 族 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 由 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 国主 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年 4 月孙中山 在《国 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则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 当扶植 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 ,同时修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注意题干限制语“外部因素”,③属于内部因素,④
表述错误,A 项正确。 【答案】 A 9.下图所示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 通过了宣言 B. 确立了三大政策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提出节制资本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国民党一大上孙中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②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在当今仍具有现实
意义;③④的任务已经完成。
【答案】 A 7.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 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 中 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 A.为维护民主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B.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 由题干中的“中华民国”的“国父”可知本题要考查 的是孙中山的功绩,孙中山最主要的功绩是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
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答案】 B 8 .(2011·焦 作 期 末 ) 孙 中 山 重 新 解 释 三 民 主 义 的 外 部 因 素 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孙中 山挽救民族危亡,救国救民探索的必然结果 ④孙中山由伟大的民主
学无止 境
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A.①② C.①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