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带徒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师带徒发言稿
【篇一:师带徒发言稿】
《师带徒发言稿》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第一,感谢领导老师对我工作的相信。
作为师傅代表发言我深感荣
幸,也深深感觉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
今天,我感想颇多,让我想
起我 20 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师傅引领,自己探究着从零
开始工作的困难。
今天有学校为新一代青年师安排师带徒,机遇难
得。
学校素来坚持睁开“师带徒”以老带新的传帮教工作,这充分说
明学校领导对校授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学校为了全面
提升授课质量,提升授课实效,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升青年
教师授课基本素质和授课基本技术的重要举措。
其次,作为一名 25 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想:要做好“传帮带”一对
一结对子工作,我们师傅: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我们要将自己
的授课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恩赐诚挚无私
的帮助,做到“言无不尽,言无不尽”,努力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
友;同时,决不固步自封,要向青年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工作的
积极和热情,学习他们的活力蓬勃和聪理智慧,学习他们勇于创新、
开拓进步、努力拼搏的精神。
今天,在拜师会上,我想说,学校给我创立这样一个自我提升的机
会,我会好好掌握。
我要做到慎重治学,慎重治教。
在与青年教师
互相交流中,互相商议研究,互相扬长避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共同收获,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在此,我给徒弟们几点希望: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想说,你的名义师傅是一个,学校里
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授课方方面面的成功经验,都是能够
学习的模范。
二、抓住机遇,业精于勤。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你要时辰准备,
不放过每个机遇。
华罗庚说:“聪颖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三、扎扎实实,脚扎实地。
精心备好每一个授课设计、教学设计,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夯实授课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技术。
平时认真
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提升,把学习的理论与授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最后想送给徒弟们一句话:年轻是一种机遇,年轻是一种压力,年轻是一种财富,年轻是一种责任;愿你们用激情挥洒美好的青春年华,首创幸福再生活!
感谢大家!
王海燕 2012 、9 月
【篇二: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领悟】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系统发展到此刻大多是在先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此刻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
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好理论化,过分于抽象而不能够结合实质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获取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
医方面的谆谆教育。
我此刻还清楚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
波老师平易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认识哪方面知识。
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介绍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育我们必然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够完好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照本宣科,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领悟到书中的旨意。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此刻都有重视要的地位。
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
地认识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
﹑见效。
也能够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在拟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旅游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
们表达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
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发言中,能认识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
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认识,也能纠正
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难得的就是能
获取先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
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
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因此有了先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
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由于有了先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
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既而获取更多更好的成功。
就是由于有
了先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获取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连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中间,跟师是一项重要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质相结
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经常能感觉到理论知识的抽象
性,让我们无法真切的理解其含义,而若是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实质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
程中,必定要打下牢固的理论功底,必定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
这所有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
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能够参加外科医师谈论会了,大家
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能够一起学习外,也能够一
起商议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办理疾病中的不同样见解。
在大家
的交流中能认识更多人的想法,
也学会从不同样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连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一生为父”。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专心去和老
师相处,互相尊敬,倡议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
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篇三: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领悟】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领悟
张瑞
2014 年 7 月 10 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
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
开始了我中医增强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
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所有,学习
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特别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
下分享学习增强中医之领悟。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
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
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亲母亲,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
然界的认识出发,成立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
看法、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自己既对峙、又一致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
调就会患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
能够说,成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
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
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第一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
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响了一种世界观是丝绝但是分的。
同样,中医依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患病这样的现象阐发
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经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
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
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望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
不争的事实。
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力所不及。
我感觉中医自己的限制、现代中医学院授课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
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重申“经典”或过于重申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对困境的原因,
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感觉中医有以下
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
这是指中医讲究掌握病机。
正所谓“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的辨证包括了透过现象看实质、重视
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
传统中医讲究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节气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
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
《内经》中记录:黄帝问“医之治病
也,一病而治各不同样,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
”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
体地对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便性。
中药
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起落沉浮和归经,出处各种草药构成,中
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依照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质上
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特别
慎重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我感觉依旧是一个怎样更好地秉
承传统和弘扬传统的问题,而不应当作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
科
技之于中医的入侵,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追赶中药的高额利润。
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
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的生理功
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转变,最后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病”,是把“养生”
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
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
三、中医
力求友善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中医是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同样也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忧如有点悬乎,但事
实的确这样。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这里重申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一致,说白了就是要尊敬自然规
律。
只有尊敬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
只有适应了自
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
人是自
然的产物,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
疑
2014 年 8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