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醉翁亭记学案1学案(教师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醉翁亭记1(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及一些虚词的读法。

2. 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
(一)资料助读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自主学习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生疑问(归纳整理学生的主要问题):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滁(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朝( )而往
答案要点:
学法指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2)小组内交流,互纠字音。

二读课文:准确流利的诵读课文
请学生个别诵读。

学法指导:
(1)注意朗读节奏,特别是整句与散句的停顿。

(2)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
“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3).指名学生试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注意下列文言词汇,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
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三.课堂总结
集体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

四.验学提能(达标评价)
1、重点词语小结:一词多义
(1)、而
泉香而酒洌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杂然而前陈者 ( )
而不知人之乐 ( )
(2)、也
环滁皆山也 ( )
山之僧智仙也 (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识记重点字词
六.教后反思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
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