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权力道德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权力道德论
权力不是一种纯粹的政治工具,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道德属性,
它指向着人的幸福与发展。
自阶级社会以降,由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权力逐渐异化并背离其道德属性。
面对权力异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一直在追问什么样的权力是善与文明的?权力的道德使命是
什么?如何让权力沿着合乎道德的轨道行进,以建构优良的政治生活?事实上,这便是广义权力道德的主旨。
广义权力道德(以下简称为’权力道德’)表征着以社会大众为代表的政治主体对于权力的道德预设,其旨在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权力进行道德合理性评价,以明晰权力的道德样态及价值向度;并藉此规范权力的配置与运行,进而实现权力的
善与文明,建构优良的政治生活,本质上属于政治价值范畴。
它是以社会大众为代表的政治主体对于权力正当性的正义追问与判断。
权力道德的提出意在探求并彰显权力的道德属性,并不是主张权力的道德化,其旨在引导权力向善。
权力道德是人们对于权力异化现状的道德呐喊,反映着社会大众对于权力的道德合理性评价,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是政治实践的引导张力。
当前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考察权力道德的各项内容并阐明其理论内蕴,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历史是逻辑的生成场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仁政、内圣外王与大同社会等思想;西方的贤人权力道德、神本权力道德、契约权力道德与生活权力道德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廉洁政治、集体主义导向、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社会等思想共同构成了权力道德的思想资源。
权力道德思想随着政
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从贤人权力道德到神本权力道德、契约权力道德再到生活权力道德的流变过程,它的实质是权力与人的
关系的动态变化。
历史和逻辑共同揭示了权力道德的核心逻辑是对权力的道德合理性评价,它旨在判断权力是否遵循善与正义等理念,是
否对社会大众具有肯定性效用。
它是权力道德的逻辑中枢,有助于社
会大众明晰权力的道德样态。
其主要是从国家统治、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维度对权力进行道德合理性评价,实现了道德评价与历史及唯物
评价的统一。
国家统治维度是从权力广延性、权力运行方式与权力运行目的层面审视;社会生活维度是从公共利益、社会发展与社会活力
层面判断;历史发展维度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权力的政治性的存
在合理性层面考察。
鉴于权力的道德合理性评价的社会历史性与相对性,需要从价值哲学维度反思与整合其基本判断,这便是权力道德的
价值理念,它主要包括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与价值向度等。
权力道德
的价值原则是实践性与辩证性、真理性与价值性以及政治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权力道德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实现权力的善治与文明治理,建
设优良的政治生活是其关键价值目标,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
其终极价值目标。
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价值向度,正义是其首要价值向度,秩序与平等则是其重要价值向度。
理论以改变世界为旨趣。
权力
道德旨在增加权力对于社会大众的肯定性效用,彰显权力内在的道德
属性,使权力沿着善与文明的轨道行进。
实现权力道德这一政治价值,一是要转换权力认识图式,改变权力使用者的固有权力观念。
要从利
益本位回归道德本位,从“政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从工具理性回归
价值理性。
二是要实现权力运行的道德规制。
须明确权力运行的道德限度,强化权力使用者的道德品质建设,注重权力运行的道德心理规制等。
三是要建构权力制度伦理,从刚性制度层面为权力道德的实现提供保障。
要坚持权力制度设计的道德引领,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完善权力的道德责任实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
从本质上看,国家与市民社会统一之后才能真正克服权力异化,实现权力的善与文明。
而对于当代的政治实践而言,即是要不断调适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以推动权力的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